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儿的爱普松跑法·郑岩》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怎样在静止的画面上表现事物的运动,这是绘画中的一个难题。给马添加羽翼以表现马的速度是一个办法。甘肃武威雷台墓出土的铜奔马雕像则另辟蹊径,它以一只飞隼暗示出广阔无垠的苍穹,天马只有一足与飞隼相连,灵巧超逸,使人忘记了青铜的沉重。马蹄下的那只飞隼既喻示着辽远的天空,又成为判断马的速度的“参照物”,骏马既然可以轻松地超越鸟儿,其奔驰之迅疾也就可以想见了。不过这些都是间接的办法。 1979年在陕西咸阳牛羊沟发现的秦国3号宫殿,它北部走廊残存的墙体上有大幅彩绘壁画,走廊东侧第四间共绘有三组车马,每车驾四马。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马的姿势全部是两前肢向前平伸,两后肢向后展开,肚皮与地面平行,凌空而起。每辆车前的四马取其侧俯视的角度,上下略作叠压,四匹马一共只绘出了前面两条腿和后面四条腿。由于马匹前后重复叠罗,在总体视觉感受上,并没有给人马腿数量缺失的不适。三组车马相互衔接,彼此重复,由南向北一组高于一组,进一步强化了画面的节奏感和动感。 这一发现让我们联想到法国画家席里柯笔下的马。1820年,席里柯根据他在英国爱普松郊外参加赛马会的感受创作了《爱普松赛马》,马蹄同时伸向前后,就像在咸阳宫中壁画所见的那样。半个世纪以后,照相技术成熟,有人对比照片中的马批评画家,指出马在飞奔的时候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姿态,实际的情况是,马在四蹄腾空时,总是交替运动,以为下一步做准备。雕塑家罗丹却为画家辩护,他说:“我深信席里柯反对照相是有理由的,因为他的马确实像是在奔跑——这里由于观众从后面到前面注意这些马时,先看见后蹄做出普遍跃进的努力,然后看见马身的伸展,最后是前腿往远处着地。若说是发生在同一时间内,那么这样的动作是虚假的;但是从各部分相继地去观察,那便是真实的了。” 通过照相机的观看,只是人类诸多观看方式的一种,人类除了拥有一双构造精确的眼睛外,还有机械所不具备的心灵。艺术之神钟爱眼睛,更要向心灵致敬。回过头来再看中国艺术中的马,就会发现咸阳宫壁画绝不是一个孤例,“爱普松式”的奔马在汉唐时期的艺术品中比比皆是。这种四腿前后分开的马的形象在时间上要比席里柯的作品早得多,这也不意味着后者必定来源于前者,更不是要强调中国人的祖宗比西方人更加伟大,而是要说明普天之下的人类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在观察自然、理解世界及表达情感时,完全可以产生共同的感受,从中结出殊途同归、异曲同工的果实。 2004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安理工大学基建工地发掘了一座汉代墓葬,在东壁的射猎图中,人物所骑的马儿全都是“爱普松式”的。在墓葬特殊的环境下,两千年后,画像底稿的一些线条隐约显现了出来。在底稿中,有的马儿前腿本来是向后收起的,但在定稿时,画者又将前腿改为平行前伸的样子。这些画在阴冷的墓室中的作品,本来只是为死者在地下的“生活”预备的。一般情况下,生人无法看到这些画作,出钱的主人也未必对壁画的细节作认真的检查,而这样的修改,又不会对绘画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观念有任何影响。那么,画工为什么要费心劳神地对这些马腿进行修改呢?个中之谜令人回味不已。 (选自郑岩《中国马儿的爱普松跑法》,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铜奔马雕像有着高超的艺术构思,马蹄下的飞隼竟然飞不过奔驰的天马,可以想见天马运动速度之快。 B. 马的两前肢向前平伸,两后肢向后展开,肚皮与地面平行,有人将画作与照片对比,认为这样的动作是虚假的。 C. 席里柯《爱普松赛马》中画马的技法虽遭非议,但体现了艺术之神不仅钟爱眼睛,更会向心灵致敬的观点。 D. “爱普松式”奔马在中国古代艺术品中比比皆是,这证明中国古代的艺术家比西方人更早懂得马的运动特征。 2.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铜奔马雕像灵巧超逸,虽然不是画在纸上或绘在墙壁上,但其表现马的运动速度的技巧还是属于绘画类别的,可以在平面的绘画中加以运用。 B. 陕西咸阳彩绘壁画中画马的技法不是孤例,这表明虽身处不同的时代,但在观察自然、理解世界及表达情感时,画工完全可以产生共同的感受。 C. 雕塑家罗丹将马的连续运动与瞬间定格区别开来,认为照相机所表现的运动是错的,对席里柯注重观察过程、更好地表现马的运动作了较好的解释。 D. 射猎图中画工对马腿的修改,可能的原因是他并不只是在被动地工作,而是沉浸在艺术创作中,仔细推敲运动的马的细节,极力追求艺术美感。 3. 怎样在静止的画面上表现马的运动?请简要概括。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中国马儿的爱普松跑法·郑岩》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D 2. C 3. ①给马添加羽翼或“参照物”;②着眼于马的肢体运动;③重复叠罗,强化画面的节奏感和动感。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无中生有等问题。 D项,曲解文意,“这证明中国古代的艺术家比西方人更早懂得马的运动特征”错,原文的第四段“而是要说明普天之下的人类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在观察自然、理解世界及表达情感时,完全可以产生共同的感受,从中结出殊途同归、异曲同工的果实”,说明的是“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C项,“雕塑家罗丹将马的连续运动与瞬间定格区别开来,认为照相机所表现的运动是错的”错,原文第三段中“我深信席里柯反对照相是有理由的……若说是发生在同一时间内,那么这样的动作是虚假的;但是从各部分相继地去观察,那便是真实的了”可知,罗丹没有否定说照相机所表现的运动是错的。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第一自然段开头“怎样在静止的画面上表现事物的运动,这是绘画中的一个难题。给马添加羽翼以表现马的速度是一个办法”“马蹄下的那只飞隼既喻示着辽远的天空,又成为判断马的速度的参照物”可知,方法之一是给马添加羽翼,或者是找一个相对的“参照物”;第二自然段中“这些马的姿势全部是两前肢向前平伸,两后肢向后展开,肚皮与地面平行,凌空而起。每辆车前的四马取其侧俯视的角度,上下略作叠压,四匹马一共只绘出了前面两条腿和后面四条腿”可知,要在马的肢体运动上下功夫;第二自然段中“由于马匹前后重复叠罗,在总体视觉感受上,并没有给人马腿数量缺失的不适。三组车马相互衔接,彼此重复,由南向北一组高于一组,进一步强化了画面的节奏感和动感”可知,重复叠罗,强化画面的节奏感和动感,也是方法之一。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提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
|
录入时间:2021-02-05 11:5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