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华东师大版学生用书(高一)《第一章:启动积极的运动方程式 健康是宝,平安是福 》优秀教学课件
⑵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⑶、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⑷提高对个体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⑸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领域目标: 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 (1) 运动参与 ⑵ 运动技能 ⑶ 身体健康 ⑷ 心理健康 ⑸ 社会适应
3、水平目标: 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即把5个领域目标分解到六个不同阶段,便构成学习水平目标 (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水平五、水平六)。
(二)、教学目标的描述 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使师生双方对体育 学习的结果都很清楚。 行为动词: 1、结果性行为目标的动词。用于描述“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学习目标,是教学实施后对学习目标的最低标准或基本要求(如,了解、理解、应用、掌握、运用、模仿、制定、做出、比较。。。。。。)。 2、体验性行为动词(或表现性行为动词)。用于描述“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目标(如,参加、做到、领悟、体验、观察、知道、处理、获取。。。。。。)。
(三)课时目标的确定。 要全面关注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力求准确、具体、合理。要用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用教学内容应对教学目标。目标要体现技能和能力,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想教育渗透。特别要关注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要求。不能只关注知识、 技能技巧、体能方面的要求。
B:愉悦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课)
(一)要以身体练习,训练活动为主要手段,实现教学目标
1、突出主题。 要围绕主题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准备活动、游戏、练习项目都应为主题服务(如,“快乐跳跳跳”以书包为器材;解决一个单脚起跳,双脚着地,屈膝绥冲的技术要领;发展下肢力量为主题。形散神不散,主题突出,兼顾上肢运动、智力开发和情感体验)。称之为“主题式情景教学模式”(如,《小鸡战胜敌人》以小鸡学本领“傩舞—鸡嘴舞”及游戏:小鸡打狐狸为主线。主要是鸡嘴舞)。
2、科学安排运动负荷,遵循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 综合素质、体能训练与侧重技能技巧教学的课运动负荷应有所区别,无论是什么课型都应注重运动负荷的安排,强度和密度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发展体能、提高身体素质只是空谈,也是当前新课程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小学体育课的运动密度和强度趋势应该是中等强度加高密度。健身效果最佳强度保持在120~140次/分的心率之间;密度达到50%~70%,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体质下降的强烈信号让人忧虑:反应肺功能的肺活量从工作出发1985年至今,20年一直呈下降趋势;中学生血压偏高的比例平均超过50%,高中学生超过60%(其中高三学生超过66%);北京市学生近视率达51。9%,小学六年级超过40%,初三学生接近70%,高三学生接近80%;速度、力量特别是耐力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
(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保持策略
1、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要在学习、模仿的基础上,创新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丰富课堂,活跃氛围,使学生形成亢奋的学习热情:
① 热身、准备活动,力求形式活泼、新颖(传统方式;目标统领、自创动作;规定任务、分组完成;游戏形式激趣热身)。以“变”激活课堂,不断地改变活动形式,包括集合队伍的形式都随时更新。
② 主题活动在突出技能技巧练习和体能训练基础上,力求增强趣味性、竞争性。 如,古港完小汤石根老师上“投掷垒球”课,设计“投掷羽毛比赛”,融趣味性竞争性和增大运动负荷于一体。如,“跳绳”,究竟学生怎样跳,采取什么方法跳,才能使学生高兴、愉快地参与跳绳,这是需要老师下功夫、动脑筋的。跳绳接力、集体跳大绳、跑绳接力(穿越)、限时计数跳等;跳绳比赛的组织也应变化,友情分组的形式进行比赛,玩得好的学生在一起合作配合比赛,如果赢了,朋友间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如果输了,他们也不会互相抱怨。第二种是随机分组的形式进行比赛,让学生互相之间更多地了解、配合、协作,定位在更多的人际交往。还可以将能力上中下搭配分组,可增强比赛的观赏性和竞争性。总之,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教学艺术,使课堂活而不乱、动中有序地进行。
③ 结束部分,着重考虑娱乐性、趣味性,兼顾学科整合,放松身心。
2、挖掘教材潜在的兴趣点和育人功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打乒乓球,若能展示对攻、抽杀、拉弧旋球等精彩动作;跳远时精彩的腾空动作;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要以技能技巧为载体、为轴心来持续维系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这是根本。突出体育学科特点,尽可能依靠教材内容、运动项目、体育运动本身的潜在的趣味性、魅力、潜在的兴趣点,体现体育教师的水平。
(三)以知识、技能技巧为载体组织体育课堂教学。
每一堂体育课要解决一个问题,回答一个问题:一堂课下来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1、运动基础知识的学习
获得运动基础知识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现代媒体、报纸、书籍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可以在社会大课堂中获得,主要是讲通过正常的体育课学习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
① 给学生创造有效学习的环境。单纯的体育运动基础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尽可能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或其他方法把乏味的知识变成学生易于接受和便于接受的生动形象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