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唐扬州仓曹参军王府君墓志铭(代裴舍人作)·白居易》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扬州仓曹参军王府君墓志铭(代裴舍人作)

白居易

公讳某,字士宽。父讳升,为京兆府咸阳令、河南府伊阙令,有文行学术,应制举对沈谋秘略策登科,诗入《正声集》。

公即伊阙第三子,好学善属文。天宝中应明经举及第,选授婺州义乌县尉,以清干称。刺史韦之晋知之,署本州防御判官。无何,租庸转运使元载又知之,假本州司仓,专掌运务。岁终课绩居多,遂奏闻真授。永泰中,敕迁越府户曹,属邑有不理者,公领之,所至必理。大历中,本道观察使薛兼训以公清白尤异,表奏之,有诏权知余姚县令。时海寇初殄,邑焚田荒,公乃营邑室,创器用,复流庸,辟菑畲,凡江南列邑之政,公冠其首。其制邑、辟田、增户之绩,则会稽之牒、地官之籍载焉。建中初选授扬州仓曹参军。至五年七月二十六日,疾殁于江都县之私第,春秋六十二。

夫人清河崔氏,凤阁舍人融之侄孙,郑州司户法昂之女,妇顺母训,中外师之。贞元二十年十一月十三日,疾终于三原县之官舍,享年六十二。有子曰播、曰炎、曰起,咸以进士举及第。播应制举对直言极谏策,授集贤殿校书郎,累迁监察、殿中侍御史、三原令;炎既第未仕;起应博学宏词科,选授集贤殿校书郎。昆弟三人,不十年而五登甲第,时论者荣之。

呜呼!夫懋言行,蓄事业,俾道积于躬者,在人也;践大官,赞元化,俾功加于民者,由命也。有其人,无其命,虽圣与贤,无可奈何。维公在家以孝友闻,行己以清廉闻,莅事以干蛊闻,如金玉在危,动而有声。又常以致君济人为己任,有识者深知之,宜乎作王者心膂耳目之官,以经纬其邦家。而才为时生,道为命屈,名虽闻于天子,位不过于陪臣,郁郁然殁而不展其用者,命矣夫!古人云:“有明德大智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馀庆。”今其将在后嗣乎?不然,何乃德行、政事、文学之具美,聚乎公之三子乎?天其或者殆将肥王氏之家,大王氏之门,以甚明报施之道者也。某不佞,与炎同升诸科焉,祗命于宪府也,与播联执其简焉,及为考文之官也,又起在选中焉,辱与公之三子游,而聆公之遗风甚熟,故作斯文,无隐情,无愧辞焉。

(选自《全唐文》第七部卷六百七十九,有删减)

注:①流庸:亦作“流佣”。流亡在外受人雇佣的人。②菑畲:耕耘。

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属邑有不理者                 理:条理

B. 时海寇初殄                   殄:消灭,灭绝

C. 夫懋言行,蓄事业             懋:勉励

D. 某不佞,顷对策于王廷也       佞:才能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讳:旧时直呼尊长的名字为大不敬,但某些情况下又不能不说,就用讳某某,表示避讳之意。

B. 敕:指帝王的诏书。与圣旨常用的“召”“制”相比,“敕”有告诫官员不要恃宠而骄的意思。

C. 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词语“迁进”“迁除”“迁延”等都表示升迁。

D. 辱,谦辞,表示承蒙。古人常常用谦辞表示自己的谦虚,这样的谦辞还有“鄙”“愚”“拙”“老”等等。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士宽为官清廉干练,所到之处都治理得很好。他担任余姚县令时,积极建城、开田、增加人口,政绩在江南城市中居于榜首。

B. 王士宽的夫人清河崔氏为妇顺从恭敬、为母谆谆善教。她精心养育的三个儿子均高中进士,当时人们都认为这很荣耀。

C. 即使有人在言行、事业上不断精进,使自己堪比圣贤,也不一定就能做大官、辅佐国君教化天下、对百姓有功绩。

D. 作者认为王士宽虽有治国之才,却因为命数不好没有机会成为君主得力的重臣,一直压抑到去世,宏才也没能施展。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明德大智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馀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下载Word版试题
《唐扬州仓曹参军王府君墓志铭(代裴舍人作)·白居易》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C    3. B   

4. (1)有高尚品德和大智慧的人,如果没有为世所用,他的后人一定会有福泽。

(2)(我)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A项,这句话意为“下属邑中难以治理的门户”,因而“理”应为“治理”。

故选A。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①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迁延”是指延后或拖延,不能表示官职升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她精心养育的三个儿子均高中进士,当时人们都认为这很荣耀”错误,原文“昆弟三人,不十年而五登甲第,时论者荣之”,当时人们是认为兄弟三人不到十年就五次升迁这件事儿很荣耀。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1)中,“者”,……的人;“当世”,被动义,为世所用;“其后”,他的后人/后代;“馀庆”,福泽。

(2)中,“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意外变故。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王某字士宽,他的父亲叫王升,做过京兆府咸阳令和河南府伊阙令,他善写文章德行高尚,有治国之术,应诏考对沈谋秘略科被录取做官,诗歌被收入《正声集》。

王公是伊阙的三儿子,喜好学习善于写文章。天宝年间王公应试通过明经科中选,被选定授以婺州义乌县尉,因清廉干练被称道。刺史韦之晋很赏识他,让他代理该州防御判官。不久,租庸转运使元载又很欣赏他,让他担任该州司仓,专门负责运输事务。年底王公的考核政绩很高,被皇帝授予实官。永泰年间,皇帝下诏让他担任越府户曹,管理邑中难以治理的门户,王公领命后,所到之处都治理得很好。大历年间,本道观察使薛兼训以王公为官端正廉洁上表奏请皇帝,皇帝下诏让他暂任余姚县令。当时海盗刚被消灭,城市被烧田地荒芜,王公就建造房屋、打造器用、赎回流亡在外的佣工、开辟耕地,在江南各城市的政绩比较中,王公位居榜首。他建城、开田、增户的功绩,被记载在会稽的牒文和地方官员的籍簿中。建中初年他被授官扬州仓曹参军,一直到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因病在江都县的私宅中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王公的夫人清河崔氏,是凤阁舍人崔融的侄孙,郑州司户崔法昂的女儿,她为妇顺从恭敬,为母谆谆善教,家庭内外都很尊敬她。她在贞元二十年十一月十三日,在三原县的官舍里病逝,享年六十二岁。生有三子王播、王炎、王起,都中选进士。王播考中直言极谏科,被授予集贤殿校书郎,后又连续升迁为监察史、殿中侍御史、三原令;王炎考中之后没有做官;王起考中博学宏词科,被选定授官集贤殿校书郎。兄弟三人,不到十年就五次升迁,当时人们都认为这事儿很荣耀。

唉!勤勉练习说话做事、积蓄个人成就、在实践中积累治国之道,这些在于个人努力;而做大官、辅佐国君教化天下、对百姓有功绩,成就这些靠的是命数。有个人努力,却没有好的命数,即使是圣贤之人,也无可奈何。王公在家以孝敬友善闻名、律己以清正廉洁闻名,做事以干练有才闻名,(他约束自己)就像是把金玉放在危险的地方,一动就会发出声响。他又常常以辅佐国君、救助世人作为自己的使命,有了解他的人深知,他更适合做君主的亲信得力之人,来辅助规划治理国家。可他的才能因时而生,治国之道却因为命运得不到展示,虽然名声被天子知晓,却并未担任要职,一直压抑到去世都没能施展他的宏才,这也是命数啊!古人说:“有高尚品德和大智慧的人,如果没有为世所用,他的后人一定会有福泽。”如今福泽显现在他的儿子身上了吗?要不然,他的三个儿子怎会都在德行、政事、文学上造诣颇高。或许是上天要让王家变得昌盛繁荣,来彰显施与和回报的道理啊。我是不才之人,曾和王炎一同考中,一起在御史台待命,曾和王播一起手持简册上朝,等我做考官的时候,王起又在中选名单中。我有机会能和王公的三个儿子交游,又详细了解了王公的事迹抱负,所以写作这篇文章,没有隐瞒情况,也没有虚假言辞。

录入时间:2021-03-21 09: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