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宋史·辛弃疾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②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③,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④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⑤矣。”故以“稼”名轩。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节。)

【注释】

①蓍:草名可入药古代用来占.②丐:乞求赐予,给予③行在:即“行在所”,省称“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④末作:工商业。⑤侔:等,齐,与相等、相齐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B.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C.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D.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节是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印信者,可全权调度。

B. 绍兴是宋高宗的年号,取“绍祚中兴”之义,现今绍兴城也是从这时开始得名的。

C. 迁是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升职称“左迁”。

D. 屯田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由政府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辛弃疾雄豪英迈,叛徒义端窃印投金,辛弃疾陷于被杀的危险之中,最终辛弃疾斩义端之首,完成壮举。

B. 辛弃疾义气干云,耿京被张安国杀害,辛弃疾义不容辞为耿京报仇,直入金营,趁张安国与金将酣饮之际,将其斩杀。

C. 辛弃疾对南北时局有着深刻认识,写出了多篇有价值的分析形势的文章,因为当时朝廷的方针问题,最后没被采纳。

D. 辛弃疾注重农业生产,他论说南北方的贫富差距问题即是从农业问题入手,他的号“稼轩”也是由此而得名。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或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下载Word版试题
《宋史·辛弃疾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C    3. B   

4. (1)我因主帅而归顺朝廷,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

(2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这样退让的原因,是以国家的利益为先而以个人恩怨为后啊!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句意: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

“京军”是偏正结构,即“耿军的军队”,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不能断开,“在京军中”指的是在耿京军中,固定结构句意完整,句中做状语,应该在“中”后断开;“义端”指的是“僧义端者”,是“聚众千余”的主语,所以“军中”后应断开,由此排除A、C项;“使隶京”,“京”指耿京,这是兼语短语做谓语的句子;“一夕窃印以逃”的主语是“义端”,所以“隶京”后应断开,由此排除B项。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如升职称‘左迁’”错误。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二要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断,但一定要注意理性分析智慧选择,千万别先入为主导致误判。

B项,“趁张安国与金将酣饮之际,将其斩杀”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可见辛弃疾直入金营,趁张安国与金将酣饮,将他当着众人捆绑起来带走。直到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后,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可见杀张安国是回到宋朝,不是在金营。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固定短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补,最后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做好翻译题,一要结合语境即语句的上下文理解其意思,二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做到字字落实。

本题翻译时应注意以下重点字词:(1)“缘”:因为;“归”:归顺;“期”:想到;“何以”:拿什么。

(2)其势,那情形;俱生,都活下来;所以,……的原因;先,把……放在前面,意动用法;后,把……放在后面。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为期,不抓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马上行动抓住了他。义端(用计)道:“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希望你不要杀我。”辛弃疾(并不理会),仍斩下义端的头颅,回到义军中。从此以后,耿京更加看重辛弃疾。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辛弃疾,改做江阴检判。当时他二十三岁。

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纳。(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改任司农主簿,出任滁州知府。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村落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于是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他曾说:“人生在于勤劳,当以务农为先。北方人,生活用品不需属求他人,故无大富大贫之家。南方有许多商业工作来祸乱农民,再加上兼并的祸患兴起,就有贫富不均了。”故以“稼”名轩。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写“克己复礼”、“夙兴夜寐”,给他的两个书斋题名。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门生故旧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垂名万世是不朽的。谁说公死,你凛然犹生!辛弃疾向来擅长作词,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录入时间:2021-03-17 0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