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一双鞋·叶骑》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双鞋

叶骑

这是雪后的第三天。

天空已经没有纷飞的雪花,地上的积雪也开始融化,这儿一块白,那儿一块白,四周成了家里的棉花地。

我出门的时候很早,天才刚刚蒙蒙亮。走出家门那瞬间,自己不经意打了个哆嗦,天气很冷,比下雪的那天更冷,融雪需要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这是我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

我走在重重群山里,山很大,一直蔓延到你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然后像一扇门一样,紧紧地关上,让你永远不知道山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所以,从走进校门那天起,“走出大山”就成了老师们灌输给我的第一个人生信条,而现在,我正走在这条人生道路上,去乡里的小学上学。

然而,在今天的路途中,我却遇到了一点麻烦,我的胶鞋上有一条缝。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双胶鞋应该是三年前買的,能穿到今天,我跟家人都很满意。但现在它的使用年限到了,鞋底也已经裂开了,这让我有些手足无措。

融雪打湿了路面,没多久,混合着雨雪和黄土的泥水,通过裂缝渗进鞋里,我的噩梦就此开始。

起初,我觉得有很多蚂蚁在我的脚板和脚趾头上叮咬,接着,这种感觉成了用母亲纳鞋底的锥子在脚上戳,再然后,这些感觉全部消失了,自己的脚跟鞋融为了一体,鞋即是脚,脚即是鞋。

当然,这种感觉并不好受,所以我在中途停下来,在路边找到一些干燥的枯草放进鞋底。一开始,我觉得自己似乎踩在了家里的棉被上,但没多久,这些枯草也放肆起来,跟我的身体套起近乎,成了我脚掌的一部分。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学校的,像是走,也像是飘。但不管如何,当站在校门口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承受力已经到了极限,于是,我决定脱下鞋,光着脚走进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

就在这时,我的眼前闪过一道白光,一个我并不认识的人对着我拍了一张照。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我们市里一家报社的记者,那天,他正好到学校采风,报道乡下学校在雪后坚持学习的情况。

一个乡村小孩,背着书包,赤着脚,提着胶鞋,走进校门,身后是一片茫茫白雪。

据说,这张照片一发布,就在网上引发了大轰动,很多人在新闻下面留言,说自己很感动,有的还打电话到报社,问这是哪所学校?这个孩子现在怎么样了?要捐款救助。

没几天,大批的新闻记者赶到我的学校,有这个社,那个社;有这个报,那个报。他们要采访我、报道我,问我那天上学遇到了什么情况,以后长大了有什么梦想。

我的老师,还拿来一张报纸,对我说,这是全国很知名的报刊,上面发了我的照片,还配了一篇评论,评论说:孩子,你吃的苦,将会照亮你未来的路。

我迷迷糊糊的,脑袋有些发胀,每天还要面对很多不认识的记者,人更加糊涂了。

“来,小朋友,你提着胶鞋上学的照片,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大家很关注你,也很关心你,你有什么话想跟大家说吗?”

我抬起脑袋,看着眼前大大小小的镜头。

我更紧张了,战战兢兢、一字一顿地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它让我学会坚韧、学会坚强,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段话,是董老师写给我的,据说他给我前,还让校长看过。

记者们满意地离开了。放学时,我逃一般跑出了学校。

一路上,我一直想着那天上学的情景,想着蚂蚁,想着锥子,想着那些放肆的枯草,它们让我不寒而栗。

我不喜欢它们,我不愿意赞美它们。

“其实,我想要一双鞋。”

因为,我走在重重群山里,山很大,一直蔓延到你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

(原载《北京文学》2019年第9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叙事亲切,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便于抒情。

B. 小说运用几处细节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主人公穿着开裂的胶鞋走在泥雪地里的痛苦。

C. 从“我迷迷糊糊的,脑袋有些发涨,每天还要面对很多不认识的记者,人更加糊涂了。”可以看出“我”并不理解“我"的照片被刊登出来以及记者们来采访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D. 小说中用“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与“我不愿意赞美它们”对比,揭示本文主旨是苦难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2.文中划线的句子在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它们分别有何含义和作用?

3.请结合文本简述小说以“一双鞋”为标题的好处。

下载Word版试题
《一双鞋·叶骑》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第一处:①说明我生活于大山之中,环境艰苦,求学不易。②引出下文,为我上学途中的那次经历做铺垫。第二处:①交代“我”想要一双鞋的实际原因:山很大,山路难走,而“我”还要走很长的山路。②“重重大山”既是指实际的大山,又是指阻挡在我面前的重重困难。③照应前文,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   

3.①结构上:“一双鞋”是本文的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小说由一双裂了缝的胶鞋开始到“我”想要一双鞋而终。 ②情节上:推动了情节发展。正是由于胶鞋裂开了,我在泥雪里赶路很痛苦,才不得已脱下鞋,才会有被记者拍照、上报纸、被采访的情节。 ③人物形象上:在上学赶路途中,一双穿了三年的胶鞋开裂了,“我”承受的刻骨铭心痛苦却从没有放弃上学的想法,刻画了以“我”为代表的大山里的孩子们物质生活的贫乏和坚毅的意志品质。 ④主旨上:有揭示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小说结尾处“我”最想要的是“一双鞋”,相比于大量的宣传报道,感人的豪言壮语,解决实际问题才更直接,更有效,更有意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D项,理解偏差,小说主旨不是讨论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而是表达相比大量的宣传报道、感人的豪言壮语,解决实际问题才更直接,更有效,更有意义。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及作用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首先要找到句子在文中的所在位置,根据上下文,看看句子的表层含义下,是否具有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句子有没有指代某种东西,或者作者想传递的特殊情感。句子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点: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等。

“我走在重重群山里,山很大,一直蔓延到你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两次的含义和作用都不相同。第一处出现在文章第四段句首,前面三段已经重点交代了地上的积雪和求学路上的寒冷,然后作者写下这句话,从含义上讲,“重重群山”是说山之大,“一直蔓延到你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也是在说山大得一望无尽,由此可知,“我”是一个生活在大山之中的人,生存环境艰苦;在一个寒冷的融雪的清晨,“我”走在重重的群山里,为的是去求学,这就暗示了“我”求学的不易。从作用上讲,这句话放在前面,是为了引出下文,因为冷,因为胶鞋裂开了,“我”在泥雪里赶路很痛苦,才不得已脱下鞋,才会有被记者拍照、上报纸、被采访的情节。第二处在文章结尾部分,“其实,我想要一双鞋。因为,我走在重重群山里,山很大,一直蔓延到你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从句子含义上看,一个“因为”很明显交代了“我”想要一双鞋的实际原因:山很大,山路难走,而“我”还要走很长的山路。文中说“我迷迷糊糊的,脑袋有些发胀,每天还要面对很多不认识的记者,人更加糊涂了”,所以此处的“重重大山”,不仅指实际的大山,也指阻挡在我面前的重重困难,譬如大量的宣传报道给“我”带来的困惑。从作用上讲,后面划线的句子照应了前文,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和反思,我们该怎样真正帮助那些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是轰轰烈烈的宣传报道、空喊几声口号,还是默默伸出援助之手,献上一些实际的救助,哪怕是一双胶鞋。

【3题详解】

本题考查题目在文中的作用。小说标题作用一般有: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概括小说情节结构;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寄托作者情感;展开情节,前后呼应;对比讽刺,强化效果;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

①结构上:“一双鞋”是本文的行文线索,它贯穿了全文。小说写在一个融雪的寒冷清晨,“我”脚下的胶鞋裂了缝;“我”特别痛苦,因为“脚跟鞋融为了一体”;到学校门口时,“我决定脱下鞋,光着脚走进教室”;因为一双鞋,“我”被拍照,被争相采访报道;小说最后以“我”想要一双鞋而终。 ②情节上:“一双鞋”推动了情节发展。正是在那样一个融雪的清晨,由于胶鞋裂开了,“我”在泥雪里赶路很痛苦,才不得已脱下鞋,才会有被记者拍照、上报纸、被采访的情节,可见所有的情节都与“一双鞋”有关。③人物形象上:“我” “从走进校门那天起,走出大山就成了老师们灌输给我的第一个人生信条”,所以在上学赶路途中,一双穿了三年的胶鞋开裂了,“我”虽然承受着刻骨铭心痛苦,却从没有放弃上学的想法,刻画了以“我”为代表的大山里的孩子们物质生活的贫乏和坚毅的意志品质;文章最后写出“我”的心声,“其实,我想要一双鞋”,正是通过一双鞋表达了主人公的困惑 。 ④主旨上:“一双鞋”有揭示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小说结尾处“我”最想要的是“一双鞋”,相比于大量的宣传报道,感人的豪言壮语,解决实际问题才更直接,更有效,更有意义。小说以小见大,通过对主人公对“一双鞋”的渴望,反映出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我们该怎样让山中的孩子真正走出大山,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点睛】小说阅读需要注意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录入时间:2021-02-04 11: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