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明史·崔恭·列传第四十七》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主事。出理延绥仓储,有能声。以杨溥荐,擢莱州知府。内地输辽东布,悉贮郡库,岁久朽敝,守者多破家。恭别构屋三十楹贮之,请约计岁输外,余以充本府军饷,遂放遣守者八百人。也先犯京师,遣民兵数千入援。廷议城临清,檄发役夫。恭以方春民乏食,请俟秋成。居府六年,莱人以比汉杨震。

景泰中,超迁湖广右布政使。诸司供给,率取之民。恭与僚佐约,悉罢之。公安、监利流民擅相杀。恭下令愿附籍者听,否则迨秋遣归,众遂定。寻迁江西左布政使。司有广济库,官吏干没五十万,恭白于巡抚韩雍,典守者咸获罪。定均徭法,酌轻重,十年一役,遂为定例。

天顺二年,宁王奠培不法,恭劾之,削其护卫,王稍戢。迁右副都御史,代李秉巡抚苏、松诸府。按部,进耆老言利病,为兴革。与都督徐恭浚仪真漕河,又浚常、镇河,避江险。已,大治吴淞江。起昆山夏界口,至上海白鹤江,又自白鹤江至嘉定卞家渡,迄庄家泾,凡浚万四千二百余丈。又浚曹家港、蒲汇塘、新泾诸水。民赖其利,目曹家港为“都堂浦”。初,周忱奏定耗羡则例,李秉改定以赋之轻重递盈缩。其例甚平,而难于稽算,吏不胜烦扰。恭乃罢去,悉如忱旧。

吏部缺右侍郎,李贤、王翱举恭。遂召用。置劝惩簿,有闻皆识之。翱甚倚恭,转左,父忧起复。宪宗即位,乞致仕。不允。成化五年尚书李秉罢商辂欲用姚夔彭时欲用王概而北人居言路者谓时实逐秉喧谤于朝。时称疾不出,侍读尹直以时、概皆己乡人,恐因此得罪,急言于辂,以恭代秉。越五月,母丧归。服除,起南京吏部,劾罢诸司不职者数人。十一年春,命参赞机务。居三年,致仕。又二年卒。赠太子少保,谥庄敏。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成化五年/尚书李秉罢商辂/欲用姚蘷/彭时欲用王概/而北人居言路者/谓时实逐秉/喧谤于朝

B. 成化五年/尚书李秉罢商辂/欲用姚蘷/彭时欲用王概/而北人居言路者/谓时实逐/秉喧谤于朝

C. 成化五年/尚书李秉罢/商辂欲用姚蘷/彭时欲用王概/而北人居言路者/谓时实逐秉/喧谤于朝

D. 成化五年/尚书李秉罢/商辂欲用姚蘷/彭时欲用王概/而北人居言路者/谓时实逐/秉喧谤于朝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采用帝王纪年,如“正统元年”“景秦中”“天顺二年”等。帝王纪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的。

B. 杨震,为官清廉,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拒绝深夜送金者,这里所说的“四知”的深层含义就是要求人能诚意慎独。

C. 古时,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但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规定。例如,就官职而言,秦汉以前尊左,而明代尊右。

D. 服,丧服,以生者和死者血缘关系的远近分五种,叫做五服,包括大功、小功等。后来用是否出五服表家族关系的远近。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崔恭基管理有方,深得百姓爱戴,在莱州担任知府期间,将送给辽东的布匹按需预留,其他充作本府军饷。朝廷征调服劳役的人时,又能视情况为百姓争取权益。

B. 崔恭为官正直,不包庇不惧弹,在江西任职时,面对官吏贪污,他据实上报于巡抚,使掌管看守的人都受到了惩罚。后来面对宁王不守法,他也出面弹劾。

C. 崔恭进行革兴,重视水利治理。他巡视辖地,请年长有德者议论政治的利弊,进行革兴。与都督徐恭疏通常、镇等河流,免了险情的发生,使百姓获利。

D. 崔恭深得器重,死后谥为庄敏。宪宗即位时,他请求退休未被允许。两次丁忧,都是服丧期未满就被召回京起用。又被任命参赞机务,死后被追太子少保。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恭下令愿附籍者听,否则迨秋遣归,众遂定。

(2)置劝惩簿,有闻皆识之。翱甚倚恭,转左。

下载Word版试题
《明史·崔恭·列传第四十七》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C    3. D   

4. (1)崔恭下令愿意隶属户籍的就听从,不愿意的等到秋天遣送回去,众人于是安定下来。(2)(崔恭)设立奖惩簿,有所听闻都记录下来。王非常倚重崔恭,(崔恭)转任左侍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子意思是:明宪宗成化五年,尚书李秉被免官。商辂想用姚夔,彭时想用王概,而担任谏官的北方人,说启用彭时其实是在驱逐李秉,在朝廷上大声指责。

“尚书李秉罢”是被动句,意思是:尚书李秉被免官,应在“罢”后断开,“商辂”做下句的主语,排除AB;“谓时实逐秉”中,主语是“北人居言路者”,“谓”是谓语,“时实逐秉”是主谓句做宾语,“秉”是“逐”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就官职而言,秦汉以前尊左,而明代尊右”错误,就官职而言,秦汉以前尊右,而明代尊左。

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D项,“两次丁忧,都是服丧期未满就被召回京起用”错误,据“母丧归。服除,起南京吏部”可以看出,崔恭为母亲服丧,期满后才被起用。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崔恭下令愿意隶属户籍的就听从,不愿意的等到秋天遣送回去,众人于是安定下来。关键词:附籍,隶属户籍;否则,不愿意;迨,等到;遣归,遣送回去。

(2)(崔恭)设立奖惩簿,有所听闻都记录下来。王非常倚重崔恭,(崔恭)转任左侍郎。关键词:置,设立;劝惩,奖惩;识,记录;倚,倚重。

【点睛】1.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如盖追先帝之殊遇。

(2)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如: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注意其中的“乎”,有时通介词“于”,往往居于句中,如《醉翁亭记》中有“颓然乎其间者”;“焉”有时也居于句中,如《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

(3)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所欲有甚于生者。

(4)复音虚词有:且夫、若夫、乃父,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复音虚词大多位于一句话的开头,它们之前一般要断句。如: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向使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找名代,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和代词一般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再次出现是只提名不提姓。如:“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中的名词有“道、俗、天下”等,找出这几个名词,句子就断开了,为“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3.察对话,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然后进行断句。如:“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这里总共三句话,就能直接用“曰”断开的就有三处,其余的可根据名词标志断开,为“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依总分,定句读 在文言文中,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可以据此进行断句。如:“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乐乐宴乐损矣。”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是一个总分关系。

5.据修辞,定句读 文言文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互文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也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轻松地断句。

(1)顶真断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鸿门宴》)

(2)对偶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愿不期深浅/其于伤心。(《战国策》)

(3)反复断句:《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孰与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这几句话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可根据这一特点断句

6.辨句式,定句读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等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1)判断句式:“……者,……也”及其变式

(2)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3)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

(4)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其……耶”

参考译文: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明英宗正统元年考中进士,被授职户部主事。出朝管理延绥仓储,有能干的名声。因杨溥的推荐,被提拔为莱州知府。内地输送给辽东的布匹,全部贮存在郡中的仓库中,年月久了腐朽破烂,守仓库的人大多因为赔偿而家中破产。崔恭另外建了三十楹屋来贮存它,请求约计每年输送以外,剩下的用来充作本府的军饷,因此就遣散了守仓库的八百人。也先侵犯京城,他派遣数千民兵入京救援。朝廷讨论修筑临清城,用檄文征召服劳役的人。崔恭认为正值春天,百姓缺乏粮食,请求等到秋天收获以后完成。在官府六年,莱地人把他比作汉代的杨震。

明代宗景泰年间,崔恭被破格提拔为湖广右布政使。各部门的供给,都是从老百姓那里取得来的。崔恭与同僚佐臣约定,全部废除它们。公安、监利的流亡百姓擅自互相搏杀。崔恭下令,愿意隶属户籍的游民听从自便,不愿意的等到秋天再遣送回去,众游民于是安定了下来。崔恭不久被提升为江西左布政使。官署有广济库,官吏贪污了五十万,崔恭向巡抚韩雍禀告,掌管、看守的人都被判有罪。崔恭设定均徭法,斟酌轻重,十年服役一次,从此成为定例。

宋英宗天顺二年,宁王朱奠培做了不守法的事,崔恭弹劾他,削去他的护卫,宁王才稍稍收敛。崔恭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代替李秉巡视苏、松等府。巡查属地,引进年老德高的人讨论政治的利弊,进行兴办和革除。与都督徐恭疏通仪真的漕河,又疏通常、镇等河,避免了长江险情的发生。后来,崔恭又大规模治理吴淞江。从昆山夏界口起,到上海白鹤江,又从白鹤江到嘉定卞家渡,直到庄家泾,功疏通浚一万四千二百余丈。又疏通曹家港、蒲汇塘、新泾诸水。老百姓依靠水运获得便利,都把曹家港看作“都堂浦”。起初,周忱上奏定立收取耗损的规则,李秉改定为按照赋税的轻重而相应增减。这一规则很公平,但难于计算,官吏不胜烦扰。崔恭于是废除,都按照周忱的旧制。

吏部右侍郎空缺,李贤、王翱推举崔恭。于是崔恭被召入朝廷使用。崔恭设立“劝惩簿”,有所听闻都记录下来。王翱非常依仗崔恭,将他调任左侍郎,在崔恭父亲去世服丧期未满就命他回京起用。明宪宗即位,崔恭请求退休。没有得到允许。明宪宗成化五年,尚书李秉被免官。商辂想用姚夔,彭时想用王概,而担任谏官的北方人,说启用彭时其实是在驱逐李秉,在朝廷上大声指责。彭时称病不上朝,侍读尹直因为彭时、王概都是自己的老乡,担心因此获罪,急忙告诉商辂,用崔恭代替李秉。过了五个月,崔恭因母亲去世回家。服丧期满,(崔恭)(被)起用为南京吏部,弹劾罢免各部门不称职的人(有)几个。成化十一年春,朝廷命令崔恭参谋协助机务。在职三年,崔恭退休。又过两年,崔恭去世。赠太子太保,谥号庄敏。

录入时间:2021-03-24 09: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