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诗意栖居:中国传统人居思想及其现代启示·刘沛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的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时候,我们回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强调诗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园的情怀,使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思想能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

②《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如《诗经·硕鼠》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乐国”“乐郊”,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再也不会过哀伤悲叹的日子,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中国古代文人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③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实现心灵的皈依。东晋陶渊明的作品,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他的田园诗,是其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露出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因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以,著名的《桃花源记》便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自给自足”“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之境,成为中国古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社会梦想。

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经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欧阳修提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明代画论专家李贽也有这样的评价:“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究竟什么样的画最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宋代山水画论专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一段话给我们很好的启迪,他说:“世人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很明显,可居、可游的画境,是笃爱山水的人们实现自身理想和满足自身精神欲望的理想境界。宋代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村落形态,多为可居可游之境,充分表达出理想居住之境的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古代众多的山水画和村居图中表达的居住胜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摘编自刘沛林《诗意栖居:中国传统人居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思想情怀异曲同工。

B. 《诗经•硕鼠》中表现的“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与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蓝图大体相同。

C. 陶渊明追求的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相融合的田园诗,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

D. 山水画若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画家需要在画中展现山水的可行,梅花的可望,房屋的可居,村落的可游。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从海德格尔的名言写起,引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晚于西方文化追求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这一观点。

B. 文章第二段以《诗经•硕鼠》为例,指出中国传统居住文化智慧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C. 文章第三段从山水田园诗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的角度,从对比中论述了古代中国人对“诗意栖居”的理想的追求。

D. 文章第四段是从山水画可居可游的画境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的角度来充分表达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了《诗经•硕鼠》《桃花源记》《千里江山图》等成功的诗画作品,就能证明中国人几千年来拥有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B. 明代李贽的评价“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同时也直接证明了山水画能够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

C.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所描绘的可居可游之境,并不能表达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D. “诗意栖居”自古及今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人居理想,人们会借助山水田园诗、山水画来表达对能超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的理想。

下载Word版试题
《诗意栖居:中国传统人居思想及其现代启示·刘沛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第一步是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D项,“画家需要在画中展现山水的可行,梅花的可望,房屋的可居,村落的可游”说法错误,原文是说“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此,皆入妙品”,可见“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对象都是“山水”。选项说法曲解文意。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A项,“引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晚于西方文化追求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这一观点”说法错误。文中第一段引用海德格尔的名言,是为了引出“这种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的观点。

B项,“指出中国传统居住文化智慧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说法错误。根据原文“《诗经》……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第二段以《诗经·硕鼠》为例,可见是为了证明《诗经》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C项,“从对比中论述了古代中国人对‘诗意栖居’的理想的追求”说法错误。原文第三自然段从山水田园诗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的角度,以陶渊明的诗歌为例,述了古代中国人对‘诗意栖居’的理想的追求,没有运用对比。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有了……就能证明中国人几千年来拥有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中国古代文人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山水诗画中“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不能等同于“诗画作品”,选项偷换概念。

B项,“直接证明了”说法错误。明代李贽的评价“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是认为诗歌的内容要表现画中的意境,是间接证明山水画能够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

C项,“并不能表达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说法错误,根据文中第四段“古代众多的山水画和村居图中表达的居住胜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可以看出,《千里江山图》所描绘的可居可游之境,能表达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录入时间:2021-02-02 11: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