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蒙恬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庄襄王二年,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七年,卒。骜子曰武,武子曰恬。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馀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始皇欲游天下,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恬于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恬,求其罪过,举劾之。子婴进谏曰:“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胡亥不听。而遣御史之代,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恬曰:“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1.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暴师于外十馀年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 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 起临洮属之辽东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襄王二年”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琵琶行》中的“元和十年”就是用的这种纪年法。 B. “始皇”是秦王嬴政的尊号。尊号是指古代皇帝、皇后、皇太后在世的称号。尊号不需避讳,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叫。 C. “拜”指授予官职,类似的还有“除”“授”,“拔”“擢”“迁”“陟”“出官”则可表示升迁官职。 D. “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民族对北方和西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对北戎和西狄的合称。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蒙恬出身武将世家,战功显赫。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将军,战功卓著,他虽因家族得官,却不同于普通的纨绔子弟,而是取得了超越祖辈的功勋。 B. 蒙恬忠贞不渝,尽心为国。他为秦国立下战功,修筑长城,并威震匈奴,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和重用。在被诬陷时,子婴进谏皇上不要杀他。 C. 蒙恬得罪赵高,屡遭谗陷。赵高在始皇逝世后就想置他于死地,又在胡亥想释放蒙恬时,坚执不允,请求胡亥一定要杀掉蒙恬,以绝后患。 D. 蒙恬无罪被害,吞药自尽。他总结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不该修筑长城,因为修筑过程中一定会截断地脉,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认识上的局限性。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逶蛇而北。 (2)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史记·蒙恬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B 3. C 4. (1)修筑长城,凭借地势,用以设置要塞,(长城)起于临洮,直达辽东,延绵广袤有一万多里,于是渡过黄河,蜿蜒曲折向北延伸。 (2)赵高一向被胡亥宠幸,想要拥立胡亥为皇帝,于是和李斯暗中谋划立他为太子派使者以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自杀。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这主要靠平时积累,重点在考纲中的120个实词。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根据语法搭配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语境暗示、字形构成、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句子结构对称、通假字等角度推断词义。解题时要审清题目要求,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测含义和用法,仔细对比后做出判断。 A项,都是“晒”; B项,认为……贤良;贤能; C项,使皇上听闻;知道、懂得; D项,连接;类。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元和十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 C项,“出官”是京官外调; D项,应为“西方和北方”“西戎、北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定位原文相关语句,结合上下文,对比分析选项正误。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翻译错误等,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等内容。 C项,“得罪赵高”在文中没有体现,而是因为“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赵高认为“以臣愚意,不若诛之”的应该是蒙毅而非蒙恬,且态度也不是“坚执不允”,只是提出建议。 故选C。 【4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不能翻译的助词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加以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抓取赋分点,并一一落实。 重点字词(1)“因”,凭借;“制”,设置(译为“控制”亦可);“起临洮”,省略句,(长城)起(于)临洮;“延袤”,绵延广袤;“河”,专指黄河;“逶蛇”,同“逶迤”,蜿蜒曲折的样子。(2)“雅”,一向,平素;“幸于胡亥”,被动句,被胡亥宠幸;“阴谋”,暗中谋划;“立为太子”,省略句,立(之)为太子;“罪”,罪名。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蒙恬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到秦国来侍奉秦昭王。庄襄王二年,攻打赵国,夺取三十七城。秦始皇七年去世。蒙骜的儿子叫蒙武,蒙武的儿子叫蒙恬。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担任秦国的副将,与王翦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项燕。蒙恬的弟弟叫蒙毅。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为家世的关系,得以担任秦国将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被任命为内史。秦国这时已经吞并天下,就派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向北追赶戎族和狄族,收复了河南。修筑长城,凭借地形,用以设置要塞,(长城)起于临洮,直达辽东,延绵广袤有一万多里,于是渡过黄河,蜿蜒曲折向北延伸。日晒雨淋、风餐露宿在外屯军十多年,驻扎在上郡。这时蒙恬威震匈奴。秦始皇非常尊重宠信蒙氏,信任他们,认为他们很贤良。蒙恬在外负责军事而蒙毅经常在朝内出谋划策,被称为忠信大臣,因而即使是各位将相也不敢和他们争宠秦始皇想要巡游天下,三十七年冬,起驾出游会稽,在沙丘驾崩,没有公开消息,群臣没有人知道。这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跟随在秦始皇左右。赵高一向被胡亥宠幸,想要拥立胡亥为皇帝,于是和李斯暗中谋划立他为太子,派使者以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自杀扶苏自杀后,蒙恬怀疑此事,又请求申诉。胡亥听说扶苏已死,就想释放蒙恬。赵高担心蒙氏再次显贵掌权,怨恨他们。赵高趁机替胡亥尽忠献计,想借此消灭蒙氏兄弟,就进言说:“我听说先帝想选拔贤能、立您做太子已经很久了,可是蒙毅进谏说‘不可’。以我的愚见,不如杀了他。”胡亥听从了,就把蒙毅囚禁在代邑。此前已经把蒙恬囚禁在阳周。秦始皇的灵柩回到咸阳,安葬之后,太子即位为秦二世皇帝,赵高是皇帝亲近之人,日夜毁谤中伤蒙恬,寻求他们的罪过,检举弹劾他们。子婴进谏说:“诛杀忠臣而任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这是对内使群臣失去信任、对外使战士斗志涣散的做法,我私下认为不可。”胡亥不听,派御史到代邑,使者了解胡亥的心意,不听蒙毅的话,就杀死了他。二世又派遣使者到阳周,蒙恬说:“我率领三十多万士兵,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是自知必死却要遵守节义的原因,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导,不忘先主的恩德。”使者说:“我接受诏令对将军行刑,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蒙恬深深叹息说:“我怎么得罪了上天,没有过失就死了呢!”过了很久,慢慢说:“我罪本该死,从临洮起连接到辽东,筑城墙挖壕沟长达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吞药自杀了。 |
|
录入时间:2021-03-22 09:0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