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语文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诗的唐朝 7. 诗六首 登幽州台歌》优秀教学课件
对于我国封建历史上数之不尽的怀才不遇的文人,燕昭王和黄金台都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陈子昂非常仰慕燕昭王这样的圣明君王,深恨自己生不逢时,不能趋归燕昭王这样的明君麾下建功立业!
理解诗人的悲慨
①幽州:郡名,唐属河北道,治蓟,故城在今北京市西南。幽州台:即蓟丘、燕台。因燕昭王置金于台延天下士,又称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德胜门外。
②者:古音“诈”,与“下”押韵。
③涕:眼泪。
陈子昂少怀壮志,关心国计民生。入仕伊始,对武则天任用酷吏及重大政治、军事问题,屡陈已见,却屡受打击,乃至入狱。万岁通天元年 (696)从武攸宜征计契丹,任随军参谋,力图报国立功,一展抱负。次年先头部队大败,时武攸宜大军驻淦阳(今河北蓟县),闻讯震恐,不敢进军。陈子昂屡提批评与建议,并请自领万人,冲锋陷阵;但得到的却是降职处分。
西晋诗人阮籍曾有“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诗句,表达了他对天地悠悠而时空流转,历史绵长而人生瞬息而过的感悟和悲叹。陈子昂《燕昭王》中“丘陵尽乔木,燕王安在哉?”的感慨正与此同... ...
二、化胸中积郁而迸发出来的歌
陈子昂少年任侠,十八岁开始专心读书,二十三岁得中进士,并得到武则天的赏识,担任过左拾遗。三十五岁时曾随武攸宜出征契丹,担任参谋,而颇不如意。三十七岁因父亲病故辞官还乡,后被武三思指使贪暴县令诬陷入狱,忧愤而死,年仅四十二岁。 ????陈子昂,才高气傲,终其一生上进心不退,好侠好勇之气不消,英雄难酬壮志,确实是古代不得志的文人的典型代表。 ????作这首诗的时候,陈子昂正在武攸宜军中作随军参谋。武为人轻率,缺乏智谋,出征一年后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为前驱以击敌,武攸宜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被采纳,反而被降职为军曹。 ????陈子昂屡遭挫折,报效国家的志向难以实现,现实中受到严重打压的困窘难以拓解,一腔悲愤,无从宣泄。登黄金台上而追思千年前燕国君臣相得、风云际会的往事,心潮澎湃,难以自已,一股酸楚由心而发,冲旋而上,侠气铮铮的硬汉也泪水滂沱,不能自控。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
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朗读要点:
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艺术特色: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再次诵读: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