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南越王尉佗者·南越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及孝文帝元年,初镇抚天下,使告诸侯四夷从代来即位意,喻盛德焉。乃为佗亲冢在真定,置守邑,岁时奉祀,召其从昆弟,尊官厚赐宠之。诏丞相陈平等举可使南越者,平言好峙陆贾,先帝时习使南越。乃召贾以为太中大夫,往使。因让佗自立为帝,曾无一介之使报者。陆贾至南越,王甚恐,乃顿首谢,愿长为藩臣,奉贡职。于是乃下令国中曰:“吾闻两雄不俱立,两贤不并世。皇帝,贤天子也。自今以后,去帝制黄屋左纛。”陆贾还报,孝文帝大说。建元四年卒。 (《史记·南越列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 B. 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 C. 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 D. 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华夏族人居于黄河流域,以为居于天下之中,故称为“中国”,后指中原。 B. 符,皇帝用的兵符,做成虎形,劈为两半,君臣各执一半,作为调兵遣将的信物。 C.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可泛指官吏,这是由于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 D. 称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命为“制”,令为“诏”,文中指尉佗用皇帝身份发号施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佗把握良机,发展壮大自己。他得到任嚣赏识和重用,任嚣死后,他发檄文号召各地聚兵御盗,并趁机杀死秦吏,逐步发展起来。 B. 赵佗接受皇恩,与汉维持和平。汉高帝十一年,朝廷派陆贾去南越正式任命赵佗为南越王,同时约定互通使者,让他协调百越,不为害边疆。 C. 赵佗自称帝号,与汉相互攻伐。他自称南越武帝,出兵攻打汉朝长沙等县;高后派人攻打他却无功而返;高后去世,他的势力大盛。 D. 赵佗顺应大势,最终归顺汉朝。文帝为赵佗父母之墓设守邑,每年按时祭祀,赵佗被感动,认为文帝是“贤天子”,于是诚心归附。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2)因让佗自立为帝,曾无一介之使报者。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史记·南越王尉佗者·南越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B 3. D 4. (1)赵佗借此机会逐渐用法律的名义诛杀了秦朝任命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 (2)借机责备赵佗自立为皇帝,竟然不派一个使者向天子报告。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在断句时特别要注意:①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②句子结构的对称性。③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④句子成分的省略。⑤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意:赵佗说:“高帝立我为南越王,双方互通使者和物资,如今高后听信谗臣的意见,将我等视为异族蛮夷,断绝我们所需要的器物的来源,这一定是长沙王的主张,他想依靠中原的汉王朝,消灭南越,兼作南越王,自己建立功劳。”“通使物”为动宾结构的短句,中间不需要断开,排除A项;“今高后听谗臣”为主谓宾结构的短句,中间不需要断开,排除C项;“自为功也”为主谓宾结构的短句,中间不需要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这里的符是符节。帝王在封赏诸侯将士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物。与调兵遣将用的虎符不一样。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D项,“赵佗被感动,认为文帝是‘贤天子’”错,“被感动”无据,且称文帝为“贤天子”也未必就是这个原因,再说这也不是他归附的最主要原因,“诚心归附”于文无据。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因,趁机;稍,逐渐;假,代理。 (2)让,责备;曾,竟然;一介,一个。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后,攻取并平定了杨越,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把犯罪而被迁徙的百姓安置到这些地方,同越人杂居了十三年。尉佗,秦朝时被任命做了南海郡的龙川县令。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就向横浦、阳山、湟溪关传布檄文,说:“强盗的军队将要到来,要疾速断绝道路,集合军队,保卫自己!”赵佗借此机会逐渐用法律的名义诛杀了秦朝任命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前196),朝廷派陆贾去南越正式任命赵佗为南越王,同他剖符定约,互通使者,让他协调百越,使其和睦相处,不要成为汉朝南边的祸害,南越边界与北方的长沙接壤。高后时代,有关部门的官吏请求禁止南越在边境市场上购买铁器,赵佗说:“高帝立我为南越王,双方互通使者和物资,如今高后听信谗臣的意见,将我等视为异族蛮夷,断绝我们所需要的器物的来源,这一定是长沙王的主张,他想依靠中原的汉王朝,消灭南越,兼作南越王,自己建立功劳。”于是赵佗就擅加尊号,自称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长沙国的边境城邑,破坏了几个县才离去。高后派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前去攻打赵佗。正遇上酷暑潮湿的气侯,士卒中的多数人都得了重病,致使大军无法越过山岭。又过了一年多,高后死去,汉军就停止了进攻。赵佗因此凭借他的军队扬威于边境,用财物贿赂闽越、西瓯和骆越,使他们都归属南越,他的领地从东到西长达一万余里。赵佗乘坐黄屋左纛之车,以皇帝身份发号施令,同汉朝地位相等。待到汉文帝元年(前179),天子刚刚统治天下,便派出使者向诸侯和四方蛮夷的君长,告知他从代国来京即位的想法,让他们知道天子的圣明美德。于是为赵佗在真定的父母的坟墓,设置守墓的人家,每年按时举行祭祀,又召来他的堂兄弟,用尊贵的官职和丰厚的赏赐表示对他们的宠爱。天子命令丞相陈平等推荐可以出使南越的人,陈平说好畴人陆贾在先帝时曾多次出使南越。天子就召来陆贾,任命他为太中大夫,前往南越当使者。借机责备赵佗自立为皇帝,竟然不派一个使者向天子报告。陆贾到了南越,南越王赵佗特别恐惧,就深深叩头谢罪,表示要长久做汉朝的藩属臣子,遵守向天子纳贡的职责。于是赵佗就向全国发布命令说:“我听说两个英雄豪杰是不能并存的,两个贤哲之人也不能共同生活在同一世界。汉朝皇帝,是贤明的天子。从今以后,我去掉皇帝才能享有的仪制,不再乘坐黄屋左纛的车子。”陆贾回京报告此事,汉文帝非常高兴。到建元四年,赵佗死去。 |
|
录入时间:2021-03-18 09: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