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家诫叙·苏辙》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今家诫叙 苏辙 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 故其为之虑事也精。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去。子之于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岂有弃子者哉! 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诗》曰:“泂①酌彼行潦②,挹③彼注兹,可以餴饎④,岂弟⑤君子,民之父母。”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犹父母之无弃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致其意。既又集《古今家诫》,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今是书也,要将以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元丰二年四月三日,眉阳苏辙叙。 【注】①泂:从远处。②行潦:本来指沟中的流水。③挹:舀。④餴饎:煮饭,烹煮泰稷。⑤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 肖:孝顺 B. 为《贤母录》,以致其意 致:表达 C. 吾病焉,是以为此 病:遗憾 D. 庶几有益乎 庶几:希望,但愿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父母之于子也 不知东方之既白 B. 皆有礼存焉 风雨兴焉 C. 无憾而后止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以遗天下之人 但以刘日薄西山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苏辙为孙景修所作的《古今家诚》所写的一篇序言,在序言中,苏辙表达了自己对于孝、慈等人伦观念的理解。 B. 《古今家诚》属于家训一类的著作,是孙景修有感于天下父母的良苦用心,启发人们的慈孝之心而作的。 C. 文章作为一篇序文,叙述旧事写得深情动人,且在记叙的过程中,苏辙引用《诗经》中关于孝道的说法来表现父母无私的爱。 D. 作者对孙景修编写的《古今家诚》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认为这本书推广流传于天下是一定行得通的。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 B. 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 C. 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 D. 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 5. 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 (2)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古今家诫叙·苏辙》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A 3. C 4. C 5. (1)老师对于弟子,给他们立了规矩来教授他们,贤德的弟子,老师就引导他们;不贤德的弟子也不勉强他们。 (2)即使有凶悍的儿子在集市上狠斗,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他却听到父亲的声音就收敛罢手退去,路过集市的人没有不哭泣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肖,孝顺,错。正确解释是:肖,贤。句意是:父母却不这样,即使孩子没有才能。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项,都是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第一个:语气词,啊;第二个:兼词,相当于“于之”。意义不同,用法不同。 C项,第一个:连词,表顺承;第二个:连词,表递进。意义不同,用法相同。 D项,第一个:目的连词,来;第二个:因果连词,因为。意义不同,用法不同。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在议论的过程中,作者引用了《诗经》相关的内容证明自己的观点。 C项,“苏辙引用《诗经》中关于孝道的说法来表现父母无私的爱”错,在原文中,在议论的过程中,作者引用了《诗经》相关的内容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第一自然段中,那就是:仁慈能够导致勇敢,并不是因为父母比其他的人贤明,这是形势必然到这步啊。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故”是连词,所以,一般用于句首,前边应断开,排除B;就句子结构来讲,“也速”“也果”两个句子应该是并列式,形式整齐,句意协调,排除D;“避害”是一个动宾结构,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 译文:用深厚的爱做深思熟虑的事情,所以他们为了保护子女躲避灾祸就很迅速,而为子女成就利益也十分果断,这就是仁慈能够导致勇敢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父母比其他的人贤明,这是形势必然到这步啊。 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以,连词,来;规矩,名词活用为动词,立规矩;引,引导;强,勉强; (2)虽,即使;悍,凶悍;莫,没有人;莫之能止,宾语前置,莫能止之;敛,收敛;市人之过之者,定语后置,路过集市的人。 【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不理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 译文: 老子说:“仁慈所以能勇敢,节俭所以能宽广。”有人问:“仁慈,怎么会变勇敢?”回答说:“父母对于子女,爱他们爱得深,所以为他们考虑的事情很多也很精细,用深厚的爱做深思熟虑的事情,所以他们为了保护子女躲避灾祸就很迅速,而为子女成就利益也十分果断,这就是仁慈能够导致勇敢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父母比其他的人贤明,这是形势必然到这步啊。” 我小时候读书,看见父母告诫他们的子女,不厌其烦惟恐有说不到的地方,肯肯切切惟恐子女听不进去劝告,我感叹道:“是啊,这就是父母对孩子们的心啊!”老师对于弟子,给他们立了规矩传投给他们知识,本领,贤明的人引导他们,不贤明的人也不勉强他们。君主对于臣子,对他们发号施令告诫他们。对贤能的给予官职、对于不贤能的不授予官职。臣子对于君主,可以的话就谏诤,不然就离职。孩子侍奉父母,用隐约的言辞劝谏、不敢太显露,这都是因为礼仪的存在约束着。父母就不这样了,孩子即使不好,哪有遗弃孩子的呢?所以他们竭尽所能教给子女,直到没有遗憾才停止。《诗经》说:“从远远的路边的积水里舀水,从大缸里舀水取注在小缸中,可以蒸饭煮酒食。和乐平易的君子,就像是人们的父母。”即使是像路边浅薄的积水也不弃去,就像是父母不遗弃子女一样,所以父母对于子女,是人与人之间最紧密的关系。即使他们本身并不贤能,但等到他们和自己的子女说话的时候,一定会竭尽所能的,更何况那些贤明的父母呢? 太常少卿,长沙人孙公景修,年幼丧父而被母亲教育长大,母亲贤能,能够成就他的学业,等到他年纪老了之后,就感激母亲的心意而不能够忘怀,作《贤母录》以表达他的心意,以后又编辑《古今家诫》,搜集四十九位父母的事迹,拿来给我看,并说:“古代就有辑集这种书的人,而他们的内容不完整。我对此感到遗憾,所以又作了此书,集中天下众多父母的心意,用来馈赠给天下的人,希望能够给人们带来益处。”我读了之后感叹道:“即使有凶悍的儿子在集市上打斗,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一听到父亲的声音就会罢手退去,从集市路过的人没有不感叹哭泣的。仁慈孝顺的心,所有的人都有,只是担忧没有能够启发它罢了,如今的这本书,大概将会启发仁孝之心的吧!即使推广流传于天下也是行得通的。自从周公以来到如今,收集了四十五篇来自父亲的家戒,四篇来自母亲的家戒,孙公又准备将它加以发扬广大,没有停止。”元丰二年四月三日,眉阳苏辙叙。 |
|
录入时间:2021-03-20 09:2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