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宋史吕公著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诏以告直付阁门。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则封驳之职,因臣而废,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起知河阳,召还,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如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如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帝善其言。未几,同知枢密院事,有欲复肉刑者,议取死囚试之,公著曰:“试之不死,则肉刑遂行矣。”乃止。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

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而建议者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日久而弊愈深,法行而民愈困。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退谓同列曰“官所论,得失未足言,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后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使人主轻厌言者也。”众莫不叹服。

节选自《宋史吕公著列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B. 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C. 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D. 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2. 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幄,即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特设的御前讲席。

B. 封驳,意为封还皇帝失宜的诏令,驳正臣下奏章的违误。

C. 释老,指释迦牟尼,因其为佛教创始人,所以“释”泛指佛教。

D. 肉刑,残害肉体的刑罚,古时指黥、劓、刖、宫、大辟等刑罚。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吕公著正直敢言。神宗时,对司马光因论事被解职一事,他坚持己见,一再向皇上进言;兴兵西夏后,唯有他敢于指出兴兵之害。

B. 吕公著善于进谏。在与神宗悠闲谈论时,他趁机劝说神宗施行尧舜“知人安民”、唐太宗“屈己从谏”的治国之道,得到神宗认可。

C. 吕公著识虑深敏。有人打算恢复残酷的肉刑,他提出不同意见,阻止了此事;朝廷要讨伐西夏,他立即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D. 吕公著重视吏治。他以侍读身份回朝廷后,通过分析新法颁布后产生的弊端,指出提拔正直官员的作用;其后,又点明设置谏员的必要性。

下载Word版试题
《宋史吕公著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

本题句意为:西夏囚禁了他们的国王, (宋朝趁机)将要大举征讨西夏。吕公著说:“问罪的军队,应当首先选择主帅,如果没有合适的人,不如不出兵。”

“幽”是动词,宾语是“其主”,“将”是副词,修饰“大举讨之”, 故从“主”和“将”中间断开,排除AC两项;“得”,是动词,宾语是“人”, 故在“人”后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释老,指释迦牟尼”表述错误,“释老”是释迎牟尼和老子的并称,亦指佛教和道教。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B项,“他趁机劝说神宗施行尧舜‘知人安民’、唐太宗‘屈己从谏’的治国之道”表述错误,“趁机劝说”错误,由第二段“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如此道乎?’帝日:‘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完、舜虽如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帝善其言’”可知,二人只是谈到尧、舜“知人安民”、唐太宗“屈己从谏”的治国之道,并没有趁机劝说。

故选B。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文言文参考译文:

吕公著字晦叔。从小嗜好学习,以至废寝忘食。凭恩荫补泰礼郎,登进士第。神宗即皇帝位,召吕公著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因论事被解除御史中丞的职务,回到经幄。吕公著原封不动地退回诏令说:“司马光因为履行职责而被罢免,这是让有言事职遗的人不能畅所欲言。”神宗把诏书直接交给门使,吕公著又说:“制命不由门下省,那么封驳的职遗,因我而废弃。希望治我的罪,以端正纪纲。”神宗告诉他说:“调动司马光官职的原因,是依赖他劝勉人们学习,不是因为言事的缘故。”吕公著不停地请求, (但)最终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

起用他执掌河阳,又召回朝廷,神宗悠闲时同吕公著谈论为治之道,于是涉及佛教、道教,吕公著问道:“尧、舜知道这些学说吗?”神宗说:“尧,舞难道不知?”吕公著说:“尧,舜虽然知道这些学说,但仅把知人和使百姓安居作为难事,所以成为尧、舜。”神宗又说唐太宗能用权术智谋驾驭臣下。吕公著回答说:“唐太宗的德行,是能使自己放下架子听从劝谏而已。”神宗对他的话表示赞许。不久,(与人)共同执掌枢密院事。有人打算恢复肉刑,建议取死囚试验割掉鼻子、砍掉脚的酷刑,吕公著说:“如果试了不死,那么肉刑就会实行了。”于是停止,西夏囚禁了他们的国王, (宋朝趁机)将要大举征讨西夏。吕公著说:“如果试了不死,那么,肉刑就会实行了。”于是停止。西夏囚禁了他们的国王, (宋朝趁机)将要大举征讨西夏。吕公著说:“问罪的军队,应当首先选择主帅,如果没有台适的人,不如不出兵。”等到出兵后,泰、晋民力大困,大臣们不敢说,吕公著多次陈述兴兵的害处。元丰五年,吕公著因病乞求离开职位。

哲宗即皇帝位,吕公著以侍读的身份返回朝廷,太皇太后派使臣迎接,询问他所想要说的,吕公著说:“先帝本意,把宽省民力作为第一要务。但建议的人以变法侵夺百姓为务,与自己意见不同的统统被排斥,因此日久而弊端更深,新法颁行而百姓更加国苦。果真能得到公允正直的人,谈论寻找天下的利弊,同心协力来做,应该不难。”又请求备置谏员,以广开言路。

元祐元年,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依据先帝的意愿,凡是打算变革却没来得及予以变革以及已经变革而未形成定例的——全部实行。百姓都认为便利。司马光去世,吕公著独自当权,所任命的官吏更都是当时挑选出的佼佼者。右司谏贾易因言事攻击别人短处直接诋毁朝廷大臣,将要披严厉责罚,吕公著替他说话,仅降为怀州知州。吕公著退朝对同事说:“谏言对问题的议论,对与不对不值得说。但皇上还年轻,担心今后有人进谀说惑乱,正要依赖左右诤臣,不能让国君经易厌恶敢说话的人。”众人没有不叹服的。

录入时间:2021-03-23 09: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