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历史教材同步华东师大课标版高三下册第27 课 新时期对外关系下载详情

华东师大版历史高三下册《第八单元 中国走向世界 第27 课 新时期对外关系》优质课ppt课件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华东师大版历史高三下册《第八单元 中国走向世界 第27 课 新时期对外关系》优质课ppt课件

美国正式开启了“特朗普时代”。“特朗普主义”的核心是以“美国优先”的全球利益再分配。因此,无论是就业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能源政策以及外交政策无不与所谓的纠偏“全球化轨道”为出发点,重构全球秩序与格局。未来无论特朗普的施政纲领还有多少不确定性,但特朗普是带着对“全球化”的“怨恨”和“愤怒”,以反建制、反主流的角色上台的,这不仅预示着全球层面由此引发一场经济结构的再造,同时,也意味着全球将不得不面对以强硬的民族保护主义和资源要素流动壁垒为特征的逆全球化的冲击。

概念

关于“ 民族主义”的概念是充满争议的。“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民族主义,亦称国族主义或国家主义,为包含民族、种族、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之“基本单位”,以作为形塑特定文化与政治主张之理念基础。具体的说,其主张为:民族为“国家存续之唯一合法基础”,以及“各民族有自决建国之权”。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无从区分。开化的社会过去大多强调民族共同体,而今天则着重于由国家或政府陈述的文化或政治共同体。

【命题视角】

1.分析中国古代华夷观念的发展变化的原因、实质及其产生的影响。

2.综合近代史上不同阶段、不同阶级民族意识观点的形成及其演变。

3.分析西方民族主义思想形成演变的过程及其影响,以及民族主义与殖民侵略的关系。

4.分析二战后民族主义与美苏意识形态斗争的关系及其实质。

5.分析经济民族主义与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及其影响。

我们做过的有关民族主义的题目:

广州市二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他们强调:“在我们出口的货物里边,不应只注意到自己富余的东西,还必须考虑到我们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是他们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东西,我们也应(除了出售原料之外)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

——摘编自傅琼《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刍探》

材料二 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勃兴以经济层面表现较为明显。“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须减内地出口货税,以畅其源;加外来出口税,以遏其流”,使“中国之富可期”。重商主义者提倡政府设“商部”,定“商律”,轻“厘税”,给“凭单”(专利证书),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人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之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

——摘编自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并说明其不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1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8分)

广东省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身统治,制定并实施治理边疆的政策。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又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提要》中说道:“吾人既欲实行民族主义,当以美为模范,以汉人之文明,另造一五族混合之新民族。如满蒙等怀疑及于并吞,则并以平等待遇加之。平等待遇之先,须先之以调和,则须弃汉族之名称,另造一民族名称,曰‘中华民族’。”孙中山的民族观后来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制定边疆政策的主要依据。国民党在历次大会的宣言、提案及重要讲话中,对边疆的范围均有涉及。1929年,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蒙藏与新疆之决议案》提道:“随此数地人民之方言习俗,与他省不同,在国家行政上,稍呈特殊之形式,然在历史上、地理上,及国民经济上则固同为中华民族之一部,而皆处于受帝国主义压迫之地位者也。”该提案将新疆与蒙藏列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突出了蒙、藏、新地区在国家行政中的特殊地位。

——摘编自王德《中国传统民族边疆观念的演变与近代民族边疆观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措施与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南京国民政府边疆治理理念有哪些发展,并说明其发展的原因。(13分)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