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美术鉴赏(选修)《下篇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 美术与自我、社会 第三课 托物寄情》优秀ppt课件
一、植物的人格化
二、动物的人格化
三、静物的人格化
一、植物的人格化
遗民美术作品中的悲凉心境:遗民在思想上大多对前朝抱着敬重和怀念之心,所以在新的时代往往不与新的统治者合作,在外族入主中原的元朝和清朝这种现象特别明显。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心情完全沉浸在琴棋书画等艺术活动中,借酒、艺等来排遣愁绪。在美术作品中,他们往往表现一些能体现高尚人格的题材,比如四君子之类,同时也是他们隐逸思想的体现,我们可以通过画面的意境体验他们的那种悲凉的心境。但同时由于他们创作时大多是抒发情怀,所以作品中也往往充满着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笔墨情趣,形成一种新的审美因素。所以我们除了运用恰当的审美方式欣赏作品外,还要学会通过画家的生平经历去理解作品。
徐渭,字文长,号天池、清藤道人等,生活于腐败黑暗的明朝后期。他从小聪明过人,富有军事才干,屡试乡试不中后便常与苏杭一带的文人雅士交游,“泡”成了一位兼善诗、文、书、画、戏曲乃至军事韬略的天才,但是仕途却十分不顺,在抗倭总督胡宗宪麾下刚崭露头角就受牵连入狱,并因此发疯,出狱后穷困潦倒,常处于半疯状态。他特别注重绘画的“生韵”、“生动”,他曾在一首诗中提到“不求形似求生韵。”又说“……画病,不病在墨轻与重,在生动与不生动耳。”他认为画家要善于表现本人特定的气质、胸次、情性,所以他在艺术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了追求个性解放,直抒性灵的倾向,《墨葡萄》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用大泼墨的笔法,酣畅淋漓地挥洒了他内心的愤懑、抑郁、孤独和凄凉。
墨兰图(中国画 纸本)(元)郑思肖
思考与交流: “四君子”题材除了在绘画中较多运用,在其他美术门类中有运用吗?如果有的话,它们是否也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情感意义呢?
除了绘画之外,“四君子”题材也是家具等物品的装饰主题
植物可以寄托人们的情感,那动物能否寄托人们的情感呢?
二、动物的人格化
画中只用水墨表现了一条鳜鱼,这条鱼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白眼向人。八大山人朱耷,明室王孙,自满清立朝,他有一腔国恨家仇,不得不隐姓埋名以避杀身之祸。他画的这幅画,鳜鱼孤寂冷清且有点僵直,停住在深水中,鱼眼向上翻,白多青少;鱼嘴张而不语,一腔痛苦和愤懑可向谁言?水深鱼寂,亦如他的生存境况。画上题了一首诗:“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阿,更求渊注处,料得晚霞多。”用的是《世说新语?言语》中的典故:谢万途经曲阿湖,谢曰:“故当渊注滞著,纳而不流(指水只流进去,不流出来)。”朱耷暗示自己如鳜鱼处于一潭死水,复明之希望渺茫,今后只有独善其身,保持崇高的气节。
奔马(徐悲鸿) 二马图(元)任仁发
思考:请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画家要表达的情感等方面来比较分析这三副画的异同
《二马图》、《骏骨图》、《奔马》比较分析:
动物没有人的情怀,但是人常借动物来隐喻一些自己的情怀。《二马图》元朝画家任仁发对当时“异族入主,贤才得不到赏识,廉者瘦、滥者肥”的社会状况的反映和讽刺,也是画家思绪情意的深切反映:“世之士大夫,廉滥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国,不失其为廉;苟肥一己而瘠万民,岂不贻淤滥之耻欤?”。
《骏骨图》是宋末元初时画家对自己心境的一种自喻。画后自跋云:“经言马肋贵细而多,凡马仅十许肋,过此即骏足。惟千里马多至十有五肋。假令肉中画骨,渠能使十五肋现于外。现于外,非瘦不可,因成此相,以表千里之异,顽劣非所讳也。” 诗和瘦马共同倾吐了老无所用的惆怅,往日身经百战,今不知主将尚在何方,被“弃之大泽”,只有默默地回忆往日的鼎盛年华。
《奔马》作于1941年,当时正是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作者“忧心如焚”, 所以便创作了这幅奔马以激起整个民族的抗战之心,画中奔马动感十足,充满着冲击力,似乎正要冲出画面。因为他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也就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正所谓“悲鸿奔马,同仇敌忾”!
三、静物的人格化
凡?高喜欢运用纯色点画的绘画技术,他用一道又一道的笔触,不仅使色彩化整为零,而且传达了他自己的激情。在他之前还没有任何艺术家曾经那样始终如一,那样卓有成效地使用这种手段。在凡?高的作品中那些大胆、粗放的笔法帮助凡?高传达了他振奋的心情。所以说凡?高的作品是用他的激情作画的。此画就反映了作者对高更的怀念和对孤独的恐惧。
剪花娘子 (现代)库淑兰
到前线去(木刻)(现代)胡一川
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发现,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都会把自己的情绪、情感投入进去,而这些又通过作品达到了新的升华,从而成为了全人类可以共享的精神。所以我们要掌握艺术家常用的象征或者隐喻手法,并在欣赏时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去理解作者的情绪或者情感,这样我们就能在既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同时,又达到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的目的,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多姿多彩。
课后延伸: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两副作品,从中分析作者对作品寄予了怎样的情感,这样的表达方式与图像又有着怎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