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师说·韩愈》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故无贵无贱  无:没有                     B. 君子不齿                不齿:看不起

C. 郯子之徒      徒:类                       D.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闻:懂得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受业,即“授业”,教给学业。“业”指儒家经典,如《诗》《书》《礼》《易》《春秋》等。

B.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C.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D. 六艺,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1段提出了择师标准,那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老师。

B. 第2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三组对比,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学习和耻于求师的恶劣风气。

C. 第3段用例证法,以孔子向他人学习为例,意在阐明“弟子不必不如师”的道理。

D. 第4段作者交待了写作此文的缘由,肯定了“李氏子蟠”的好学、博学和他“行古道”的做法。

4. 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下载Word版试题
《师说·韩愈》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D    3. C   

4. (1)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用得着管他的年龄比我大(在我之前出生)还是比我小(在我之后出生)呢?

(2)不被时俗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践行古人从师之道,写了《师说》来送给他。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迁移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是故无贵无贱”意为“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意为“无论”。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六艺,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理解错误,文中“六艺”指的是六书,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儒家经书,而不是六种基本技能。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阐明‘弟子不必不如师’的道理”分析错误。第3段用例证法,以孔子向他人学习为例,意在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师”,学习;“庸”,岂、哪;“年”,年龄。

(2)中,“不拘于时”,“于”表被动;“嘉”,赞许;“古道”,古人从师之道;“贻”,赠给。

【点睛】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用得着管他的年龄比我大(在我之前出生)还是比我小(在我之后出生)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老师)。(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不知句读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能解惑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等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等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同行,那么(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被时俗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践行古人从师之道,写了《师说》来送给他。

录入时间:2021-03-24 09: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