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山东省济南市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12-10|历史

下载帮助
  • 1. 如果已经开通VIP,仍然无法下载,请 刷新当前页面(按F5)
  • 2. 下载前请确保已经注册成为会员并已经登录成功登录后才下载
  • 3. 如果仍然无法下载,请联系客服QQ:3367557594

高三年级学习质量评估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商鞅针对当时“法力不张,法度废弛”,特别是贵族高踞于法之上的横行给社会造成的动乱,提出“壹刑”的主张,特别提出“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其意在

A. 以人人平等来维护法律的公正性

B. 修正功过相抵所带来 系列弊端

C. 限制贵族特权以实现法律的公平

D. 加强对百姓的控制实现富国强兵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可见商鞅执法严格,无论何种情况,均不能减刑,这是对贵族特权的否定和贵族横行的打击,故排除B,C符合题意;在阶级社会,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而且商鞅的法治本质上也是人治,做不到真正的公正性,故A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打击贵族特权而非控制人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孝经》只有388个不同的文字,所有的文字都平淡无奇,但它却成为汉代学者首先要掌握的经典,其所提倡的理念也成为行事正确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

A. 孝成为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 B.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 《孝经)的地位超过“五经” D.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答案】D

【解析】

【详解】汉武帝起,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忠孝关系属于儒学研究 重要范畴,儒学着力研究《孝经》是要探寻行事的正确的基本准则,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D符合题意;A中“普遍”太绝对,故A不符合题意;宗法观念不是汉代研究《孝经》的主要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孝经》与“五经”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型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A. 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B. 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C. 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D. 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