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学的互补·梁衡》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与文学的互补 梁衡 我们研究科学文学,首先要弄清它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科学需要不需要文学,文学需要不需要科学?它们之间有无必要结合? 可以肯定地说,科学需要文学。科学的任务是揭示大自然的规律,这些规律常见常用,须臾不可离开的,但要去理解它却很难。我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工作,谁去管他天上行星的开普勒定律呢?早晨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谁还去探究这是水的表面张力呢?如果每见一个现象就要探出一个理,那就太累了。虽然不必人人去探究这些自然道理,但总得有一部分人去分工研究它,这样我们在大自然中才能取得更多的自由。而且科学家们已弄清的道理还应该在社会上普及,这样社会文明程度才会提高,但科学道理像一个内慈外严的师长,像一个一片忠心却又一脸冰霜的仆人,不怎么讨人喜欢。因此怎样普及科学知识,强化科学意识,并让民众自觉接受,就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文学艺术的张力足可补科学道理的艰涩枯燥之憾。 从科学工作者的角度说,文学是人学,生死与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而科学家因为工作的枯燥,便常被误解为感情的贫乏,一般来讲,实验室不是流血的战场,所以生死的考验、壮烈的牺牲也不多见,因此科学家的生活就更鲜为人知。长期以来,科学人物的地位总是不如政治人物高,科学家总是不如勇士、才子引起人的关注,这种观念的偏颇,必然会导致文化结构的畸形。对科学人物的事业和生活的反映,是科学宣传的一个重要侧面,这又需要文学来帮忙了。 故立其业,必得其人,树起科学家的形象,塑造好他们的典型,吸引千千万万读者,这是对从事科学的人最好的奖赏,科学文学的熏陶也会产生出许多新的科学家。而事实上,科学家的生活也绝不像一般人理解的那样枯燥贫乏,缺少起伏波澜。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其壮烈不亚于邱少云在烈火中献身;伽利略的冤狱达三百多年,教会对科学的压迫之烈,不亚于任何政治派别间的压迫;诺贝尔的爱情悲剧可以使琼瑶小说大为失色;而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斯塔克,投靠希特勒,对爱因斯坦的疯狂迫害,简直是秦桧对岳飞迫害的重演。只是因为科学真理的光辉常常掩盖了发现它的人物,那些简洁的原理一旦被世人确认,伴其发现过程的人和事就常被舍去。这些被舍弃的东西应该让文学去把他抬回来,对科学事业以后的发展却极有用。 从文学的角度说,文学每日每时都在寻找着真善美的东西,寻找着永恒的主题。作品为追求自身的生命力,总是寻找永恒的主题,寻找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和航标灯似的人物。这就是一些大的战争、事件、历史人物总是被百写不厌的原因。而科学真理的永恒及科学事件的影响,不亚于这些科学原理及历史事件。虽然岁月已过去千百年,但我们还在伽利略、牛顿所揭示的物理世界里,达尔文所揭示的生物世界里生活。这才是一个被忽略的永恒的题材,只是历史观的偏狭和这些题材难于驾驭,使一般作家不愿去涉猎,才造成科学文学的歉收。克服这层障碍,恰如其分地将自己的作品附在科学真理的大树上,那么文学之藤就会蒙络摇缀,长青不枯的。许多成功的文学作品,如凡尔纳的科学小说就是例证。 科学领域中发生的人物、事件及其真理,与文学创作中所追求的人物、事件、主题有相似之处,按照相似原理,两事物间的相似点就意味着一种新事物的生长点。在文学和科学这两大学科间的广阔地带上诞生的科学文学,必然表现出杂交互补的优势而有强大的生命力。 (选自《论科学文学》,有删改)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活中,多数人只关注现象,不探究其中的道理,探究规律的工作不需人都做。 B. 外表严肃,内容艰深,使科学不易为常人接受,而科普类文学作品更具有亲和力。 C. 科学家工作枯燥、感情贫乏,所以他们的生活不太受关注,地位不如政治人物高。 D. 里程碑式事件和航标灯式人物受作家青睐,但重要的科学事件和人物常不在其列。 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科学家的生活也有波澜起伏的一面,科学领域也像其他社会领域一样有火热的斗争。 B. 文学界对科学题材认识不足,能驾驭科学题材的的作家少,都是科学文学丰收的障碍。 C. 科学领域与文学领域既有很多相似点,又各有优势,因此,科学文学会有光明前景。 D. 文学要恰如其分地定位自身,以科学为主体,依附于科学的大树,才能够繁荣发展。 3. 文学和科学的互补体现在哪些方面?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科学与文学的互补·梁衡》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D 3. 科学普及需借助文学克服艰涩枯燥,科学家形象需要文学去塑造褒扬,文学在科学中可以找到永恒题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项,“科学家工作枯燥、感情贫乏”错误,原文说的是“而事实上,科学家的生活也绝不像一般人理解的那样枯燥贫乏,缺少起伏波澜”。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D项,“文学要……以科学为主体,依附于科学的大树,才能够繁荣发展”错误,原文“恰如其分地将自己的作品附在科学真理的大树上,那么文学之藤就会蒙络摇缀,长青不枯的”是就文学与科学的关系而言,“以科学为主体”“依附”之说不合文意。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文学和科学的互补”相关内容,关键句主要有:“怎样普及科学知识,强化科学意识,并让民众自觉接受,就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文学艺术的张力足可补科学道理的艰涩枯燥之憾”“从科学工作者的角度说,文学是人学,生死与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而科学家因为工作的枯燥,便常被误解为感情的贫乏”“对科学人物的事业和生活的反映,是科学宣传的一个重要侧面,这又需要文学来帮忙了”“从文学的角度说,文学每日每时都在寻找着真善美的东西,寻找着永恒的主题。作品为追求自身的生命力,总是寻找永恒的主题,寻找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和航标灯似的人物。这就是一些大的战争、事件、历史人物总是被百写不厌的原因。而科学真理的永恒及科学事件的影响,不亚于这些科学原理及历史事件”。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
|
录入时间:2021-02-05 11:5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