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敦煌莫高窟高尔泰》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敦煌莫高窟高尔泰

①要到莫高窟,先到敦煌城。据说现在的敦煌,已成了国际旅游城市。高楼林立,夜市通宵达旦。还筑了飞机场,客运繁忙。可三十五年前的那时,只有横七竖八一簇簇灰黄色的土屋。一般是平房,顶多两层楼。街上坑坑洼洼,行人稀少,满地畜粪,车过处黄尘滚滚。一丁点儿也看不出,它曾经是古代欧亚大陆桥一丝绸之路上总管中西交通的重镇。想当年异国商贾云集,周边羌胡来归,毡庐于帐,土屋万家,鸣驼啸马,绿酒红裙,繁华真如一梦。

②城外沙漠中,残留着一些陈迹。西面有汉代的阳关遗墟和沙洲故城遗墟;北面有汉代的玉门关遗墟;南面沿着疏勒河,有一条高低断续的土墩,是长城烽燧的残余;东面平沙中发现了一些木简、农具、钱币和箭钺,折戟沉沙铁未消,说明它曾是东汉以来戍边士卒的屯田。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就在东南面鸣沙山和三危山之间峡谷里的悬岩上。

③可以想象,万里流沙中这些壁立千初的悬岩,是洪荒时代雷鸣般的浊流冲刷出来的。但是为什么,那亘古不息、摇天撼地的寥寥长风,那水一般流动着的、填平一切的沉重黄沙,到这个悬岩边上就停止了,宁肯在一旁聚成消长无凭的高高沙山,也不肯进入这小小的峡谷?

④峡谷从南到北,狭长一千六百多米。有一股地下水从南端冒出来,到北端又没入地下。中间无数百年老树,拔地参天,郁郁森森,掩映看几座古寺。岩壁上古洞(现存四百八十多窟)高低参差,上下五层。保存着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洞窟四百九十多个。壁画总面积四万五千多平方术,彩塑两于四百多身,还有经卷写本数万,唐宋窟檐若干。据说这些,都只是残留下来的部分,其盛时有窟千余。具体如何,已无可考。不论如何,它不可能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王朝的作品。只有无数人千余年间代代相继层层累进,才有造成这样的宏构巨制的可能。

⑤如果没有佛教的东来,没有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马其顿东征带来的希腊文化随着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在这里和月氏、乌孙、匈奴人留下的本土文化,以及汉廷的西征健儿、移徙流民,被贬黜的官吏和迁谪文人带过来的中原华夏文化交汇融合,而产生出一种野性的活力,激活了人们创造的潜能,并为之提供了宣泄的渠道,则这种可能性也不会向现实性推移。

⑥所以莫高窟艺木,如果说它是一件集壁画、建筑与雕塑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品的话,那么应该说,历史和自然都参与了它的创造。那荒野神奇而又深藏若虚的自然景观,不是更增添了它慑人心魄的艺木魅力吗?那些壁画积淀着岁月递嬗的痕印,或深或浅都成了黄调子。加上部分变色、褪色,斑驳剥落,隐显之间,倒反而更加丰富,更加奇幻。其沉郁浑厚处,光怪陆离处,更是出乎意表,非人力所能及。正如当年锃亮闪光俗不可耐的祭器,后来变成了绿锈斑驳古朴凝重的青铜文物。大自然的破坏力量,在这里变成了创造的力量。鬼斧神工,此之谓乎?

⑦被那斑斓万翠的洪流带着,在千壁画林中徘徊而又徘徊,我有一种梦幻之感。想到历史无序,多种机缘的偶然遇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为创造这些作品提供的保证多么难得;想到岁月无情,它历经千百年风沙兵燹保存至今更不容易;想到世事无常,我家破人亡死地生还犹能来此与之相对尤其幸运,心中就不由得充满着一种深深的感激之情。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由现实回溯往昔,由现代新貌遥想曾经灿烂辉煌而如今繁华不再的历史旧梦。运用对比手法,意在赞美敦煌现在的繁华热闹。

B. 本文并没有把敦煌莫高窟文化作为一个静态景观推到读者眼前,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突出了多种因素的合力创造。

C. 作者从文化交融中洞见一种极具生命质感的“野性的活力”。 “野性的活力”是人的生命力在自由状态下的恣意彰显,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人的创造空间。

D. 本文文字清丽而又饱满,质朴而又精炼,具有诗情诗意和画面感,看似平淡,却又沉重,满含深情。

2. 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以赏析。

想当年异国商贾云集,周边羌胡来归,毡庐千帐,土屋万家,鸣驼啸马,绿酒红裙,繁华真如一梦。

3. 结合全文,概括莫高窟艺术文化的成因。

下载Word版试题
《敦煌莫高窟高尔泰》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想象丝绸之路时代敦煌的繁华和热闹。多处运用对偶、短句,富有音乐美感,夸张手法写敦煌涌现许许多多各式各样房屋。“鸣驼啸马,绿酒红裙”。声色渲染表现敦煌不同文化交融的热闹。多用短句,富有节奏美感,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敦煌曾经繁华的赞叹。   

3. 特殊的地理环境为艺术创造提供了客观物质条件;荒野神奇而又深藏若虚的自然景观,增添了莫高窟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历史岁月的沉淀让莫高窟艺术更加丰富,更加奇幻;沉郁浑厚,光怪陆离;千余年来无数人代代相继创造出莫高窟艺术文化这样的宏构巨制;世界各族文化交融,激发创造的活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

A项,“意在赞美敦煌现在的繁华热闹”错。从原文第一段“据说现在的敦煌,已成了国际旅浒城市。高楼林立,夜市通宵达旦。还筑了飞机场,客运繁忙。可三十五年前的那时,只有横七竖八一簇簇灰黄色的土屋。一般是平房,顶多两层楼。街上坑坑洼洼,行人稀少,满地畜粪,车过处黄尘滚滚。一丁点儿也看不出,它曾经是古代欧亚大陆桥一丝绸之路上总管中西交通的重镇。想当年异国商贾云集,周边羌胡来归,毡庐于帐,土屋万家,鸣驼啸马,绿酒红裙,繁华真如一梦”可以看出现在的莫高窟与以前的莫高窟有着很大的差别,形成了对比,联系全文,尤其是最后一段“我有一种梦幻之感。想到历史无序,多种机缘的偶然遇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为创造这些作品提供的保证多么难得;想到岁月无情,它历经千百年风沙兵燹保存至今更不容易;想到世事无常,我家破人亡死地生还犹能来此与之相对尤其幸运,心中就不由得充满着_种深深的感激之情”可以看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并不是赞美敦煌现在的繁华热闹,而是说莫高窟经过历史沧桑,岁月洗礼,在面貌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下文写莫高窟现存陈迹做铺垫。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做这类题首先要理解字面义,概括抽象的句子要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作用,然后抓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究其含义;其次要分析语境意,;最后要挖掘隐藏义,分析表达有什么特点,比如运用对偶、拟人、双关等手法,重点体会突出这些手法表达效果的解读。如果句子比较长,要对句子进行切分,逐层体会,分别回答。本句话是回忆当年敦煌的热闹繁华的景象,商贾云集,土屋万家,草肥马壮,繁华如梦。其中从手法上看,“毡庐千帐,土屋万家,鸣驼啸马,绿酒红裙”属于对偶,“毡庐千帐,土屋万家”属于夸张,有上千的毡庐上万的土屋。而且本句话主要运用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鸣驼啸马”最主要是从听觉方面写骏马呼啸而过,“绿酒红裙”主要是从视觉上写当时莫高窟的繁华。从整个句子看,作者就是通过对偶、夸张、视听结合的方式,运用短句,表现作者对敦煌曾经繁华的赞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整合能力。首先要通读全文,确定答题范围,结合体干找出相关的答题区域,并勾画出相关语句,然后梳理答案。

从原文“曾经是古代欧亚大陆桥一丝绸之路上总管中西交通的重镇”、“西面有汉代的阳关遗墟和沙洲故城遗墟;北面有汉代的玉门关遗墟;南面沿着疏勒河,有一条高低断续的土墩,是长城烽燧的残余;东面平沙中发现了一些木简”可以看出,莫高窟在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上,而且有独特的地理环境。

从原文“那荒野神奇而又深藏若虚的自然景观,不是更增添了它慑人心魄的艺木魅力吗?那些壁画积淀着岁月递嬗的痕印,或深或浅都成了黄调子。加上部分变色、褪色,斑驳剥落,隐显之间,倒反而更加丰富,更加奇幻。其沉郁浑厚处,光怪陆离处,更是出乎意表,非人力所能及”可以看出莫高窟有着荒野神奇而又深藏若虚的自然景观,增添了它慑人心魄的艺木魅力,经过历史的沉淀,变得更加奇幻更加丰富,沉郁浑厚处,光怪陆离处,更是出乎意表。

从原文“如果没有佛教的东来,没有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马其顿东征带来的希腊文化随着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在这里和月氏、乌孙、匈奴人留下的本土文化,以及汉廷的西征健儿、移徙流民,被贬黜的官吏和迁谪文人带过来的中原华夏文化交汇融合,而产生出一种野性的活力,激活了人们创造的潜能,并为之提供了宣泄的渠道,则这种可能性也不会向现实性推移”可以看出,各种文化的碰撞交融,激活了人们创造的潜能,产生出一种野性的活力。

录入时间:2021-02-02 11: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