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分)

文一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文二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B.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C.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D.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列侯,古代爵位的一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最高为彻侯,后改称列侯。

B.朕,第一人称代词,解释为“我”。自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C.本纪,是古代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司马迁的《史记》。

D.太史公,是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为汉武帝所设,第一任太史公就是司马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邦在洛阳南宫安置酒席,请列侯将领们对他与项羽功业成败的原因发表见解。

B.汉高祖认为高起、王陵“知其一,未知其二”,指出他们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

C.司马迁认为项羽作为舜的后代,虽有与舜一样的双瞳子,但可惜为人过于残暴。

D.司马迁辩证看待项羽,既肯定他灭秦的功业,也指出他的行为过失和性格弱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所选语段,概括项羽失败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载Word版试题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B [“三年”,意思是过了三年。独立成句,所以在“年”后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位”在这里指项羽的帝位,作“虽不终”的主语,所以在“位”前断开,据此排除C项。]

2.D [D项,“第一任太史公就是司马迁”错,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也曾担任该职务,所以司马迁不是第一任太史公。]

3.C [C项,“司马迁认为项羽作为舜的后代”,错,依据原文“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可知司马迁只是怀疑项羽是舜的后代,并不肯定。]

4.(1)统率百万大军,只要打仗一定胜利,只要攻城一定取得,我比不上韩信。(连,统率;必,一定;不如,比不上)

(2)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流放义帝而自立为王,(此时再)抱怨王侯们背叛自己,那就很难了。(及,等到;背,放弃;自立,自立为王)

5.不能知人善用(妒贤嫉能);刚愎自用;贪功好利

【解析】

1.B [“三年”,意思是过了三年。独立成句,所以在“年”后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位”在这里指项羽的帝位,作“虽不终”的主语,所以在“位”前断开,据此排除C项。]

2.D [D项,“第一任太史公就是司马迁”错,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也曾担任该职务,所以司马迁不是第一任太史公。]

3.C [C项,“司马迁认为项羽作为舜的后代”,错,依据原文“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可知司马迁只是怀疑项羽是舜的后代,并不肯定。]

4.(1)统率百万大军,只要打仗一定胜利,只要攻城一定取得,我比不上韩信。(连,统率;必,一定;不如,比不上)

(2)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流放义帝而自立为王,(此时再)抱怨王侯们背叛自己,那就很难了。(及,等到;背,放弃;自立,自立为王)

5.由文一刘邦与高起、王陵的对话可知,项羽妒贤嫉能,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虽有谋士范增却不信用,可见,妒贤嫉能、刚愎自用是他失败的原因;由文二可知,项羽自己炫耀自己功勋,彰显他自己的能力却不效法古人,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而将责任归结于上天,可见,刚愎自用、贪功好利也是他失败的原因。

【参考译文】

文一

高祖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只要打仗一定胜利,只要攻城一定取得,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文二

太史公(司马迁)说:我听周先生说:“舜的眼睛好像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孔。项羽难道是苗族(舜) 的后裔吗?(要不)怎么兴起得这么快呢!秦王朝政治失策,陈胜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蜂拥起义,一起争夺(天下),不可胜数。而项羽没有一尺一寸土地,乘着这形势(也)在田野中(乡间)起义,三年后,就率领五路诸侯消灭了秦王朝,把天下分封给各路王侯,(所有)政令(都)从项羽那发出,(他)号称为“霸王”。(他的帝)位虽然没有最终的结论,(他也是)近古以来未曾有过的(人物)啊。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流放义帝而自立为王,(此时再)抱怨王侯们背叛自己,那就很难了。(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勋,彰显他自己的能力却不效法古人,称其为霸王的伟业,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五年(内)最终亡了他的国家,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自责,(这都是)过错啊。竟然说“天亡我(啊),不是(我)用兵的罪过啊”,这岂不是谬误啊!

录入时间:2021-03-19 09: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