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慎大览·不广》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智者之举事必因时,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广。成亦可,不成亦可,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若舟之与车。北方有兽,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趋则跲①,走则颠,常为蛩蛩距虚②取甘草以与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负而走。此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 鲍叔、管仲、召忽,三人相善,欲相与定齐国,以公子纠为必立。召忽曰:“吾三人者於齐国也,譬之若鼎之有足,去一焉则不成。且小白则必不立矣,不若三人佐公子纠也。”管子曰:“不可,夫国人恶公子纠之母,以及公子纠,公子小白无母,而国人怜之。事未可知,不若令一人事公子小白。夫有齐国,必此二公子也。”故令鲍叔傅公子小白,管子、召忽居公子纠所。管子之虑近之矣,若是而犹不全也,其天邪!人事则尽之矣。 齐攻廪③丘。赵使孔青将死士而救之与齐人战大败之齐将死得车二千得尸三万以为二京④。宁越谓孔青曰:“惜矣,不如归尸以内攻之。越闻之,古善战者,莎随贲服⑤。却舍⑥延尸,车甲尽于战,府库尽于葬,此之谓内攻之。”孔青曰:“敌齐不尸则如何?”宁越曰:“战而不胜,其罪一;与人出而不与人入,其罪二;与之尸而弗取,其罪三。民以此三者怨上。上无以使下,下无以事上,是之谓重攻之。”宁越可谓知用文武矣。用武则以力胜,用文则以德胜。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 晋文公欲合⑦诸侯,咎犯曰:“不可,天下未知君之义也。”公曰:“何若?”咎犯曰:“天子避叔带之难,出居于郑,君奚不纳之,以定大义,且以树誉。”文公曰:“吾其能乎?”咎犯曰:“事若能成,继文之业,定武之功,辟土安疆,于此乎在矣;事若不成,补周室之阙,勤天子之难,成教垂名,于此乎在矣。君其勿疑!”文公听之,遂与草中之戎、骊土之翟,定天子于成周。于是天子赐之南阳之地,遂霸诸侯。举事义且利,以立大功,文公可谓智矣。此咎犯之谋也。出亡十七年,反国四年而霸,其听皆如咎犯者邪! 管子、鲍叔佐齐桓公举事,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管子死,竖刀、易牙用,国之人常致不苦,不知致苦。卒为齐国良工,泽及子孙,知大礼。知大礼,虽不知国可也。 (《吕氏春秋·慎大览·不广》) 【注】①跲(jiá):绊倒。②蛩(qióng)蛩距虚:传说中的兽名。③廪丘:地名,④京:胜者为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⑤莎随贲服:该守时守,该退时退。⑥舍: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⑦合:聚合,指盟会。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人事则不广 广:荒废 B. 故令鲍叔傅公子小白 傅:辅佐 C. 补周室之阙 阙:空缺,欠缺 D. 举事义且利 义:道义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智者之举事必因时/因之以饥馑 B. 蛩蛩距虚必负而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民以此三者怨上/君子不以言举人 D. 其听皆如咎犯者邪/得其门者或寡矣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蹶替蛩蛩距虚采甘草是为了能在遇到危机时为其所救,以补蹶不善跑跳的天资。 B. 晋文公能称霸诸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携手戎族人和狄族人将流亡于郑国的周天子安置成周。 C. 管仲、孔青、咎犯三人皆体现了“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广”,在没有出现良机时,依然能够想方设法创造机会。 D. 管仲最终得以成为齐国的优秀人物,其恩泽施及子孙后代,是因为他得大礼。事实上,懂得大礼,即使不懂国事也是可以的。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赵 使 孔 青 将 死 士 而 救 之 与 齐 人 战 大 败 之 齐 将 死 得 车 二 千 得 尸 三 万 以 为 二 京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管子之虑近之矣,若是而犹不全也,其天邪! (2)上无以使下,下无以事上,是之谓重攻之。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吕氏春秋·慎大览·不广》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D 2. C 3. C 4. 赵使孔青将死士而救之/与齐人战/大败之/齐将死/得车二千/得尸三万/以为二京 5. (1)管仲的考虑还是差不多的。这样做了如果还不能完备,那大概是天意吧。 (2)在上位的人没有用来役使在下位的办法,在下位的人又没有用来侍奉在上位者的办法,这就叫做双重地攻击它。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答此题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D项,“义”:名词用作动词,坚守道义。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题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8个虚词,同样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还要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 A项,不同。第一个“因”:介词,依靠;第二个“因”:动词,接着。 B项,不同。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第二个“而”:连词,表递进。 C项,相同。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 D项,不同,第一个“其”:表推测,大概;第二个“其”:代词,他。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 C项,不是孔青,是宁越。从原文第三段“‘战而不胜,其罪一;与人出而不与人入,其罪二;与之尸而弗取,其罪三。民以此三者怨上。上无以使下,下无以事上,是之谓重攻之。’宁越可谓知用文武矣。用武则以力胜,用文则以德胜。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可以看出,是宁越而不是孔青。所以应改为:管仲、宁越、咎犯三人皆体现了“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广”。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本题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辨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赵使孔青将死士而救之”是指赵国派孔青率领敢死的勇士去援救,是一个整体,在它后面断开;“与齐人战”是说的另一件事,“大败之”是作战的结果,在它们之间断开。“齐将死”是说齐国的将帅被打死,是一个整体,在它前后断开。“得车二千”、“得尸三万”构成整齐句式,在它们之间断开,“以为二京”是说孔青把这些尸体封土堆成两个高丘,是说的另一件事,故在它之前断开。综上,断句为:赵使孔青将死士而救之/与齐人战/大败之/齐将死/得车二千/得尸三万/以为二京。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管子之虑”的“之”:结构助词,的;“近之”的“之”:代词,代指前面的考虑;近:接近,这里是差不多的意思;是:这,这样;全:完备;“其”,语气副词,大概。 (2)上:在上位的人;下:在下位的人;无以:固定搭配,没有用来……的办法;使:役使;事:侍奉;是:这。 【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不理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 参考译文: 明智的人做事情一定要依靠时机,时机不一定能得到,但人为的努力却不可废弃。得到时机也好,得不到时机也好,用自己能做到的弥补自己不能做到的,就象船和车互相弥补其不足一样。北方有一种野兽,名叫蹶,前腿像鼠一样短,后腿像兔一样长,走快了就绊脚,一跑就跌倒。它常常替蛩蛩距虛采鲜美的草,采了以后就给它。蹶有祸患的时候,蛩蛩距虛一定背着它逃走。这就是用自己能够做到的来弥补自己不能做到的。 鲍叔、管仲、召忽三个人彼此很友好,想一起安定齐国,认为公子纠一定能立为君主。召忽说:“我们三个人对于齐国来说,就如同鼎有三足一样,少一个也不成。况且公子小白是一定不会立为君主了,不如三个人都辅佐公子纠。”管仲说:“不行,齐国人厌恶公子纠的母亲,因而连及到公子纠,公子小白没有母亲了,因而齐国人很爱怜他。事情如何尚未可知,不如让一个人去侍奉公子小白。将来享有齐国的,一定是这两位公子中的一个。”因此让鲍叔做公子小白的老师,管仲、召忽留在公子纠那里。公子纠在外边,不能说一定成为齐国的君主,虽说如此,管仲的考虑还是差不多的。这样做了如果还不能完备,那大概是天意吧。人为的努力总算是用尽了。 齐国攻打廪丘。赵国派孔青率领敢死的勇士去援救,跟齐国人作战,把齐国人打得大败。齐国的将帅被打死,孔青俘获战车两千辆,尸体三万具,他把这些尸体封土堆成两个高丘。宁越对孔青说;太可惜了,不如把尸体归还给齐国而从内部攻击它。我听说过,古代善于作战的人,该坚守就坚守,该进退就进退。我军后退三十里,给敌军以收尸的机会。战车铠甲在战争中丧失尽了,府库里的钱财在安葬战死者时用光了,这就叫做从内部攻击它。”孔青说“齐人如果不来收尸,那该怎么办?”宁越说:“作战不能取胜,这是他们的第一条罪状,率领士兵出去作战而不能使之回来,这是他们的第二条罪状;给他们尸体却不收取,这是他们的第三条罪状。人民将因为这三条怨恨在上位的人。在上位的人没有办法役使在下位的,在下位的人又无从侍奉在上位的,这就叫做双重地攻击它。”宁越可以说是懂得运用文武两种办法了。用武就凭力量取胜,用文就凭仁德取胜。用文用武都能取胜,什么样的敌人能不归服? 晋文公打算盟会诸侯,咎犯说:“不行,天下人还不了解您的道义啊。”文公说:应该怎么做?”咎犯说:“天子躲避叔带的灾难,流亡在郑国。为何不送他回去,以此确立大义,而且借此树立自己的声誉。”文公说“我能做到吗?”咎犯说“事情如果能做成,那么继承文侯的事业,确立武公的功绩,开拓土地,安定边疆,就全在此一举了,事情如果不能做成,那么弥补周王室的过失,忧虑周天子的灾难,成就教化,留名青史,也全在此一举了。您还是不要犹豫了。”文公听从了他的主张。于是就跟戎族人、狄族人一起把周天子安置在成周。天子赐给他南阳那里的土地。文公从而称霸诸侯。做事情既符合道义又有利,因而立了大功,文公可以算做明智了。这都是咎犯的计谋啊!文公出亡十七年,回晋国四年就能称霸诸侯,他听信的大概都是咎犯那样的人吧? 管仲、鲍叔辅佐齐桓公治理国事时,齐国东方边境地区的人有经常向上反映困苦情况的。管仲死了,竖刁、易牙掌权,国内的人经常向上反映不困苦的情况,不敢反映困苦的情况。管仲终于成为齐国的优秀人物,他的恩泽施及子孙后代,是因为他懂得大礼。懂得大礼,即使不懂得国事也是可以的。 |
|
录入时间:2021-03-21 09:3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