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B. 而闻者彰 彰:表彰 C. 非能水也 水:游水 D. 用心躁也 躁:浮躁、不专心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青于蓝/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空自苦亡人之地 D. 无以成江海/以勇气闻于诸侯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 赢粮而景从 C. 君子生非异也 D. 蟹六跪而二螯 4.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蚓无爪牙之利 B. 而寒于水 C. 师不必贤于弟子 D. 故燕王欲结于君 5.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人要想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意义十分重大。 B. “君子生非义也,善假于物也”,表明君子不仅天赋高于常人,而且后天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 C.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是比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才是正意。“积善”要达到了“成德”的境界,才能具备圣人的思想感情。 D. 《劝学》一文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作者在对偶中适当运用散句,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6.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荀子•劝学》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C 3. D 4. A 5. B 6. (1)我曾经提起脚后跟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2)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 B项,“彰”,应译作“清楚、明白”。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运用文言文中虚词的能力。关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考试大纲》已明确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但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必要涉及这18个虚词之外的虚词。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重课本,系统积累;其次要根据语境分清虚实;再次要处理好用法与意义的关系:用法决定意义,用法不同,意义也不同。 A项,前一个“于”是介词,可译作“比”;后一个“于”是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可译作“对于、对”。 B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并列或递进,可译作“并且”;后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作“但是”。 C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表修饰关系,可译作“的”。 D项,前一个“以”是介词,可译作“用来……的办法”。后一个“以”是介词,可译作“凭借”。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一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找到规律。要想找到文言通假字的教学规律需要通过实践积累经验进行总结和发现,最为典型和显著的规律就是读音上的相同与近似。二、遵循原则。从通假前的“本字”与通假后的字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读出的音节还是写出翻译出的意思使用的都是“本字”的音和意。可见,识别出“本字”是学习通假字需要遵循的原则。简言之,这一原则可归纳为“寻本字、发本音、释本意”。 A项,“有”通“又”,可译作“再”;“暴”通“曝”,可译作“日晒”。 B项,“景”通“影”,可译作“像影子一样”。 C项,“生”通“性”,可译作“本性、天性”。 D项,没有通假字。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判断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此类题型考查形式主要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就是以选择题形式判断句式的不同,隐性是将文言文特殊句式放在翻译中综合考查。备考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复习要重点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二是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 A项,定语后置句。是“中心语+之+形容词”这种定语后内置的结构形式。 B项,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于水”用在形容词“寒”后面表示比较,正常语序是“于水而寒”。 C项,状语后置句。于宾短语“于弟子”用在形容词“贤”后面表比较,并充当述语“贤”的状语后置为介宾补语。正常语序是:师不必于弟子贤。 D项,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是“燕王欲于君结”。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二要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断,但一定要注意理性分析智慧选择,千万别先入为主导致误判。 B项,“表明君子不仅天赋高于常人”说法错误。“君子生非义也”是表明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在考查课内文言时,还要注意平时的阅读和复习。 本题翻译时应注意以下重点字词:(1)“尝”:曾经;“跂”:提起脚后跟;“博”:广。(2)“积”:堆积;“兴”:兴起;“焉”:在这里。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 我曾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以生存,这是因为心思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
|
录入时间:2021-03-15 12:0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