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宋史•曾巩,字子固》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1. 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讽富人自实粟              讽:指责

B. 援笔而成                  援笔:提笔、执笔

C. 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资:供给

D. 丁母艰去                  丁:遭遇、碰到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B.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C.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D.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 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 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 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

(2)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下载Word版试题
《宋史•曾巩,字子固》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B    3. A   

4. (1)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载着赏给他的钱财,让他四处夸耀。

(2)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急于敛财),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筹划安排(分别处理)了部队突然聚集的吃住问题,军队离开,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讽富人自实粟”,结合语境可知,文中是说灾荒之年,曾巩劝说富人按实情报告粮食数目,所以此处的“讽”意思应该是“劝说”。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久”修饰“外徙”,做“外徙”的状语,意思是“长期任地方官”,所以应放在一起,排除AC两项;

“偃蹇不偶”意思是“命运不济、时运不佳”,是世人对曾巩命运的评价,都做“谓”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错误,“声名闻于四方”是弱冠之时,原文“甫冠,名闻四方”。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饮食冠裳”作动词,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假”,借给,配给;“辇”,载着;“徇”,炫耀。

(2)中,“暴诛亟敛”,横征暴敛(急于敛财);“堪”,忍受;“猝”,突然;“师”,军队;“去”,离开;“市里”,街市里巷(城乡)百姓。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文言文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数百字文章,他能脱口成诵。十二岁时,尝试写《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刚到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出京担任越州通判,当年收成不好,曾巩估计常平仓的粮食不够来救济百姓,而分处四方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邑求得救济。于是他告诉下属各县,劝说富人自行按实情报告粮食数目,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按着比常平仓稍高一些的粮价卖给贫民。任齐州知州,他治理政务以痛恨邪恶、严打盗贼为根本。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调配了三十一个人,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查看、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出动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他主动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载着赏给他的钱财,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调到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驿站,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把他们医治的效果记载下来,以多寡分出成绩的优劣。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了部队突然聚集的问题,军队离开,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加直龙图阁、任福州知州。南剑州将乐地方的盗匪廖恩被赦免向官府投降,余下的部属溃散以后又纠合在一起,暗地里结成团伙,遍及各个州,一个尤其凶残暴虐的盗匪根本不听招降,当地百姓非常恐惧。曾巩设计谋抓住了他,接着相继出来自首的有二百多人。福州佛寺很多,僧侣认为佛寺的富饶有利可图,争着想做寺院住持,行贿之事公然进行。曾巩让僧徒们互相推举担任住持的人,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次序补缺。在官府公开张贴文告,拒绝私下赠谢,来杜绝身边人窃取贿赂的弊端。福州没有职田,官府每年用卖园圃蔬菜来增加薪俸,太守自己收入常常三四十万。曾巩说:“太守与民争利,怎么可以?”就停止了这种做法。后来的官员也不再这样获取收入了。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任地方官,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后辈晚生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几个月以后,因母丧离职。又过了几个月,曾巩也去世了,终年六十五岁。

录入时间:2021-03-16 09: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