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敬夫先生佥宪广西序·(明)王阳明》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送黄敬夫先生佥宪广西序 (明)王阳明 古之仕者,将以行其道;今之仕者,将以利其身。将以行其道,故能不以险夷得丧动其心,而惟道之行否为休戚。利其身,故怀土偷安,见利而趋,见难而惧。非古今之性尔殊也,其所以养于平日者之不同,而观夫天下者之达与不达耳。 吾邑黄君敬夫,以刑部员外郎擢广西按察佥事。广西天下之西南徼也。地卑湿而土疏薄,接境于诸岛蛮夷;瘴疠郁蒸之气,朝夕弥茫,不常睹日月;山僮海僚,非时窃发;鸟妖蛇毒之患,在在而有。固今仕者之所惧而避焉者也。 然予以为中原固天下之乐土,人之所趋而聚居者。然中原之民至今不加多,而岭广之民至今不加少,何哉?中原之民,其始非必尽皆中原者也,固有从岭广而迁居之者矣。岭广之民亦然,久而安焉,习而便焉,父兄宗族之所居,亲戚坟墓之所在,自不能一日舍此而他也。古之君子,惟知天下之情不异于一乡,一乡之情不异于一家,而家之情不异于吾之一身。故视其家之尊卑长幼,犹家之视身也;视天下之尊卑长幼,犹乡之视家也。是以安土乐天,而无入不自得,后之人视其兄之于己,固已有间,则又何怪其险夷之异趋,而利害之殊节也哉?今仕于世,而能以行道为心,求古人之意,以达观夫天下。则岭广虽远,固其乡闾:岭广之民,皆其子弟;郡邑城郭,皆其父兄宗族之所居;山川道里,皆其亲戚坟墓之所在。而岭广之民,亦将视我为父兄,以我为亲戚,雍雍爱戴,相眷恋而不忍去,况以为惧而避之耶? 敬夫吾邑之英也幼居于乡乡之人无不敬爱长徙于南畿之六合六合之人敬而爱之犹吾乡也。及举进士,宰新郑,新郑之民曰:“吾父兄也。”入为冬官主事,出治水于山东,改秋官主事,擢员外郎,僚宷曰:“吾兄弟也。”盖自居于乡以至于今,经历且十余地,而人之敬爱之如一日。君亦自为童子以至于为今官,经历且八九职,而其所以待人爱众者,恒如一家。今之擢广西也,人咸以君之贤,宜需用于内,不当任远地。君曰:“吾则不贤。使或贤也,乃所以宜于远。” 呜呼!若君者可不谓之志于行道,素养达观,而有古人之风也欤? (选自《王阳明全集》,有删改)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西天下之西南徼也 徼:边界 B. 习而便焉 便:方便 C. 宰新郑 宰:管理 D. 使或贤也 使:假使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固今仕者之所惧而避焉者也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 惟知天下之情不异于一乡 以其无礼于晋 C. 犹乡之视家也 苟以天下之大 D. 则岭广虽远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起笔将古今官员不同的为官之道进行对比,指出古今为官者不同的目的和表现,为下文高度评价黄敬夫为道而仕的高尚节操蓄势。 B. 中原是天下的乐土,而岭广环境恶劣,但多数岭广百姓受经久而成的习性、祖辈宗族的延续等因素影响,依然在岭广居住。 C. 黄敬夫被提拔为广西按察佥事,人们认为他才华出众,不应该到偏远的广西,但他认为像他这样的不贤之人才应该去广西这样的地方。 D. 文章融议论、描写、记叙等多种表达方式为一体,表达对黄敬夫的敬意,赞扬他为官能“志于行道”“素养达观”。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敬夫吾邑之英也幼居于乡乡之人无不敬爱长徙于南畿之六合六合之人敬而爱之犹吾乡也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将以行其道,故能不以险夷得丧动其心,而惟道之行否为休戚。 (2)今仕于世,而能以行道为心,求古人之意,以达观夫天下。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送黄敬夫先生佥宪广西序·(明)王阳明》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D 3. C 4. 敬夫吾邑之英也/幼居于乡/乡之人无不敬爱/长徙于南畿之六合/六合之人//敬而爱之犹吾乡也。 5. (1)将凭借(做官)推行他的道义,所以能够不因为艰难(危险)、顺利(平坦)、得到、失去扰他的内心,而是只(把)道义能否推行作为欢乐或忧愁(的缘由)。 (2)现在在世上做官的人,能把推行道义作为内心追求(心意),探求(寻求)前人为官的精神,来通达(通晓)地看待那天下。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B项,句意为:熟悉了就安适了。便:安适。 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A项,之,代词/于此,兼词。 B项,和,介词/对,引出对象,介词。 C项,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标志。 D项,那么,连词。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C项,“他认为像他这样的不贤之人才应该去广西这样的地方”错误,原文是“吾则不贤。使或贤也,乃所以宜于远”。黄敬夫谦虚地认为自已不贤,后面提出,“如果是贤者,才正应该到偏远的地方去”。 故选C。 【4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 句意“敬夫是我县里才智出众的人。从小在乡里居住,乡里的人没有不尊敬爱戴他的。常年调任在边远的南方六合地做官,六合的人,尊敬并爱戴他,就像我家乡的人”。 “敬夫吾邑之英也”,“也”表判断,之后断开; “幼居于乡”,状语后置句,之后断开; “乡之人无不敬爱”,“敬爱”是乡人对待黄敬夫的态度,之后断开; “长徙于南畿之六合”“六合之人”,两个“六合”是名词,之间肯定要断开; “敬而爱之犹吾乡也”,“敬而爱之”是“六合之人”对待黄敬夫的态度,之前断开。 即“敬夫吾邑之英也/幼居于乡/乡之人无不敬爱/长徙于南畿之六合/六合之人//敬而爱之犹吾乡也”。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行”,推行;“险夷得丧”,艰难(危险)、顺利(平坦)、得到、失去;“休戚”,欢乐或忧愁。(2)中“仕于世”,状语后置,在世上做官的人;“达”,通达,通晓。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过去的官员,将凭借做官推行他的道义;现在的官员,将凭借做官使他自身获利。将凭借做官推行他的道义,所以能够不因为艰难(危险)、顺利(平坦)、得到、失去干扰他的内心,而是只(把)道义能否推行作为欢乐或忧愁(的缘由)。使他自身获利,所以怀恋故土、贪图安逸,看到利益就追逐,看到困难就畏惧。不是古今官员的本性如此不同,而是用来在平时养性的东西不同,从而看那天下的事理通达与否罢了。 我县黄敬夫先生,从刑部员外郎提拔为广西按察佥事。广西,是天下的西南边界。地势低、湿气重并且土质疏松、贫瘠,和一些海岛外族交界瘴气终日弥漫,不能常见日月;山贼海盗,时不时暗中出现;鸟妖蛇毒的灾患,到处都有。本来是现在做官的人所畏惧的地方并逃避它啊。 然而我认为中原固然是天下的安乐地,人们所追求并聚集居住的地方。然而中原的百姓到现在没有更多,岭广的百姓到现在也没有更少,为什么呢?中原的百姓,他们起初不一定全都是中原的居住者,原来就有从岭广搬迁居住在这里的人。岭广的百姓也是这样的,住久了就安定了,熟悉了就安适了,父兄宗族所居住的地方,内外亲属坟墓所在的地方,自然不能一下子舍弃此地而选别的地方。古代的君子,只知道天下间的情状和乡里间的情状没有不同,乡里间的情状和一家子的情状没有不同,而一家子的情状和我私人的情状没有不同。所以对待他们家里地位高低、年龄大小的人,像家人看待自身;对待天下地位高低、年龄大小的人,就像乡里人对待自家人。因此安于处境没有忧虑,而且无论到了什么境地都安然自得,后来的人对待他们的兄长和对自己,本来已经有了嫌隙,那么又为什么怪罪他对艰难(危险)、顺利(平坦)的不同追求,有利有害的不同节操呢?现在在世上做官的人,能把推行道义作为内心追求(心意),探求(求)前人为官的精神,来通达地看待那天下。那么岭广虽然远,本来就是他的家乡;岭广的百姓,都是他的后辈;岭广的郡县城墙,都是他父兄宗族所居住的地方;山川道路,都是他们内外亲戚坟墓所在的地方。而岭广的百姓,也将把我当做父兄看待,把我当做亲属,和谐融洽爱戴着,对我非常依恋,而我不忍心离开,那么怎么会把岭广作为畏惧的地方然后逃避它呢? 敬夫是我县里才智出众的人。从小在乡里居住,乡里的人没有不尊敬爱戴他的。常年调任在边远的南方六合地做官,六合的人,尊敬并爱戴他,就像我家乡的人。等到考中进士,主管新郑,新郑的百姓说:“他就是我的父兄呀。”在朝做工部主持事务的官员,出京在太行山以东治水,又改做了刑部主持事务的官员,提拔为刑部员外郎,同僚说:“他就是我的兄弟啊。”自从乡里居住到现在,亲身历任十多个地方,人们一如既往地敬爱他。先生从少年到如今,历经八九职,但他对待、爱护众人,一直像家人一样。现在提拔到广西任职,人们都认为先生贤才,应该在中原被重用,不应该调任到远地。先生说:“我是没有才能的人。假使稍微有点贤才,才是应该到远地去的原因。” 啊!像先生这样的人能不被认为(称为)是志在推行道义,平素养性以求通达事理,而且有前人为官风尚的人吗? |
|
录入时间:2021-03-19 09:34: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