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砚说·明·许獬》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③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 遗:赠送 B. 宜谨宝藏之 宝:当作珍宝一样 C. 示周、秦、汉、魏以上人 示:告诉 D. 是以好之而不厌 厌:满足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 日与其徒上高山 B. 赛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 蟹六跪而二鳌 C. 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 鸡豚狗彘之畜 D. 以淡泊自守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 B. 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做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 C. 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泊媚权贵以逐利求进。 D. 文章借古砚之事,联系现实,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的风气进行针贬,并在文章最后点明写作缘由。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吾 之 所 谓 好 古 者 学 其 道 为 其 文 思 其 人 而 不 得 见 徘 徊 上 下 庶 几 得 其 手 泽 之 屏 存 而 以 玩 焉 则 恍 然 如 见 其 人 也 是 以 好 之 而 不 厌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 (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古砚说·明·许獬》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D 3. A 4.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 5. (1)所以大凡能称他为“好古”的人,一定不是平庸世俗的人。因为那不是平庸世俗的人所喜欢的,那么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也就追随并模仿着他们。 (2)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与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罢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除了注意平时积累之外,还要注意答题的方法与技巧,此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时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句(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C项,“示”,给……看; “示周、秦、汉、魏以上人”意思是:拿给周、秦、汉、魏以前的人看。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 A项,第一个“其”,代词,“它”;第二个“其”,代词,“自己的”; “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意思是:当作一方普通的砚台使用,不知道它是珍贵的古砚。 “日与其徒上高山”意思是:每天和自己的徒弟们登上高山。 B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连词,表并列; “赛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意思是:卑躬屈膝的样子,遭受羞辱却不知道羞耻。 “蟹六跪而二鳌”意思是: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 C项,第一个“之”,定语后置的标志;第二个“之”,指示代词,“这”; “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意思是:这时那些追求财利权力的读书人。 “鸡豚狗彘之畜”意思是:鸡猪狗这类的牲畜。 D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凭借; “以淡泊自守”意思是:凭借淡泊的心态坚守自己的操守。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意思是:还是有不凭借贿赂而战胜对手的可能。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A项,“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说法错误。“批判精神”倒是有一点,但要说“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吾之所谓好古者”,“吾”主语,“谓”谓语,“好古者”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前后断开;“学其道”主语省略,“学”谓语,“其道”宾语,本句结构相对完整,前后应该断开;“为其文”与“学其道”结构对称,前后也应断开;“思其人而不得见”主语省略,“思”谓语,“其人”宾语,“而不得见”补语,应前后断开;“徘徊上下”,意思是徘徊探索,与前面的“而不得见”一样作“而不得见”补语,前后断开;“庶几得其手泽之所存而以玩焉”,“焉”,句末语气词,后面断开;“则恍然如见其人也”,“也”,句末语气词,后面断开。 本句译为:我所说的好古的人,是学习古人的道义,写他们那样的文章,思慕他们的为人却不能相见,徘徊探索,期望只能得到他们的遗墨、遗物来保存把玩,就好像恍然见到他们一样,因此喜好它而不满足。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名”,动词,称为;“以”,连词,因为;“效”,模仿,效仿; 第二句得分点:“是”,近指代词,这;“也”,判断句标志;“特”,只不过;而已,罢了。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我家有方古砚,是往年朋友赠送所得的,接受后放着,当作一方普通的砚台使用,不知道它是珍贵的古砚。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把它当作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让它受损和毁坏了。”我听到了他话后,也就听从把它当作了宝贝。但没时间来辨识它是否真的是五代、宋代的古董。 虽然这样,这砚台如果真的是五代、宋时的东西,当时的人也只是把它当作一个砚台来使用罢了,哪里知道它一定不会毁坏、还一定能把它传到现在而成为一件古物呢?这是传到了现在,然后才知道它是五代、宋时的,不知道它在五代、宋时,那些把周、秦、汉、魏以前时期的东西看作珍宝的人,对它又如何看待呢?而且又不知道那些把周、秦、汉、魏以前的东西,拿给周、秦、汉、魏以前的人看,那时期的人看这些东西又怎样呢? 人们看到世上那些忙忙碌碌的人,沉醉于奢华艳丽的享乐中,在权贵和显要人家门庭奔跑讨好,卑躬屈膝的样子,遭受羞辱却不知道羞耻。这时,有一个人挺身而出改变这种风气,超然独立守道自重,用淡泊的心态坚守自己的操守,用古代先人琴书图画、器物爱好来娱乐自己,美其名叫“好古”。所以大凡名之为“好古”的人,一定不是平庸俗气的人。因为那不是平庸俗气的人所喜欢的,那些平庸俗气的人也就追随并仿效他们。这时那些追求财利权力的读书人,一定竭尽办法拿出权贵们所没有的东西,来巴结谄媚权贵要人;权贵要人也不时拿出自己的器物在读书人面前显耀。但是那些羡慕“好古”却不知追求什么的读书人,也常常与世人竞争角逐,一定要仿效他们所拥有的器物而后快。 唉!这不是真的爱好古物啊,只不过与平庸俗气的人趣味相同罢了。既然与平庸俗气的人爱好相同,却还囔嚷着要骗取好古的名声,来显示与平庸世俗的人不一样。不知道自己的名声是这样,而真实的心思却不是这样的。 我所说的好古的人,是学习古人的道义,写他们那样的文章,思慕他们的为人却不能相见,徘徊探索,期望只能得到他们的遗墨、遗物来保存把玩,就好像恍然见到他们一样,因此喜好它而不满足。所以古代的那些“好古”的人,不是因为他们留下的器物而闻名,而是因为他们的为人高尚。 我看当今世人所爱好的,大都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只能记述其大概,写了这一篇《古砚说》。 |
|
录入时间:2021-03-17 09:3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