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荀子·劝学》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有稿暴  槁暴:晒干

B. 而闻者彰  彰:清楚

C. 而致千里  致:到达;

D. 而绝江河  绝:断绝

2.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运用“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两个比喻,形象说明了人经过学习会得以提高和发展的道理。

B. 作者认为,有学问的人只要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C. “假舆马”和“假舟楫”两个事例,从陆、水两方面阐明了利用和借助外在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

D. 两段选文重在论述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将抽象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生动形象,让人易于接受。

下载Word版试题
《荀子·劝学》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平时广博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其次审清题干要求,看是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千万别答非所问;然后逐项检查验证,一定要结合句子来判断,有的还要扩展到原文,若遇到生僻词语,可以借助排除法。

D项,绝,横渡。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读懂文言文是关键。其次,提取选项信息和文本对照时要全面、仔细、认真,对于常见问题应该心中有数,比如一字之差,时空错位,杂糅信息,喜忧悖谬,程度或范围扩大或缩小等。另外还要注意灵活变通,有些需要知识迁移,联系现实生活加以思考。最后还要参考相关注释和作者情况。

B项,“作者认为,有学问的人只要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错误。联系现实生活考虑这个问题会很简单,实现“知明而行无过”的前提条件很多,不仅仅是“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比如智慧的脑瓜、好的学习方法、想到还要做到等等。可见选项狭隘了对文意的理解,以偏概全,绝对了。

故选B。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录入时间:2021-03-19 09: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