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的现代性》绪论·江弱水》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典诗的现代性》绪论 江弱水 “用一把欧美名牌的钥匙,怎能开得中国描金箱子上的白铜锁?”当年,深谙中国文史的小说家高阳,拿了这话来“敬质在美国的叶嘉莹女士”,因为她用了西方现代文评解释中国古典诗词。我在这本书里要做的事,恐怕也会惹来类似的讥评。但是我觉得,换一个比喻的说法也许能更好地描述我的工作:我想拿西方诗学的试纸,来检测一下中国古典诗的化学成分。 有时候,用另一种眼光或角度来重新省视我们古人的作为,真的可以别有会心。比如,所谓魏晋风度,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嵇康喜欢夏天在柳树下边打铁;阮籍的侄儿阮咸以大瓮与群猪共饮;刘伶乘着鹿车,提着酒,让人扛着锹跟在后面,说:“死便埋我!”王子猷雪夜访戴,好不容易望见了戴家却不进门,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种种出位的举动,不排除作秀的成分,用《世说新语·任诞》对于阮浑的说法,就是“亦欲作达”。如果我们说,这是历史上最早也最成功的一批“行为艺术家”,想必能够刷新大家对这些名士风流的认识吧?又比如,中国的书法艺术,特别是狂草,从旧有的路子继续研究其笔墨语言当然有必要,但是,如果联系西方现代抽象艺术来探讨其本质特征,也会令我们耳目一新。熊秉明的著作《张旭与狂草》,就是这样得到如下结论的: 通过对张旭的研究,我们发现中国艺术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我们可以称之为“现代的”精神:追求自动和即兴创作,喜爱残缺与未完成,追求制作的速度,探讨非理性,还有一些与此有关的特征,譬如形象的抽象性,取消科学的透视学,重视点与线等。 用西方作为参照物对中国古典遗产加以考察,并非因为“古已有之”型的民族自大狂再度发作。传统的活力来自不断的再解释,立足于现代诗学而加以新的解释,将使疏离的传统与当代重新发生关系,从而激发出活性并生成新的意义。 自中国新诗发轫至今,传统对于新诗写作的意义一直处于悬空状态。如果我们承认传统对新诗写作是一个坐标,那么,没能使之放射出它本可以放射出的光芒,其责任既在诗人,也在学者。我注意到目前中国已经有少数学者正在努力使中国传统思想获得现代阐释,但就中国古典诗歌而言,尚无人意识到使之获得现代阐释和现代复述的必要性,而这项工作在其他国家却始终在进行着。 现代诗人并非一概悬置了古典传统,现代学者也并非全然没有对古典传统加以重释与复述,但是这段话仍然具有十足的警醒意义,因为绝大部分诗人并不曾有意地或有效地去汲取传统的营养,学者们对传统的刷新与激活工作也做得不那么尽如人意。 本书正是试图以西方现代诗学的观点来透视中国古典诗,仿佛借另一个方向打过来的光,来烛照我们熟悉的传统诗词,以期发现其中隐含的一些因素、一组联系和一个序列。不过,问题是我选择的角度叫作“现代性”。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家高阳对叶嘉莹女士采用西方现代文评解释中国古典诗词的做法不置可否。 B. 本文作者认为魏晋名士种种出位的举动,不排除作秀成分,属于“亦欲作达”。 C. 学者熊秉明联系西方现代抽象艺术探讨中国书法艺术本质特征,令人耳目一新。 D. 诗人西川注意到目前中国只有少数学者正在努力使中国传统思想获得现代阐释。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中的两个比喻,都涉及到作者想要阐述的两个重要概念:西方现代性和中国古典诗。 B. 自中国新诗发轫至今,传统对于新诗写作的意义一直处于悬空状态的责任既在诗人,也在学者。 C. 努力使本国传统思想获得现代阐释和现代复述并明确其必要性的工作,其他国家始终在进行着。 D. 文章结尾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明确了本书的写作目的:用西方现代诗学的观点来透视中国古典诗。 3. 从“现代性”的角度研究中国古典诗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古典诗的现代性》绪论·江弱水》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B 3. ①用另一种眼光或角度来重新省视古典诗,可以别有会心;②立足于现代诗学而加以新的解释,将使疏离的传统与当代重新发生关系,从而激发出活性并生成新的意义;③现代诗人汲取传统的营养,学者对传统进行刷新与激活,能使中国新诗放射出光芒;④用西方现代诗学的观点去透视中国古典诗,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的因素,联系和序列。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区间,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分析比对确定答案。分析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含义要准确,所涉及内容的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要注意分辨可能与必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选项的表述能不夸大不能缩小,也不能无中生有。 A 项,“不置可否”曲解文意,结合“用一把欧美名牌的钥匙,怎能开得中国描金箱子上的白铜锁?”分析,高阳对叶嘉莹的做法持有不赞成的态度。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传统对于新诗写作的意义一直处于悬空状态的责任既在诗人,也在学者”错误。结合“自中国新诗发轫至今,传统对于新诗写作的意义一直处于悬空状态。如果我们承认传统对新诗写作是一个坐标,那么,没能使之放射出它本可以放射出的光芒,其责任既在诗人,也在学者”分析,忽略了“如果我们承认传统对新诗写作是一个坐标”这一前提。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结合文本内容“有时候,用另一种眼光或角度来重新省视我们古人的作为,真的可以别有会心”“传统的活力来自不断的再解释,立足于现代诗学而加以新的解释,将使疏离的传统与当代重新发生关系,从而激发出活性并生成新的意义“绝大部分诗人并不曾有意地或有效地去汲取传统的营养,学者们对传统的刷新与激活工作也做得不那么尽如人意”“以西方现代诗学的观点来透视中国古典诗,仿佛借另一个方向打过来的光,来烛照我们熟悉的传统诗词,以期发现其中隐含的一些因素、一组联系和一个序列”等分析概括即可。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
|
录入时间:2021-02-05 11:45: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