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杨时列传第一百八十七》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日:“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张舜民在谏垣,荐之,得荆州教授。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 李纲之罢,太学生伏阙上书,乞留纲,军民集者数十万,朝廷欲防禁之。吴敏乞用时以靖太学,时得召对,言:“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贰则将自定。”钦宗日:“无逾于卿。”遂以时兼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陛对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除兼侍读。连章丐外,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已而告老,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卒年八十三,谥文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贰则将自定 B. 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贰则将自定 C. 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贰/则将自定 D. 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贰/则将自定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对名有着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 B. 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分三甲,第一甲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探花、榜眼。 C. 太学,中国古代国立最高学府,始设于汉武帝,鼎盛于东汉,对后世影响深远。 D. 谥,即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给予的有评定意义的称号。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2)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 4. 在杨时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求学品质?请简要说明。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宋史·杨时列传第一百八十七》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B 3. (1)杨时被选调官职却不赴任,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颍昌谒见程颢,师生相处得很是快乐。(2)正逢有使节出使高丽,高丽国主询问龟山先生在哪里,使者回来后把这个情况向皇上禀报。 4. ①拜师学习,尊师重道。他拜师程颢,程颢死则设位哭祭;后又向程颐恭敬求教。②敢于怀疑,勇于探究。他怀疑《西铭》接近墨家的兼爱之论并与老师多次辩论。③潜心读书,致力学习。他潜心经史,闭门读书长达十年,辞职后也以著书讲学为事。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宾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 句意为:各位太学生纷纷跪伏在朝堂前,这是忠于朝廷,并没有其他的用意,只要选择老成持重而有品行、道义的人担任正副职,那么这件事就会自然平息。 “诸生伏阙纷纷”这是状语后置句,“诸生”作主语,“纷纷”作状语,“伏”作谓语动词,“阙”为宾语,这是独立句子,“纷纷”后停顿,排除AD。 “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贰”,这是兼语短语作谓语的句子,语法成分完整,“老成有行谊者”作“择”的宾语”,作“为”的主语,是兼语成分,“长贰”作“为(担任)”的宾语,其后停顿;“则将自定”,则领起分句,省略主语这件事,“将自定”作谓语部分。排除B。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文化常识。古文,是很多高中生一听就头大的语文难点,而且往往也是众多学生考试当中的“丢分大户”。其实,如果平时学习中能积累一些古文方面的常识,那么试题就会变得简单许多。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第一甲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探花、榜眼”错误。第一甲前三名应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1)时,杨时,人名;赴,赴任;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状语后置句;相得,相处融洽。 (2)会,恰逢;使,出使;国主问龟山安在,宾语前置句,“在安”,在哪里;以闻,把情况禀告皇上,省略句。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要做好此题首先要提取信息,然后加以筛选整合。要依据题干要求,判明信息的指向,带着问题,去理解、辨析。一定要注意结合语境,即上下文。题干为:在杨时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求学品质?请简要说明。 从“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中得出答案①拜师学习,尊师重道。他拜师程颢,程颢死则设位哭祭;后又向程颐恭敬求教。 从“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中得出答案②敢于怀疑,勇于探究。他怀疑《西铭》接近墨家的兼爱之论并与老师多次辩论。 从“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 已而告老,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中得出答案③潜心读书,致力学习。他潜心经史,闭门读书长达十年,辞职后也以著书讲学为事。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推断能力。答题步骤:(1)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2)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3)借助方法,主攻难点。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 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法。 参考译文: 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幼年时特别聪明,能做文章,稍长大以后,潜心于经籍史书。熙宁九年,考中进士。当时河南人程颢与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一带讲授孔子、孟子的绝学。河、洛两地的读书人都集结到那里拜他们为师。杨时被选调官职却不赴任,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颍昌谒见程颢,师生相处得很是快乐。到他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时说:“我的学说现在向南传播了。”四年以后程颢去世,杨时知道这件事后,就在寝门设灵位哭祭,并又用书信转告与他一起跟随程颢学习的人。到这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杨时大概已有四十岁了。有一天去见程颐,程颐偶然闭着眼睛坐着休息,杨时待立门外一直没有离开,程颐醒来后,发现门外的雪已一尺多深了。关西张载曾经写作《西铭》,程颢、程颐很推崇它,杨时怀疑它近于(墨家的)兼爱之论,与他的老师程颐多次辩论,才豁然开朗没有疑问。 (杨时)闭门读书不去做官有十年,很久以后,才历任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知县,都有好的政绩,民众思念他始终不忘。张舜民在谏司,推荐他做了荆州教授。杨时安心在州县任职,从未想到寻求闻达显贵,而他的品德越来越好,声望越来越高,四方各地的士大夫们不远千里来跟着他学习,称他“角山先生”。正逢有使节出使高丽,高丽国主询间龟山先生在哪里,使者回来后把这个情况向皇上稟报。(杨时)因此被召任为秘书郎,迁任著作郎。 李纲被罢免之后,太学生跪伏于宫廷前上书,请求留任李纲,集合在一起的军民有几十万,朝廷想禁止他们集结。吴敏请求任命用杨时来平息太学生的集结事件,杨时得以被召到朝廷谈论对策,他说:“各位太学生纷纷跪伏在宫阙之前,这是忠于朝廷,并没有其他的用意,只要选择老成持重而有品行、道义的人担任正副职,那么这件事就会自然平息。”钦宗皇帝说:“(大臣中没有谁比你说的更有道理。”于是任命杨时兼任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杨时)担任工部侍郎。他与陛下论对时说道:“自古圣贤的君王,没有不以致力于圣贤之学为首要任务的。”授命兼任侍读。(杨时)连续上章请求外任,以龙图阁直学士的官职提举杭州洞霄宫。不久告老,以本官辞职家居,优游于山林名胜之地,把著书讲学当作自己的主要事务。去世时八十三岁,谥号“文靖”。 |
|
录入时间:2021-03-19 09:0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