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2-10|语文

下载帮助
  • 1. 如果已经开通VIP,仍然无法下载,请 刷新当前页面(按F5)
  • 2. 下载前请确保已经注册成为会员并已经登录成功登录后才下载
  • 3. 如果仍然无法下载,请联系客服QQ:3367557594

2019~2020学年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其情景当然是不堪设想也不忍设想的。因此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富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该是不为过分的。

但是如果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箝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将出现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因此说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也是不为过分的。

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是一大学问,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我们容易看到的,常常是与之相左的情况。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并认为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势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非时装。传统不是可以逐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

但是传统也不是神赐的天生的,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会随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更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这是有史可稽的。

(节选自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强韧,历经磨难而未衰亡,但多重因素导致近代以来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危机,非大力弘扬不可。

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社会、中央集权专制的政治制度和封建专制的价值观。这个基础变了,这种文化就难以存在下去。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在农业社会没有什么问题。到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通信技术发达、交通便利,“父母在”为什么不能远游?时移世易,当社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后,在原来特定时空条件下产生的文化,确实会面临适用的问题。

如果儒教真是宗教,或许不会传承问题。任何宗教都有神,有宗教仪式,被笃信。但儒教不是宗教,现在就遇到了挑战。宗教的信仰是不需要问为什么,只要宗教本身不发生变化,就还能够起作用。但是,儒家的学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宗教,所以是可以被质疑,可以讨论为什么,可以改变的,影响力有限。

到了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更严重的挑战。传教士把当时更先进的文化、科学传播过来。随着工业的发达,逐步有了报纸、电报、电话和新式出版物,有了西式学校。西方文化从中国沿海逐步传播到内地,马克思主义也是在这一时期传到中国的。外来文化和新文化的全面冲击,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赖以存在的基础。

与西方人不一样,中国人从来都不愿意主动传播自己的文化,最开放的唐朝人也是如此。当西方通过大量出版物传播知识、文化的时候,中国还长期没有报纸、没有杂志,没有好的发行手段;当西方的文化通过电影、广播在传播的时候,中国的很多地方还没有这些手段。所以,等到新文化进来的时候,传统文化越来越衰弱。到了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用原来的方式已经没有办法传播,很多处于断绝的状态。

(摘编自葛剑雄《对待传统文化,要分清传和承》,《解放日报》,2018年10月23日)

材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