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后汉书•董宣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后汉书•董宣传》)

1. 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奏宣考岑                 考: 拷问

B.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   苍头:奴仆

C. 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俯:下跪

D. 宣悉以班诸吏             班:分赐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以奴骖乘         至丹以荆卿为计

B. 乃悉收系剧狱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 因格杀之           因击沛公于坐

D. 幸思自安之宜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3.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董宣不畏豪强,执法如山,在担任北海相时,他杀死公孙丹父子,因为公孙丹为迷信而滥杀无辜并且有勾结海贼的嫌疑。

B. 董宣对下属有爱护之心,不仅得了钱悉数分发给部属,水丘岑因杀宗党身陷囹圄,董宣也声言是奉自己的命令,主动担当责任。

C. 董宣虽然嫉恶如仇,但并不是一味诛杀。在任江夏太守时,先发文书告诫夏喜一伙,促使他们自动“降散”。然而他对待外戚很轻慢,遭致免官。

D. 文章有主有辅,有详有略,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生动地刻画了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典型形象,从而使董宣的形象十分丰满动人。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

(2)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

下载Word版试题
《后汉书•董宣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A    3. A   

4. (1)起初被司徒侯霸征召,推举他在考核中取得优秀的次第,多次调动后担任后官至北海相。(2)特使把这件事奏请光武帝,光武帝下旨贬董宣为怀县县令,并让青州府不再追究水丘岑罪责。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C项,“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的意思是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其中“俯”,译为“低头”。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正误。

A项,“以”:均为介词,用。

B项,“乃”:连词,于是/副词,才。

C项,“因”:于是,就/趁机。

D项,“之”:助词,的/代词,他。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

A项,“因为公孙丹为迷信而滥杀无辜并且有勾结海贼的嫌疑”错,根据原文可知:董宣杀死公孙丹父子,是因为公孙丹为迷信而滥杀无辜。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为……所”,被动句,译为“被”;“辟”,征召;“举”,推举;“高第”,官员考绩优等;“累迁”,多次升迁。第二句关键点:“以闻”,省略句,“以(之)闻”,译为“把这件事向光武帝亲奏”;“左转”,贬官;“案”,追究。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今河南杞县南)人。起初被司徒侯霸征召,推举他在考核中取得优秀的次第,多次调动后担任后官至北海相。他上任时,让豪族公孙丹担任五官掾。公孙丹刚刚建造好豪宅,而风水先生说入住后家里一定要死人。公孙丹就纵使儿子杀了一个过路人,移尸新宅,作替死鬼。董宣得知后,就把公孙丹父子收捕并斩杀了。公孙氏的亲族纠集三十余名丁壮,拿着兵器到府衙闹事,为公孙丹父好鸣冤叫屈。董宣以公孙丹从前曾依附过篡位的王莽的罪名,认为公孙亲党有串通海贼的嫌疑,于是把这三十余人下在死囚牢中,让门下书佐水丘岑把他们全杀死。青州知府认为董宣滥杀无辜,把董宣和水丘岑一并拷问,移交廷尉处理,判了死刑。董宣在狱中日夜吟诗唱歌,一点也不忧愁。到了行刑的那天早上,官府准备酒食来送他,董宣厉声道:“我一生从未吃过人家的东西,况且今日就要死了!”他(从容)登上囚车赴刑。当时同一批斩首的有九人,董宣排在第二号。汉光武帝派来的特使快马驰至,特赦董宣缓刑,押回大牢。特使审问董宣,为何滥杀无辜。董宣把公孙氏一案详尽说出,说水丘岑是受他的指令杀人的,不应判罪。希望朝廷杀自己而保全水丘岑。特使把这件事光武帝亲奏,光武帝下旨贬董宣为怀县县令,并让青州府不再追究水丘岑罪责。后来水丘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来,江夏一带有以巨盗夏喜为首的贼寇作乱侵犯边境。朝廷派董宣担任江夏太守。董宣到达边境,发文书说:“朝廷派太守擒拿贼寇,所以我担任了这个职务。现在统兵到边界,文书已到,希望你们考虑怎样安身吧。”夏喜等一帮贼寇,对董宣早有所闻,十分害怕,纷纷散伙,缴械降顺。当时外戚阴氏(刘秀发妻阴丽华的亲戚)作江夏郡都尉。董宣轻慢他,就被罢官。

后来朝廷特地征召董宣担任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杀人,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等到公主出行,用这个家奴当随从,于是董宣就在夏亨停住车拦住马,用刀在地上画着,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那个家奴下车,于是就杀了那个家奴。公主立即回宫向皇帝告状。皇帝很生气,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帝说:“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家奴杀良民,将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需用鞭子打,请让我自杀。”他就用头撞击房柱,血流满面。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做普通人的时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们不敢上门搜捕。如今做了天子,威势竟然不能使一个洛阳令听命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于是就敕封董宣为强项令,放了他,赐给他钱三十万。董宣把钱全部分给了下属官员。董宣从此开始打击豪强恶霸势力,豪强恶霸没有不震惊害怕的。京师百姓称他为“卧虎”,歌颂他说:“董少平做洛阳令,鸣冤之鼓不再响。”

董宣当了五年洛阳令,七十四岁死于任上,皇帝派遣使者到他家里吊唁慰问,只见粗布被褥覆盖他的遗体,妻子儿女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光武帝伤心地说:“董宣清征廉洁,直到他死了我才知道!”因此追授予官衔艾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他,并授予他的儿子担任郎中,后来官至济国相。

录入时间:2021-03-17 09: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