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李承嗣•卷五十五•唐书列传七》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承嗣,代州雁门人。父佐方。承嗣少仕郡,补右职。中和二年,从武皇讨贼关辅,为前锋。王师之攻华阴,黄巢令伪客省使王汀会军机于黄揆,承嗣擒之以献。贼平,以功授汾州司马,改榆次镇将。光启初,从讨蔡贼于陈、许。上源之难,遣承嗣奉表侦在,陈诉其事,观军容田令孜馆而慰谕,令达情于武皇,姑务叶和,仍授以左散骑常侍。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驾还宫,赐号迎銮功臣、检校工部尚书、守岚州刺史,赐犒军钱二万贯。时车驾初还,三辅多盗,承嗣按兵警御。及还屯于及,留别将马嘉福五百骑宿卫。孟方立之袭辽州也,武皇遣承嗣设伏于榆社以待之。邢人既至,承嗣发伏,击其归兵,大败之,获其将奚忠信,以功授洛州剌史。及张濬之加兵于太原也,时凤翔军营霍邑,承嗣率全军攻之,岐人夜遁,追击至赵城,攻平阳,旬有三日而拔。师还,改教练使、检校司徒。乾宁二年,兖、鄆为汴人所攻,势渐危蹙,遣使乞师于武皇;武皇遣承嗣率三千骑假道于魏,渡河援之,时李存信屯于莘县,既而罗宏信背盟,掩角王师,因兹隔绝。及瑁、瑾失守,承嗣与朱瑾、史俨同入淮南。承嗣、史俨皆骁将也,淮人得之,军声大振。武皇深惜之,乃遣赵岳间道使于淮南,请归承嗣等。杨行密许之,遣使陈令存修好于武皇。其年九月,汴将庞师古、葛从周出师,将收淮南,朱瑾率淮南军三万,与承嗣设伏于清口,大败汴人,生获庞师古。行密嘉其雄才,留而不遣,仍奏授检校太尉,领镇海军节度使。天祐九年,淮人听闻庄宗有柏乡之捷,乃以承嗣为楚州节度使,以张皆角。十七年七月,卒于楚州,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五十五•唐书列传七》)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B. 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C. 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D. 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和,年号名,年号是古代新君为区别之前君王的当政标志,新皇登基时才能改换年号。 B. 客省,主要负责接待上书言事者或四方使者的官署,因黄巢政权非正统,故称“伪客省”。 C. 行在,也称“行在所”,既可指古代君主所在的地方,也可以指古代君王巡行所居之地。 D. 掎角,亦作“掩角”,指作战时分出部分兵力,以形成牵制、夹击敌人或互相支援之势。 3. 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承嗣少年得志。他早年任职于郡里,并担任武职,后因平乱有功,先被授予汾州 司马,又改任为榆次镇将。 B. 李承嗣骁勇善战。辽州遇袭之时,他设伏大破孟方立的军队;张濬出兵太原时,他 又率军一鼓作气攻下平阳。 C. 李承嗣曾陷淮南。为解兖、郛两地之困,他受命假装进攻魏地,实则渡河救援,但 因罗宏信背盟而身陷淮南。 D. 李承嗣颇具才能。他先前深受武皇赏识重用,之后又受到杨行密的赞赏,并举荐他 担任检校太尉等重要官职。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车驾初还,三辅多盗,承嗣按兵警御。 (2)武皇深惜之,乃遣赵岳间道使于淮南,请归承嗣等。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旧五代史•李承嗣•卷五十五•唐书列传七》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A 3. C 4. (1)当时皇帝刚刚回到京城,京城附近有很多盗贼,李承嗣屯兵进行警戒防御。 (2)武皇深深地为这件事情感到惋惜于是派遣赵岳从小路出使到淮南,请求将李承嗣等人送回到武皇身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率军万人”的目的是“援鄜州”,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 “伪相”指的是“裴彻”,“函送朱玫首”的主语为“承嗣”,“伪相”后面不应该断开,排除C项。 句意:朱玫作乱的时候,武皇派遣李承嗣率军万人救援鄜州,到渭桥迎接并保卫皇帝的车驾。王行瑜杀了朱玫之后,承嗣会合鄜州的军队进入并安定京城,擒获伪相裴彻,并将朱玫的首级用匣子装好,献给皇帝。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新皇登基时才能改换年号”错。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项,“受命假装进攻魏地”错,原文“假道”是借道的意思。句意:武皇便遣李承嗣率三千骑兵经魏博镇取道南下。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车驾”,帝王所乘的车,指帝王;“三辅”,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辅;“按兵”,止兵,屯兵;“警御”,警戒防御。(2)“惜”,为动,为……惋惜;“之”,代词,指这件事;“乃”,连词,于是;“间道”,偏僻的或抄近的小路;“归”,使……回来,送回。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立意: 李承嗣,是代州雁门人。他的父亲叫李佐方。李承嗣少年时在郡里任职,后补为武官。中和二年,他跟从武皇在关中和京城周围讨伐叛贼,担任前锋。天子的军队攻打华阴,黄巢令伪客省使王汀和黄揆商讨军机,承嗣生擒了王汀并把他献给了武皇。叛贼平定之后,因功授汾州司马,又改任榆次镇将。光启初年,跟随武皇在陈、许二地讨伐蔡贼。上源之难的时候,武皇派遣李承嗣奉表到皇帝的所在地,陈诉其事。观军容使田令孜为他安排馆舍并抚慰他,让他向武皇转达意见,专意求和,又授他左散骑常侍的官职。朱玫作乱的时候,武皇派遣李承嗣率军万人救援鄜州,到渭桥迎接并保卫皇帝的车驾。王行瑜杀了朱玫之后,承嗣会合鄜州的军队进入并安定京城,擒获伪相裴彻,并将朱玫的首级用匣子装好,献给皇帝。皇帝车驾还宫后,李承嗣被赐号为迎銮功臣、检校工部尚书、守岚州刺史,赏赐犒劳军队的钱财二万贯。当时皇帝(的车驾)刚刚还宫,京城附近有很多盗贼,李承嗣屯兵进行警戒防御。等到他返回鄜州,留下别将马嘉福率领五百骑值宿宫禁,担任警卫。孟方立袭击辽州的时候,武皇派遣李承嗣在榆社一带设置埋伏等待叛军的到来。邢人到后,李承嗣发动埋伏的军队,攻击叛军的归兵,叛军大败,李承嗣俘获叛军将领奚忠信,因功被授予洺州刺史。等到张濬出兵太原的时候,凤翔军驻扎在霍邑,李承嗣率全军攻打,岐人连夜逃跑,李承嗣追击至赵城,进攻平阳,十三天后攻下平阳。军队凯旋,李承嗣又改任李承嗣为教练使、检校司徒。乾宁二年,兖、郓受到汴人攻打,形势渐危,兖、郓二地向武皇派遣使者乞求援军;武皇便遣李承嗣率三千骑兵经魏博镇取道南下,渡过淮河去救援他们。当时李存信屯兵于莘县,不久罗宏信又背弃盟约攻击李承嗣的部队,因此隔断了李承嗣与武皇的联系。等到朱瑄、朱瑾失守时,李承嗣与朱瑾、史俨一起投靠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李承嗣、史俨都是勇猛善战的将军,淮南得到他们,军队的声势得到很大的振作。武皇为这件事情深感惋惜,于是派遣赵岳从小路出使到淮南,请求将李承嗣等人送回。杨行密答应了他,派使者陈令存和武皇建立友好关系。这年九月,汴将庞师古、葛从周出兵,将要收取淮南,朱瑾率三万淮南军,与李承嗣在清口设伏,大败汴军,活捉庞师古。李兵行密赞赏他的雄才,留下他并打算不遣他回去,又上奏请求授予他检校太尉的官职,并兼任镇海军节度使。天祐九年,淮人听闻庄宗取得了柏乡之战的胜利,于是任命李承嗣为楚州节度使,以形成掎角之势相互呼应。天祐十七年七月,李承嗣卒于楚州,时年五十五岁。 |
|
录入时间:2021-03-21 09:3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