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国语•桓公自莒反于齐》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1],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

(节选自《国语》)

【注】桓公自莒(jǔ)反于齐,从莒回到齐国。这句话的背景是,齐襄公(桓公之兄)做国君时期,国内混乱,鲍叔辅佐小白逃到莒国(在现在山东省南部)。后来襄公被公孙无知杀了,公孙无知作了国君。不久公孙无知也被杀,小白和公子纠争作齐君。管仲(管夷吾)辅佐公子纠,曾带兵截击小白,射中小白的衣带钩。小白逃回齐国,作了国君,即齐桓公。莒:春秋时诸侯国,今山东莒县。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      若:比得上

B. 治国家不失其柄          柄:根本

C. 是以滨于死              滨:迫近

D. 桓公亲逆之于郊          逆:违背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

B. 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日/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

C. 鲍叔对日/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相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

D. 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日/请诸鲁/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鲍叔认为管夷吾更有治理国家的才华,因而向桓公力荐管夷吾,表现出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

B. 管夷吾有一次曾差点暗杀了齐桓公,但是齐桓公襟怀广阔,求贤若渴,不计前嫌,没有追究他的过错。

C. 施伯是鲁庄公的重要谋臣,他识破了齐国的用意,反对将管仲送给齐国,足见其洞明局势的远见卓识。

D. 鲁庄公虽有施伯出谋划策,但在应对齐国“引渡管仲”的问题时,因其缺少主见,最终放走了管夷吾。

4. 把《鸿门宴》中的句子和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3)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下载Word版试题
《国语•桓公自莒反于齐》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D    3. B   

4. (1)你上前给他们祝酒,祝过酒,请求舞剑,趁机在座位上击杀沛公。不这么做,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2)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贵国,想要把他在群臣面前处死,所以请求这件事。

(3)在这时鲁庄公派人捆绑管仲把他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D项,“桓公亲逆之于郊”句意为:齐桓公亲自到城外迎接他。“逆”,迎接。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是鲍叔牙和齐桓公的几句对话,所以“曰”后都要停顿。“夫犹是也”的意思是他也会这样的。句中“夫”发语词,一般置于句首,所以应在“夫”之前停顿,这样就排除A、B项。“若何鲍子对曰”的意思是齐桓公说那怎么办?鲍叔牙回答说。句中的“对曰”的对象是“鲍子”所以应在“鲍子”前停顿,这样就排除C项。选项确定后,梳理句意:鲍叔牙解释说:“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的罪过让他回到齐国,他也会像这样的。”齐桓公问:“那怎么办?”鲍叔牙回答说:“到鲁国去邀请他。”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

B项,“曾差点暗杀”错,根据注释“管仲(管夷吾)辅佐公子纠,曾带兵截击小白,射中小白的衣带钩”可知:双方是交战,并非暗杀。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若”,你;“为寿”,祝酒;“因”,趁机;“若属”,你们这些人;“为所”,表被动,被。第二句关键点:“令”,好、美好;“戮”,处死;“故”,所以;“以戮之于群臣”,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句,把他在群臣面前处死。第三句关键点:“使”,派;“缚”,捆绑;“受”,领回;“退”,离开。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齐桓公从莒地回到齐国以后,任命鲍叔牙当宰相。鲍叔辞谢说:“我是您的庸臣。国君要对我施加恩惠,使我不至于挨饿受冻,就算您的恩赐了。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可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戴盔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百姓的父母。将要管理孩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的父母。”桓公说:“那个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几乎死掉。”鲍叔牙解释说:“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的罪过让他回到齐国,他也会像这样的。”齐桓公问:“那怎么办?”鲍叔牙回答说:“到鲁国去邀请他。”齐桓公说:“施伯,是鲁君有智谋的大臣,他知道我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给我,那可怎么办呢?”鲍叔牙说:“派人向鲁国请求,就说:‘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贵国,想要把他在群臣面前处死,所以请求贵国。’那么就会给我们了。”

齐桓公就派使臣向鲁国请求,按着鲍叔牙说的做。鲁庄公向施伯询问这件事,施伯回答说:“这不是想杀他,是想用他治理国家。管仲,是治理天下的有才之士,他所在的国家一定能在天下如愿以偿,让他在齐国,那必定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啊。”鲁庄公问:“那怎么办?”施伯回答说:“杀了管仲然后把尸体交给齐国使臣。”鲁庄公准备杀管仲,齐国的使臣(向庄公)请求说:“我们的国君想亲眼看着处死他,如果不能把活的管仲在群臣面前杀了示众,还是没达到请求的目的呀,我们请求给我们活的。”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

等他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亲自到城外迎接他,和他坐下来一起谈论天下大事。

录入时间:2021-03-16 09: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