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南省鹤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12-11|语文

下载帮助
  • 1. 如果已经开通VIP,仍然无法下载,请 刷新当前页面(按F5)
  • 2. 下载前请确保已经注册成为会员并已经登录成功登录后才下载
  • 3. 如果仍然无法下载,请联系客服QQ:3367557594

鹤壁市2019—2020学年上期高一年级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还原真实的历史,在史学领域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作为电影,要在艺术化的创作中加入想象,似乎就很难保持历史的真实性。那如何让革命历史以电影艺术的呈现打动观众呢?电影是一门充满想象的艺术,凡是你所能想象的,影像都可以帮你呈现。革命历史电影中的想象力可以还原革命历史,也可以实现对历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这就要求在该类型电影的创作中必须正视历史、坚持真实,既细心地重构往事,又能做出生动而富有史诗意味的创作实践。

革命历史电影当中的历史不仅是真实历史的证据,也是电影艺术创作的材料。史诗性作品不仅要关注往事再现的忠实性,也要关注对这些历史事实的选择和合理想象的自由。如在《决胜时刻》中,创作者另辟蹊径,不再拘泥于以往同类型题材作品对宏大战争场面的依赖,而是将镜头对准领袖人物和历史上的普通人,用人物的命运来映射时代变迁。虽然历史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一个个有故事的普通人,更能抓住观众的内心,让他们随着电影一同走进那个年代,回望那段历史。

电影在保持对历史合理想象的同时,也为观众描摹了一个个饱满丰盈、情感丰富的历史人物形象。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充分遵循史实,细腻还原了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22小时里发生的许多故事。影片中,周恩来在曹大娘家中,在昏暗的光线下帮她穿针引线,还把随身的眼镜送给了她。离开延安前收到了老乡送来的当地特产,周恩来总理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把这些特产折成现金付给老乡。周恩来总理见到前来的知青们,特意鼓励他们要扎根延安,把延安建设好;离开延安时,周恩来总理让飞机在延安这片土地上空再盘旋一圈,只为多看一眼……对于历史事件的合理想象,用影像化的手法展现出来,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立体、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让观众不再拘泥于对文字的想象。

优秀的历史电影作品还往往拥有着能在精神上与当下观众共鸣的表述。像《西行漫记》从书籍到电影《红星照耀中国》的改编,或是其他将口述史文献搬上银幕的作品,都是可以通过影片的形象化优势,补充一些合理想象的事实,实现最终对于历史的影像化表达,更容易让今天的观众理解。

从革命历史电影到民族史诗的建构,是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升华。其中,想象力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把握真实历史的前提下,充分的历史想象力会支撑起感人的细节,如将这些细节连缀起来进行雕琢和修饰,以艺术反映真实,就能提供引起情感冲击的审美体验。这时,历史电影中的想象力就会让人物更有血肉,让情感更加充沛。这样的作品再向更广泛的公众传播,也更易于被人们接受。

无论是前些年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还是今年热映的《古田军号》《红星照耀中国》《决胜时刻》……这些电影通过对历史的合理想象,构建了我们对历史深度和广度的探索,实现了对电影史诗品格的尊崇。优秀的历史电影,既能反映当时实际存在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并揭示创作者的历史观,也能作为中国特色史诗性电影探索的标志。可以说,电影这种艺术形式通过再现民族重要历史所承载的文化奇观,成就了中国革命历史电影独特的民族艺术现象。

(摘编自彭流萤《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审美体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加入想象的革命历史电影创作既要重构真实的历史往事,又要能够进行生动而富有史诗意味的创作实践。

B. 创作者不再拘泥于对宏大战争场面的依赖,所以才会另辟蹊径,将镜头对准领袖人物和有故事的普通人。

C. 用影像化的手法展现对历史事件的想象,历史电影就可为观众呈现一个个立体、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

D. 历史电影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细节连缀起来,并加以雕琢和修饰,就能给观众带来感情冲击的审美体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