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张衡•列传第六十二》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建平,河内人也。祖嶷,魏河阳太守。父允,周万州刺史。衡幼怀志尚,有骨梗风。十五,诣太学受业,研精覃思,为同辈所推。周武帝居太后忧,与左右出猎,衡露髻舆棺,扣马切谏。帝嘉焉,赐衣一袭、马一匹,擢拜汉王侍读。衡又就沈重受《三礼》,略究大旨。累迁掌朝大夫。 隋文帝受禅,拜司门侍郎。及晋王广为河北行台,衡历刑部、度支二曹郎。行台废,拜并州总管掾。王转牧扬州,衡复为掾。王甚亲任之,衡亦竭虑尽诚。夺宗之计,多衡所建。迁扬州总管司马。熙州李英林反,署置百官,以衡为行军总管讨平之,拜开府。及王为皇太子,拜衡右庶子。 炀帝嗣位,除给事黄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迁御史大夫,甚见亲重。大业四年,帝幸汾阳宫。时帝欲大汾阳宫,令衡与纪弘整具图奏之。衡承间进谏,以比年劳役,百姓疲敝为请,帝意甚不平。后尝目衡谓臣曰:“张衡自谓由甚计画,令我有天下。”时齐王暕失爱于上,帝密令人求其罪。有人谮暕违制,将伊阙令皇甫诩从之汾阳宫。又录前幸涿郡及祠恒岳时,父老谒见者,衣冠不整。帝谴衡以宪司皆不能举正,出为榆林太守。 明年,帝复幸汾阳宫,衡督役筑楼城,因而谒帝。帝恶衡不损瘦,以为不念咎,因谓曰:“公甚肥泽,宜且还郡。”衡复之榆林。俄而敕衡督役江都宫。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礼部尚书杨玄感使至江都,其人诣玄感称冤。玄感固以衡为不可。及与相见,未有所言,又先谓玄感曰:“薛道衡真为枉死。”玄感具上其事。江都郡丞王世充又奏衡频减祭具。帝怒,锁衡诣江都市,将斩之。既而除名,放还田里。帝每令亲人觇衡所为。 八年,帝自辽东还都,衡妾妄言衡怨望谤讪朝政帝赐死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监刑者塞耳,促令杀之。武德初,以为死非其罪,赠大将军、南阳郡公,谥曰忠。 (《北史•列传第六十二》) 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衡妾妄言/衡怨望/谤讪朝政/帝赐死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 B. 衡妾妄言衡怨望/谤讪朝政/帝赐死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 C. 衡妾妄言衡怨望/谤讪朝政/帝赐死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 D. 衡妾妄言衡怨望/谤讪朝政/帝赐死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 2.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名字始于西周,夏称之为序,周称之为庠,是中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 忧,即父母丧,封建社会官员在职期间若遇父母丧事则须辞官归家守孝,是谓“丁忧”。 C. 祠,祭祀,文中指炀帝祭祀五岳之恒山,与《汉书·苏武传》中“从祠河东后土”意思一致。 D. 赠,加封官职、爵位等,是古代朝廷对于国家有特别贡献的大臣的一种嘉奖行为。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衡小时候就胸怀大志,在太学求学期间,凭借自身的勤奋努力,受到了同辈的推崇。 B. 张衡历仕三朝,炀帝继位除去给事黄门侍郎和银青光禄大夫,升他做御史大夫,对他很看重。 C. 张衡因礼部尚书杨玄感及江都郡丞王世充参劾而惹怒炀帝,差点被杀,后被放归故里受到监视。 D. 张衡临死前的一番话,表明他对自己被隋炀帝赐死很不理解,心中感到非常冤屈与愤恨。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汉语。 (1)衡承间进谏,以比年劳役,百姓疲敝为请,帝意甚不平。 (2)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北史•张衡•列传第六十二》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D 3. B 4. (1)张衡一有机会就进言规劝,用连年劳役繁重,百姓困顿为由而为百姓请命。隋炀帝心中很不满。 (2)有人到张衡处告宫监,张衡不予查究,反而将讼书交给宫监看,那人被宫监狠狠地整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中,“衡妾妄言衡怨望”,“衡怨望”是“妄言”的内容,故本句不能断开,排除A;“临死大言曰”,“临死”是“大言”的状语,可以断开,排除C;“我为人作何物事”,“何物事”是“作”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D。 本句译文:张衡的妾胡乱说张衡怨怪朝廷,诽谤朝政,隋炀帝赐命他在家里自尽。临死时,他大声说:“我为别人做了什么事,只是希望活得长久!”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D项,“赠,加封官职、爵位等,是古代朝廷对于国家有特别贡献的大臣的一种嘉奖行为”说法错误。赠是死后追封爵位,用文中张衡死后被追封之例可验证推知对“赠”的解释不正确。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项,“炀帝继位除去给事黄门侍郎和银青光禄大夫”说法错误。原文“炀帝嗣位,除给事黄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此处“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承间”,趁机会;“比年”,连年;“疲敝”,困顿; 第二句得分点:“诣”,到;“讼”,状告;“为……所”,表被动。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张衡,字建平,是河内人。祖父张嶷,魏时任河阳太守。父亲张允,北周时任万州刺史。张衡自幼胸怀大志,有耿直的风操。十五岁时,到太学就读接受学业,精研深思,受到同辈们的推崇。周武帝在为太后守丧期间,与随从出外打猎,张衡披发载棺,拦住马头恳切谏阻。武帝赞赏他,赏赐他一套衣服、-匹马,提拔他担任汉王侍读。张衡又师从沈重学习《三礼》,粗略弄懂了主要意思。多次升迁掌朝大夫。 隋文帝杨坚接受禅让称帝后,拜任司门侍郎。等到晋王杨广主持河北行台时,张衡历任刑部、度支二曹郎。后来行台废置,拜任并州总管属官。等到晋王转任扬州牧时,张衡又做晋王的属官。晋王非常亲近信任他,张衡也尽心竭虑侍奉晋王。晋王夺取太子之位的谋略,大多是张衡所策划的。升任扬州总管司马。熙州人李英林谋反,任命了文武百官,朝廷派张衡做行军总管征讨平定了他的叛乱,拜任开府。等到晋王被立为皇太子后,拜任张衡为右庶子。 炀帝继位后,授予张衡为给事黄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又升任御史大夫,很受亲信倚重。大业四年,隋炀帝临幸汾阳宫。当时隋炀帝想扩建汾阳宫,命令张衡与纪弘整绘制图样进呈。张衡一有机会就进言规劝,用连年劳役繁重,百姓困顿为由而为百姓请命。隋炀帝心中很不满。后来曾经看着张衡对侍臣说(即对侍臣议论张衡):“张衡自认为由他做不一般的设计,使我得到天下。”当时齐王杨睐失宠于皇上,隋炀帝暗中派人搜求杨昧的罪行。有人诋毁杨昧不守臣规,带伊阙县令皇甫诩相随到汾阳宫。又奏告以前巡幸涿郡和祭祀恒山时,父老乡公来拜见的人,很多人衣冠不整。隋炀帝责怪张衡身为御史都不能检举纠正,转调张衡外任榆林太守。 第二年,隋炀帝又临幸汾阳宫,张衡监工修筑楼烦城,因而拜见隋炀帝。隋炀帝不满张衡没消瘦,以为他不以过失为意,于是对张衡说:“您很是心宽体胖,应暂回郡府。”张衡又回到榆林。不久敕命张衡监工修筑江都宫。有人到张衡处告宫监,张衡不予查究,反而将讼书交给宫监看,那人被宫监狠狠地整治。礼部尚书杨玄感受命来到江都,那人到杨玄感处喊冤。杨玄感本以为张衡处理不当。等到与张衡相见,还未来得及说话,张衡又先对杨玄感说:“薛道衡真是死得冤枉。”杨玄感讲这些事全部上奏。江都郡丞王世充又奏告张衡一再减少沿途酒食储备。隋炀帝发怒,拘禁张衡到江都市,要斩了他。后来将他削职为民,逐回乡里。隋炀帝常派亲信探察张衡的所作所为。 大业八年,隋炀帝从辽东回京,张衡的妾胡乱说张衡怨怪朝廷,诽谤朝政,隋炀帝赐命他在家里自尽。临死时,他大声说:“我为别人做了什么事,只是希望活得长久!”监刑的人塞住耳朵(不敢听),催促人杀死他。武德初年,朝廷认为他无罪被处死,追赠他为大将军、南阳郡公,赠谥号为忠。 |
|
录入时间:2021-03-17 09:1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