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郭躬,字仲孙·卷四十六》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平。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年九十五卒。 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数百人。后为郡吏,辟公府。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躬以明法律,召入议。议者皆然固奏,躬独曰:“于法,彭得斩之。”帝曰:“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杀人乎?”躬对曰:“一统于督者,谓在部曲也。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且汉制棨戟即为斧钺,于法不合罪。”帝从躬议。又有兄弟共杀人者,而罪未有所归。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帝曰:“善”。 后三迁,元和三年,拜为廷尉。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章和元年,赦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死罪一等,勿笞,诣金城,而文不及亡命未发觉者。躬上封事曰:“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皆当重论。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已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边。肃宗善之,即下诏赦焉。 (选自《后汉书·卷四十六》)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 B. 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 C. 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 D. 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奉车都尉,职掌皇帝车舆,入侍左右,大多数由皇帝亲信充任,秩比二千石。 B. 字,一般是古代男子满十八岁行冠礼后长辈给取的,意义与名相反、相关或相近。 C. 廷尉,为九卿之一,其职责是管理天下刑狱,每年天下断案总数都要汇总到廷尉。 D. 封事,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因此而得名。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躬继承父业,擅长法律法文。他少时讲授法律,学生常达数百人。担任法官后,对四十多条量刑过重可以从轻论处的条文进行修改并上奏皇上,都得到施行。 B. 郭躬力排众议,认为秦彭无罪。大家都同意窦固的上奏,认为秦彭该杀,郭躬却说二人驻扎两地,军情紧急时,秦彭可不向督帅通报行事,故其无罪。 C. 郭躬回复皇上,孙章应处罚款。尚书上奏皇帝说孙章假传圣旨,罪当腰斩。皇帝召见郭躬问其看法,郭躬认为孙章假传诏书,事属失误,应处以罚款。 D. 郭躬为人宽厚,建议宽恕逃犯。天下大赦,减轻关押犯人的罪行,但未提及大赦令颁布后被抓捕的逃犯,郭躬上奏免除他们死罪,鞭笞他们到金城,得到皇上认可。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平。 (2)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后汉书·郭躬,字仲孙·卷四十六》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B 3. D 4. (1)太守寇恂任用郭弘做决曹掾,审理案件达三十年,执法公平。 (2)秦彭带兵在别处驻扎,总是依法杀人,窦固上奏皇帝说秦彭独断专行,擅自杀人,请求诛杀秦彭。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章矫诏杀人”的意思是“孙章假传圣旨杀人”,“章矫诏”语意不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所以“人”后断句,排除AD;第一个“误”是做前句的宾语,第二个“误”做后面句子的主语,所以“误误”之间应断开,排除C。 故选B。 句子翻译:皇帝说:“孙章假传圣旨杀人,怎么处以罚款呢?”郭躬说“法律上有故意犯罪和失误犯罪的区别,孙章传达诏书出现错误事属失误,对失误者法律量刑要轻。” 【2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字,一般是古代男子满十八岁行冠礼后长辈给取的”错误,字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长辈给取得,而非十八岁。B错误。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D项,“鞭笞他们到金城”错误,由原文“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边”可知,我认为大赦令之前犯了死罪又在大赦令之后被抓捕的罪犯,都应不加鞭,发配金城,这样既保全了人命,又有益于边防。由此可知,是“不加鞭”,发配金城,而非“鞭笞他们到金城”。D错误。 故选D。 【4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以……为:任用……做。断:审理。狱:案件。至:达。用法:执法。平:公平。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其家族世代为官。父亲郭弘,研习《小杜律》。太守寇恂任用郭弘做决曹掾,审理案件达三十年,执法公平。那些被郭弘判罪的人,回去后没有怨恨之情。郭弘活到95岁去世。 郭躬年轻时继承父业,讲授法律,学生常达数百人。后来做了郡吏,被公府征召。永平年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做他的副将。秦彭带兵在别处驻扎,总是依法杀人,窦固上奏皇帝说秦彭独断专行,擅自杀人请求诛杀秦彭。显宗于是请公卿朝臣评判秦彭的罪行。郭躬因为通晓法律,也被召见参与审理。大家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惟独郭躬说:“从法律角度看,秦彭该杀那些人。”皇帝说:“军队出征,校尉要一律受制于主将。秦彭既然没有斧钱,怎么能专权杀人呢?”郭躬回答说:“校尉要一律受制于主将,那是说校尉与主将驻扎在一起。现今秦彭另率一支军队驻扎于别处,情况不一样,军情瞬息万变,有时不容许先禀告主将后再作处置。况且按汉朝制度,戟就是斧钺,这样,判秦彭死罪不符合法律。”皇上听从了郭躬的意见。又有一案,兄弟两人一起杀了人,但罪责还没有分清。皇帝认为做兄长的没有尽到教育弟弟的责任,所以判了哥哥的重刑而免除了弟弟的死罪。中常侍孙章宣读诏书时,误说两人判的都是重刑,尚书上奏皇帝说孙章假传圣旨,罪当腰斩。皇帝又召见郭躬询问他的看法,郭躬回答:“孙章应处罚款。”皇帝说:“孙章假传圣旨杀人,怎么处以罚款呢?”郭躬说“法律上有故意犯罪和失误犯罪的区别,孙章传达诏书出现错误事属失误,对失误者法律量刑要轻。”皇帝说:“好。” 后来三次升迁,元和三年,被任命为廷尉。郭躬一家世代掌管法律,务求宽容公平,等到做了法官,审案判刑,大多喜欢同情宽恕,于是写了条陈,对四十多条量刑过重可以从轻论处的条文进行了(修改),并上奏皇上。都得到施行,并写到了法律文件中。章和元年,大赦天下,对四月丙子日以前的在押犯减轻死罪,不加鞭笞,发配金城(守边),但大赦令没涉及那些没抓到的逃犯郭躬上奏皇帝说:“皇上施恩给死囚犯减刑使其戍边,原因是重视人的生命。现在犯了死罪的逃犯总数不下万人,自从大赦天下以来,抓捕的逃犯很多,但赦罪的诏书没有涉及这些人,都判了重罪。我私下想皇上福恩应该浩荡宽宏,但现今死罪以下的人都获得新生,惟独被捕的逃犯却未能享受皇上的恩泽。我认为大赦令之前犯了死罪又在大赦令之后被抓捕的罪犯,都应不加鞭,发配金城,这样既保全了人命,又有益于边防。”肃宗认为很好,就下诏赦免了那些抓回来的逃犯的死罪。 |
|
录入时间:2021-03-17 09:07: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