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收养·陈力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收养

陈力娇

大火冲天,浓烟升腾,开拓团把自己的红部点着了。红部是他们的官邸,它牢牢耸立在中国满洲已经五年了。

点燃红部的是开拓团的警卫班,领头的是团长浅仓,他们拿着松油火把,点房檐下的茅草,点了一圈之后,火就漫延了,屋里的妇女儿童们,呼天抢地,拼命往出跑,可是窗子和门早被浅仓命人钉死了,并且警卫兵就在不远处荷枪实弹,如果有人破窗而去,立即击毙,毫不含糊。

浅仓宁愿玉碎也不愿承受耻辱,他要带领全团的人,一起向天皇尽忠,第一批是妇女儿童。

中午时他们集体吃了绝命饭。酒足饭饱之后,妇女们开始梳妆打扮。这次打扮和平日不一样,这次是永诀,化一次妆,一辈子都不用化了,所以她们要尽力让自己漂亮。

酒井美黛的母亲,是开拓民中最反对自焚的,但是她说服不了丈夫,丈夫是浅仓的心腹,浅仓死,他绝不会活。

她就趁出去倒洗脸水的功夫,做了一件事,把自己的女儿酒井美黛,藏到了屋后的柴垛里,她想给孩子留条活路,这是她唯一能做的。

她告诉酒井美黛,不论外面有什么动静,都不要出来,出来黑瞎子就会舔你的脸,你就会成为丑八怪,到时谁都不会要你了。为了不成为丑八怪,她在母亲为她絮出的小窝里,一呆就是一个下午。

小窝很好玩,很隐密,从里面可以看到外面,从外面看不到里面。里面还有供她可玩的布娃娃,还有够她捏一百面人儿的一团面。这是母亲特意留给她的。

天黑的时候她听到了哭声,喊声,还有骂声,但是她牢记妈妈的话,不能出去,她太害怕能舔人脸的大黑熊瞎子了。

哭声是妇女们发出来的,她们搂紧了自己的骨肉,恳请浅仓放她们一马,却不知,谁喊得最响,谁先走一步。

酒井美黛的母亲没有喊,也没有哭,更没有拒绝,她带了个好头,她静静地来到丈夫的身边,由丈夫向她的眉心开了一枪。这一枪很精致,如点了胭脂红,血从脑后流出,这是她特意叮嘱的,别破坏了她的容颜。

屠杀从反抗的妇女开始,然后是大哭不止的孩子。

那些吓傻的,吓呆的,就留给了大火。

浅仓他们做完这些,已是晚上七点,天完全黑了。

看到红部燃烧得噼噼叭叭,他们才逃往深山,进入了密林。

红部浓烟滚滚时,中国部落里的村民们,正在为那些被关在屋里的妇女儿童担心,虽然自他们来了以后,他们被赶到沟外,饥不裹腹,饿死无数,可心底的善良却没有泯灭。

老人们望着黑夜中的熊熊大火,指派着年轻人:去看看吧,把火扑灭吧,不然她们就全死了。年轻人不想去,他们太恨日本人了,他们为他们种地,自己却没有粮食吃;房子让他们抢去,自己却住地窨子;井被他们独用,自己却喝沟里带红锈的水。但是这些都没有拗过那照彻黑夜的火光。

他们去了,去火海中捞人,捞那些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们的亲人。

他们冲入院子,冒着灼人的烈火,冲上去被卷下来,又冲上去又被卷下来,最后他们终于接近了门窗,这才发现它们是被钉死的,浓烟呛得他们睁不开眼,喘不上气,鼻涕眼泪俱下。只有一个办法了,用水浇,他们从院外的小河里往回舀水,不顾一切地往火海里泼,等到他们将大火熄灭,进屋一看,已经没有活的了,妇女们都死了,孩子们也都断气了,他们七扭八歪,一个挤着一个,呲牙咧嘴,面目狰狞。

村民们站着不动,齐刷刷,像凭吊,凭吊这些抢占了他们土地的恶魔,凭吊这些不在自己国土上好好过日子,非要充当国家炮灰的人们。内心里,不知是悲,还是喜,不知是痛快,还是解恨。

酒井美黛就是这个时候,悄悄地站在他们身旁,人们发现她时,几乎雀跃,总算看到活着的了!酒井美黛不足两岁,她弱弱的小身体,刚到他们的膝盖高,她的食指在嘴里含着,稀疏的头发,站着直打晃,她拉住一个妇女的衣角,怯生生仰头看着,她在辨别是不是她的妈妈。

妇女看着她,不知怎么对她。村民们一片沉默。

抱着孩子往回走时,队伍里,响起集体的嘘唏。

(原文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浅仓自知日本投降,他们的时日无多,于是将妇女和儿童全部处决、虽手段残忍,但他迫于上司为国尽忠的行为,有值得同情之处。

B. 妇女们明知自己的死期已到,还在梳妆打扮,并且要把自己打扮得更加漂亮,一方面体現了她们对生的绝望,同时也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C. “他们七扭八歪、一个挤着一个,呲牙咧嘴,面目狰狞”的夸张描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暗示了这些人死有余辜。

D. 小说以小女孩酒井美黛被收养收束全文,既点了文章题目,也使故事的结局符合读者的期待、使村民的形象更加丰满,深化了作品的主題。

2. 小说为什么从红部燃烧,火光冲天写起?请简要分析。

3. 文学作品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表现出自己的主题思想。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具有多样性,请结合文本对此进行分析探究。

下载Word版试题
《收养·陈力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①一开篇就将惨烈的情景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能够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②一开始就描绘了妇女儿童被烈火焚烧时呼天抢地的惨状,为后文写中国村民抢救被烧的侵略者家属的情节作了铺垫。③火烧红部,妇女儿童被烧死的情节是故事发展的一个高潮,将其置于小说开篇,与后文形成倒叙,能够使文章情节顿生波澜,结构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销直叙。   

3. ①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呼唤。战争不但使人们背井离乡,家破人亡,而且也给发动战争一方的普通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②爱是化解仇恨的最好方式。中国村民面对恨之人骨的敌人,最终用博大的爱对他们施以援手,救了酒井美黛。③个人在历史大潮中很难把握自己的命运,个人有时很渺小。无论是中国的百姓还是日本的妇女和儿童,他们的命运很多时候都难以自己把握。④人性中的善良与矛盾并存,弘扬善道。村民们在救助被残忍杀害的妇女和儿童的过程中,感情复杂,五味杂陈,最终善占据了主导。⑤对军国主义思想罪恶的强烈控诉。以浅仓为代表的日本军人,既是战争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而这一切都是军国主义思想毒害和钳制的结果。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A项,“有值得同情之处”错误,浅仓是一个完全反面的形象,充满了凶狠和残忍,不值得同情,且“迫于上司”属于无中生有。

B项,文章只是客观的描写,并无“强烈的讽刺意味”。

C项,这里真实地再现了妇女、儿童惨死的情景,属于写实,并非“夸张描写”。“暗示了这些人死有余辜”与小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符,是为了表现战争的残酷。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回答。内容上回答思考的角度:概括主要内容,突出对象(形象)特征,表达情感,揭示、升华主题。结构上回答思考的角度:思考考查的句、段与题目、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关系。

“大火冲天,浓烟升腾,开拓团把自己的红部点着了”描写了火光冲天的惨烈情景,渲染了紧张的氛围,设置了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点了一圈之后,火就漫延了,屋里的妇女儿童们,呼天抢地,拼命往出跑”描写日本妇孺逃脱时的情景,为下文写“他们冲入院子,冒着灼人的烈火,冲上去被卷下来,又冲上去又被卷下来,最后他们终于接近了门窗,这才发现它们是被钉死的,浓烟呛得他们睁不开眼,喘不上气,鼻涕眼泪俱下。只有一个办法了,用水浇,他们从院外的小河里往回舀水”做铺垫。

本文采用倒叙的叙述方式,将小说的高潮放在开头,使文章情节顿生波澜,结构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销直叙。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和把握主旨的能力。文本主题需要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梳理情节发展,把握时代背景和环境描写,理解小说标题和整体思想等进行分析概括。

由“年轻人不想去,他们太恨日本人了,他们为他们种地,自己却没有粮食吃;房子让他们抢去,自己却住地窨子;井被他们独用,自己却喝沟里带红锈的水”“中午时他们集体吃了绝命饭。酒足饭饱之后,妇女们开始梳妆打扮。这次打扮和平日不一样,这次是永诀,化一次妆,一辈子都不用化了,所以她们要尽力让自己漂亮”可知,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呼唤。

由“但是这些都没有拗过那照彻黑夜的火光。他们去了,去火海中捞人,捞那些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们的亲人”“抱着孩子往回走时,队伍里,响起集体的嘘唏”可知,本文表达了爱是化解仇恨的最好方式。

“村民们站着不动,齐刷刷,像凭吊,凭吊这些抢占了他们土地的恶魔,凭吊这些不在自己国土上好好过日子,非要充当国家炮灰的人们。内心里,不知是悲,还是喜,不知是痛快,还是解恨”可知,本文写出了人性中的善良与矛盾并存,弘扬善道。

文中对日本妇孺被杀,中国人民被强占等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军国主义思想罪恶的强烈控诉,以及对个人在历史大潮中很难把握自己的命运的感慨。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解题策略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这就决定了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更依赖于读者的文学素养、感受能力和体悟水平。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个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具体包括民族能力、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倾向性,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它受一定历史时代、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①富于凝聚力。②富于同化力。③爱好自然,追求光明。④主静,爱好和平。⑤中庸、稳重。⑥一统性。⑦知足。

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可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进行一定的探究思考。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实质上就是第1点的延伸,“不同角度”就是“有创意的解读”,更是一种“个性化阅读”。特别强调考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所谓的“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不是“为所欲为”“信口开河”,是依据文本而合理推断。

录入时间:2021-02-02 11: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