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个人住·米丽宏》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一个人住 米丽宏 母亲去世以后,老院子,只剩下父亲一人居住。 他尽平生之力,帮我弟盖了高屋大院,漂亮得像别墅一样的房子;但等搬新家时,却固执地拒绝一块儿搬到新家去。 他一个人在那座老旧的石头院子里,形影相吊地做饭、喝茶、吸烟、回忆,筹谋农事。我每次回去看望他,都竭力劝说他搬出来,他不肯。他固执地待在老屋,被一层暮年的“锈”和一种孤独,紧紧包裹。 水一样的寂寞,在老屋里荡漾。老屋的每一件家具,都还是三十年前的面孔,一如既往地用那个时候淳朴的眼神看着我。沙发上,铺着的,还是娘在世时编织的毛线垫子;床沿,搭着娘做的绣花床帘儿;墙上两大玻璃框照片,有我们家族所有人的旧时记忆…… 父亲当年动不动就爆发的雷霆火气,却不复出现。或许是生活境况的改观,卸去了他心上的一些重负,或许人老心软,本就是一种自然规律。我有时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使父亲冰雪般严苛的脾性,一点点融化如水,从此进入了温软季节。我记得,我生日前两天,他还专门打电话给我,让我别忘了给自己做点好吃的。我简直骇异,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事。 我去看望他时,他向我们絮叨的话题,不外是村里谁谁走了,谁谁又生病了;南园该施肥了,西沟的山地该耘一遍了;麦子该上三水了,谷子该间苗了。随着越来越少的土地和村子里一辈儿故人的离去,他的内心世界,正在慢慢萎缩。我想,更大的孤独,正在向他走近。 我看到父亲的背,弯下去,弯下去。那是不停的劳作和几十年光阴的合谋。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干活”的代名词,村人说起他来,总会啧啧两下:“老米,那是牛一样的。”他不停地劳作,似乎是他活着的证据和意义。 我们小时,跟他一块儿下地。他将我和妹妹,从腋下一掐,一个筐里放一个,挑上筐就走;我娘牵着小黑驴在后,边走边用扒锄这里一下那里一下,锄些猪草。 我在筐里坐着,看着父亲,他的腰杆儿挺得笔直,轻悠悠地走着,像是散步;而劳作半日,再往回走时,他的腰身就像笔直的树干上挂了老沉的物儿,有一点点弯。等吃过午饭,再往地里去,他的腰杆就重新变直了,力气又回到了他身上。 在田里,父亲做的是出大力的活儿,母亲打些下手。我和妹妹呢,不捣乱就不错了。我们俩总是一边看父亲举镐扬锨用力刨地的样子,一边蹦蹦跳跳去踩他活动着的影子。有时候,他由直到弯、由弯到直的腰骨间,会发出“咯叭”一声脆响,我感觉那就是跑掉的力气。 我们看惯了他在田里劳作的样子:他深深弯下腰,头沉闷地吃入土里;忽地又直起身,尖儿扬到半空,擦着了那轮大如簸箕的彤红夕阳。他轻松铲一锨泥土,改畦引水,水里流着破碎的弯月,玉米地刹那享受着畅意的吮吸;他一手挥动镰刀,一手揽起金黄的麦子或谷子,像揽着金黄的儿女;他肩上驮着山样的麦捆子、谷个子,蹀躞走向地头。他有时疲惫至极的神态,让我心疼;有时我几乎怀疑倒在床上的父亲,明天是否还能起来。但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往田里去了。 一个时辰又一个时辰,在他的劳作中流走和逝去;一天又一天,被他的农具刮擦得亮晶晶地薄下去;一年一年,他的腰板,弯下去,弯下去,再也直不过来了。 到了老年,他身边没了说话的人,他决绝地将自己关进了寂寞的壳内;孤独像“铁锈”一样,沾满全身。然而,只有农事,像一道雷,促他从孤独里一跃而起,走向门去,跟大地融汇。 也许都是这样吧,人都脱不了孤独;而把孤独打开一个口子,让光和暖涌进来的,是雷声一样的力量。 对于我父亲,那道雷,永远是农事。 (选自2018年6月14日《羊城晚报》)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文中将眼前的生活场景与回忆的片段穿插描写,文字平和冲淡却饱含深情,凸显人物形象。 B. 文章描绘了一位固执、倔强、勤劳的父亲形象,壮年时的父亲为家庭打拼、任劳任怨,晚年时的父亲历经沧桑、孤独守望。 C. 文章以“我”的视角看父亲,用对比的方法描写父亲的种种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心疼与理解。 D. 父亲一个人守着老屋,不愿搬到新家,是因为暮年的固执,习惯了被孤独围绕,拒绝从中走出。 2. 请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 请探究标题中“一个人住”的意蕴。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父亲一个人住·米丽宏》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D 2. ①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描写出父亲劳作时的踏实、满足与珍视。②以“他”开头的三组动作细节描写形成了排比,表现父亲劳作时的辛劳、卖力与畅快。③选取色彩鲜明的意象,勾勒出了父亲劳作的乡村环境。 3. ①“一个人住”是父亲的生活现状:独居老屋,老伴、村里的同辈故人纷纷离去。②“一个人住”是父亲孤独的心理状态:暮年的寂寥。③“一个人住”是父亲的情感坚守,离不开母亲、儿女曾与之共住的老屋、离不开耕耘一生的土地。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是因为暮年的固执,习惯了被孤独围绕,拒绝从中走出”错误,父亲“守着老屋,不愿搬到新家”是因为不舍老屋中的回忆,不舍土地和劳作,不愿改变朴素的生活习惯。 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3)指出手法,分析句子。(4)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 “他深深弯下腰,头沉闷地吃入土里;忽地又直起身,尖儿扬到半空,擦着了那轮大如簸箕的彤红夕阳。他轻松铲一锨泥土,改畦引水,水里流着破碎的弯月,玉米地刹那享受着畅意的吮吸;他一手挥动镰刀,一手揽起金黄的麦子或谷子,像揽着金黄的儿女;他肩上驮着山样的麦捆子、谷个子,蹀躞走向地头”中,“他深深弯下腰,头沉闷地吃入土里;忽地又直起身,尖儿扬到半空”运用比拟修辞,将父亲比作老黄牛,将“夕阳”比作“簸箕”,将“金黄的麦子或谷子”比作“金黄的儿女”,“他深深弯下腰”“他轻松铲一锨泥土”“他肩上驮着山样的麦捆子”三个句子构成排比,“弯”“吃入”“直起”“挥动”等动作描写和这一系列修辞手法写出了父亲辛勤劳作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劳作的珍视,劳作时内心的愉悦。“彤红夕阳”“金黄的麦子或谷子”通过“红”“黄”鲜明的色彩描绘出父亲劳作的乡村环境。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理解标题含义及的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通过“老屋的每一件家具,都还是三十年前的面孔,一如既往地用那个时候淳朴的眼神看着我。沙发上,铺着的,还是娘在世时编织的毛线垫子;床沿,搭着娘做的绣花床帘儿;墙上两大玻璃框照片,有我们家族所有人的旧时记忆……”可知,“父亲一个人住”是父亲的情感坚守,离不开母亲、儿女曾与之共住的老屋、离不开耕耘一生的土地。由“水一样的寂寞,在老屋里荡漾”“不外是村里谁谁走了,谁谁又生病了”“沙发上,铺着的,还是娘在世时编织的毛线垫子”可知,“一个人住”是父亲的生活现状;由“到了老年,他身边没了说话的人,他决绝地将自己关进了寂寞的壳内;孤独像‘铁锈’一样,沾满全身。然而,只有农事,像一道雷,促他从孤独里一跃而起,走向门去,跟大地融汇”可知,“一个人住”是父亲孤独的心理状态:暮年的寂寥。 【点睛】赏析句子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 |
|
录入时间:2021-02-05 11:4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