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郑兴裔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郑兴裔,字光锡,显肃皇后外家三世孙也。兴裔早孤,叔父藻以子字之,分以余赀,兴裔不受,请立义庄赡宗族。及藻没,遂解官致追报之义。 乾道初,建康留司请治行宫备巡幸,兴裔奏劳人费财,乞罢其役,且言都统及马军帅皆非其人。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帝曰:“卿识时务,习吏事,行当用卿。”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加遥领高州刺史。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建、剑、汀、邵盐策屡更,漕臣请易纲运为钞法,兴裔极言其不可。海寇倏去忽来,调兵常无及,兴裔请置澳长,寇至径率民兵御之。又言禁兵事艺不精,多充私役,乞行禁止,尉以捕盗改秩,多伪,当加审实。帝善其数论事,诏加成州团练使。 时传闻金欲败盟,召兴裔为贺生辰副使以觇之,使还,言无他,卒如所料。寻诏知阁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杀邻舍儿,取其臂钏而弃其尸,狱成,刑部以无证左,出之。命兴裔覆治得实,帝喜,赐居第。丁母忧去官,服阕,复故职,除均州防御使。 再使金,还,迁潭州观察使。复请祠,起知庐州,移知扬州。扬与庐为邻。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又奏免其偿,民甚德之。修学宫,立义冢,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以大治。楚州议改筑城,有谓韩世忠遗基不可易者,命兴裔往视,既至,阙地丈余增筑之。帝阅奏,喜曰:"兴裔不吾欺也。"卒,年七十四,赠太尉,谥忠肃。 (《宋史.郑兴裔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 B. 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 C. 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 D. 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皇后”是皇帝的正妻。秦以前只称“后”,秦以后天子称“皇帝”,“后” 于是称皇后。 B. “刑部”是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主官为尚书。 C. 古代居丧期间须按制穿戴孝服。文中的“服阕”就是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之意。 D. “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贵族或其他有功绩的平民死后,朝廷给他另起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兴裔体恤族民,知恩图报。叔父郑藻把多余的财物分给他,他不要,请求建义庄以赡养族民。郑藻去世,他解官表达追念报答之义。 B. 郑兴裔颇识时务,深得宠信。建康留司请建行宫以备巡幸,他上奏说劳民伤财,请求停止这项劳役。因他识时务,精通政事,皇帝认为应当用他。 C. 郑兴裔办案得力,受到奖赏。军妇杨氏杀邻舍儿,刑部因没有旁证而放了她。郑兴裔主动请求重新审理该案,得到实证,皇帝很高兴,赐给他宅第。 D. 郑兴裔治理有方,卓有成效。他在庐州制止与邻州相互送礼,上奏严禁户籍流失。他修学校,立义冢,确定部辖居民升差法,使扬州得到了充分治理。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 (2)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又奏免其偿,民甚德之。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宋史.郑兴裔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D 3. C 4. (1)(郑兴裔)经过宫阙入见皇上,皇上问他守令好坏,郑兴裔分条剖析答对。 (2)百姓以前住的都是茅屋,容易着火,郑兴裔借给他们钱,命令用瓦房来替代茅屋,又上奏不用他们偿还,百姓非常感激他。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这句话是说“当初,郑兴裔在庐州曾制止与邻州相互送礼,这时查州户籍,见以前退回的(礼物)有出无回(没有送回的记录),于是上奏严加禁止。扬州有很多屯兵缺粮,按惯例从他境买粮,郑兴裔搜集偷漏之粮补充粮食,于是粮食够吃”,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兴裔”“庐”“礼”“郡籍”“扬”“粮”“之”,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按”是动词,意思是“查”,宾语是“郡籍”,故应在宾语“郡籍”后断开,排除ACD三项,读选B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谥’是……其他有功绩的平民死后,朝廷给他另起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有误,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郑兴裔主动请求重新审理该案”错,从文中来看,第四段说“命兴裔覆治得实,帝喜,赐居第”,“命”的主语应是“皇帝,故应是“皇帝命令郑兴裔重新审理该案”。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C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军妇杨氏”快速找到设题区域,在第四段,从文中来看,是皇帝要求郑兴裔重新审理,并不是郑兴裔主动请求重新审理。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句首添加主语“郑兴裔”;“阙”,宫阙;“询以守令臧否”,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守令臧否询之”,“臧否”,好坏;“条析”,分条剖析,“对”,回答。第二句中,“旧”,过去,以前;“贷”,借给,“贷之”的“之”是代词,他们;“易以瓦”,状语后置句,应为“以瓦易”,“以”,用,“易”,替换,代替;“德”,名词活用为动词,感激。 参考译文: 郑兴裔,字光锡,是显肃皇后母家的三世孙。郑兴裔很小就丧父,叔父郑藻把他当作儿子抚养,把多余的财物分给他,郑兴裔不要,请求建义庄以赡养族民。等到郑藻去世,郑兴裔于是解官表达追念报答之义。 乾道初年,建康留司请建行宫以备巡幸,郑兴裔上奏说劳民伤财,请求停止这项劳役,并且说都统及马军帅都不能胜任。(郑兴裔)经过宫阙入见皇上,皇上问他守令好坏,郑兴裔分条剖析答对。皇帝说:“你识时务,精通政事,应当用你。”适逢重新设武官提刑,(郑兴裔)受命担任此职,加遥领高州刺史, 州县政事荒废,检察法规废止,郑兴裔制定规则,分别下达所属州县,官吏不能再行奸诈,于是成为法令。 建、剑、汀、邵各州盐策多次更换,漕臣请求改纲运为钞法,郑兴裔极力进谏认为不行。海寇来去不定,调兵经常来不及,郑兴裔请求设澳长,敌寇到时直接率领民兵抵御。又说禁兵武艺不精,经常为私人办事,请求加以禁止。尉因捕盗而改升官级,多是假的,应当加以审查核实。皇帝对他的多次论事很满意,下诏加封他为成州团练使。 当时传闻金要败毁盟约,召郑兴裔任贺生辰副使以侦察敌情,出使回来,说金无此意图,终如所料。不久诏令他担任阁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任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氏杀了邻居的儿子,取下臂钏而丢弃了尸体,罪名成立,刑部因没有旁证,放了她。皇帝命令郑兴裔重新审理该案,得到实证,皇帝很高兴,赐给他宅第。(郑兴裔)服母丧离任,服丧期满,恢复旧职,任均州防御使。 (郑兴裔)再次出使金,回来,升任潭州观察使。又请求任祠禄官,起先治理庐州,后调任治理扬州。扬州与庐州相邻。当初,郑兴裔在庐州曾制止与邻州相互送礼,这时查州户籍,见以前退回的(礼物)有出无回(没有送回的记录),于是上奏严加禁止。扬州有很多屯兵缺粮,按惯例从他境买粮,郑兴裔搜集偷漏之粮补充粮食,于是粮食够吃。百姓以前住的都是茅屋,容易着火,郑兴裔贷给他们钱,命令用瓦房来替代茅屋,又上奏不用他们偿还,百姓非常感激他。修学校,立义冢,确定部辖民兵升差法,扬州因此得到充分治理。楚州商议改筑城,有人认为韩世忠遗址不能改,命令郑兴裔去视察,到了以后,掘地丈余重新修筑。皇帝看了奏章,高兴地说:“郑兴裔没有欺骗我。”(郑兴裔)去世,终年七十四,被追赠太尉,谥号忠肃。 |
|
录入时间:2021-03-21 09:38: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