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粤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小说(1) 推荐阅读: 直面病态人生 拷问国民灵魂——《呐喊》与《彷徨》》优秀教学课件
据调查,当代中学校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认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沉重,深沉,不好学,不喜欢,甚至有人认为鲁迅作品过时、有“时代隔膜”等论调几乎成了中学校园里学生的“共识”
其实鲁迅小说并不晦涩,但能感到沉重,是一种历史责任的沉重。也许现代人不喜欢鲁迅,并非害怕其文字、技巧,而是害怕历史的苦难,因为很多人不想面对,毕竟风花雪月更让人的心情欢愉。所以,与其说鲁迅作品在校园遭遇了尴尬,倒不如说是历史的苦难在校园里遭遇了尴尬;与其说学生在回避鲁迅的作品,倒不如说他们是在回避历史的苦难。?
走近作者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后来在北京任内阁中书,鲁迅13岁那年,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致死亡,家境败落,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从小就亲近下层人民, 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路矿学堂。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但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为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这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所有中国人的精神,于是鲁迅弃医从文,从事文学创作。
鲁迅创作小说的目的
直面病态人生,拷问国民灵魂。
即: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下面我们一起从《孔乙己》、《药》、《故乡》、《祝福》、 《白光》 、 《示众》 等小说
探究鲁迅小说的主要的结构模式和主题。
教师指导:把握小说的主题的方法和途径
1、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结合小说人物所生活的环境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3、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结构安排
学生思考(一)、概括《呐喊》和《彷徨》中主要人物及形象,填写下表。
人物
身份
形象
孔乙己
华老栓
闰土
阿Q
吕韦甫
师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