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后汉书·虞诩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早孤。诩年十二,能通《尚书》,孝养祖母。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议者咸同。诩闻之,乃说李修曰:“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弃之非计。”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邓骘以诩异其议,欲以吏法中伤诩,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诩曰:“得朝歌何衰!”诩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及到官,募求壮士,得百余人,使入贼中,遂杀贼数百人,又遣缝者佣作贼衣,以蜂缕缝其裾,有出入市里者辄禽之。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羌寇武都,迁诩为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钞旁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诩因出城奋击,多所杀伤。明日,悉阵其众,今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遣兵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斩获甚众,贼由是败散,郡遂以安。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

(节选自《后汉书·虞诩传》)

1. 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A. 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议者咸同。

B. 邓骘以诩异其议,欲以吏法中伤诩。

C. 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

D. 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B. 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C. 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D. 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虞诩聪慧有才,为养祖母辞荐举。虞诩早年通晓《尚书》,国相欲任用他为属史,他因要赡养祖母而推辞;为祖母守丧期满后,应李修征召拜郎中。

B. 虞诩位卑忧国,不畏权贵敢力争。虞诩对大将军邓骘欲弃凉州的说法提出异议,得到李修认可:四府公卿再次商议时,虞诩能力排众议,终获赞同。

C. 虞诩不避艰险,巧用妙计终平乱。虞诩被派到动荡多年的朝歌任职,他毫不畏惧,赴任后招纳人才,施以妙计抓捕叛匪,朝歌之乱最终得以平息。

D. 虞诩精于谋略,善用兵法智退敌。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虞诩用惑敌之法,让羌军不知其数而军心动摇,又趁其兵退破敌,终使武都郡恢复安定。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遣缝者佣作贼衣,以绛缕缝其裾,有出入市里者辄禽之。

(2)诩计贼当退,乃遣兵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

下载Word版试题
《后汉书·虞诩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A    3. B   

4. (1)(虞诩)又派遣会缝纫的人替贼人做衣服,用彩色丝线缝在他们衣襟上,有带标志出入市里的贼,官兵就捕捉住他们。

(2)虞诩算准了羌贼会撤退,于是派兵在羌贼逃走的路上设下埋伏。羌贼果真疯狂奔溃,伏兵趁机袭击他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A项,“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议者咸同”的意思是大将军邓骘想放弃凉州,集中力量对付北部边境的敌人,于是召集公卿开会商议,与会的人都赞同邓骘的看法。其中,北边:古义是北方边境,今义是北方。

B项,“邓骘以诩异其议,欲以吏法中伤诩”的意思是邓骘因为虞诩反对了他的意见,想利用吏法诬陷虞诩。其中,中伤:古今义都是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

C项,“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的意思是虞诩马上停军不进,公开扬言“上书请兵,等援兵到了再前进”。其中,宣言:古义是公开宣告,今义是发表言论,表达意见或者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D项,“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的意思是虞诩率全军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更换衣服,回转几周。其中,贸易:古义是轮换,今义是指买卖或交易行为的总称,通常指以货币为媒介的一切交换活动或行为。

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首先通览语段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语意。文中画线部分叙述的是虞诩击退羌军的情形,可以翻译为“虞诩命令军中不发强弩,只悄悄发射些小弩。羌兵以为矢力弱,不能达到,于是集中兵力攻城。虞诩再让士兵用二十个强弩齐射,射无不中,羌兵大为震惊,就撤退了”。

第一,根据语意,“使强弩勿发”的意思是不发强弩,整体作“军中”的宾语,中间不应该断开。据此,可以排除B、D两项。

第二,根据语意,“射”和“发”在句中都是动词,两个动词不能连用,中间应该断开。据此,可以排除C项。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虞诩能力排众议”错误,根据原文“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可知在四府会议上提出虞诩观点是应该是李修;而且没有“众议”,只是大家惧怕邓骘的威势,附和而已,不能称虞诩“力排从议”。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1)翻译时注意得分点:“缝者”,会缝纫的人;“佣”,雇佣;“绛”,深红色;“缕”,细线;“裙”,古指下裳,古代男女都有下裳;“辄”,就;“禽”,通“擒”,捕捉;“又遣缝者佣作贼衣,以绛缕缝其裾,有出巿里者辄禽之”,省略句,正常语序是“(虞诩)又遣缝者佣作贼衣,(缝者)以绛缕缝其裾,(贼)有出巿里者(官兵)辄禽之”。

(2)翻译时注意得分点:“计”,计划、考虑;“候”,等候;“走路”,逃奔之路、逃走之路;“候其走路”,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伏兵)(于)走路候其”;“虏”,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大奔”,溃败;“因”,趁机;“掩击”,袭击、冲杀;“因掩杀”,省略句,正常语序是“(伏兵)因掩击(虏)”。

【点睛】文言文翻译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翻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

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

 

参考译文: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幼年即成孤儿。虞诩十二岁就能读懂《尚书》,他(还)孝养祖母。国相十分赞赏他,想要他做属官。虞诩推辞说:“我祖母九十岁了,没有我,再无人奉养了。”国相才没叫他去。后来祖母去世了,服丧期满。虞诩被征召入太尉李修府,授郎中一职。永初四年,羌胡作乱,蹂躏并州、凉州。大将军邓骘认为军事紧张,不能兼顾,想放弃凉州,集中力量对付北部边境的敌人,于是召集公卿开会商议,与会的人都赞同邓骘的看法。虞诩听了这种说法,就对李修说:“现在羌胡所以不敢入侵三辅,是因为凉州在他的后方,是他的心腹之患啊!放弃凉州不是好计策。”李修认为虞诩说得对。再召集三辅四府商议此事时,大家都认同虞诩的观点。邓骘因为虞诩反对了他的意见,想利用吏法诬陷虞诩,后来朝歌贼寇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连年不散,州郡不能禁止。于是以虞诩为朝歌长。一些旧友不无遗憾地对虞诩说:“去朝歌真倒楣!”虞诩笑着说:“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这是我的本份。不遇盘曲的根、错乱的节,哪能识别利器呢?”虞诩一上任就募求壮士,共得一百余人,虞诩使他们混入贼人之中,于是借机杀贼数百人。虞诩又派遣会缝纫的人替贼人作衣服,用彩色丝线缝在他们衣襟上,有带标志出入市里的贼人,官兵就捕捉住。贼众因此惊骇走散,都称道虞诩如神明。后来羌兵入侵武都,朝廷升任虞诩为武都太守。(在虞诩上任时)羌人率几千人,在陈仓崤谷间拦阻虞诩,虞诩马上停军不进,公开扬言“上书请兵,等援兵到了再前进”。羌人听到这个消息,就分兵抢劫其他县城。虞诩借着羌军分兵的机会,日夜进发,加倍前行百余里。(在行军途中)虞诩让军士每人各作两灶,一天后再增加一倍。羌兵不敢追赶,虞诩到达武都郡,士兵却不满三千人,而羌军有一万多人。他们围攻赤亭数十天。虞诩命令军中不发强弩,只悄悄发射些小弩。羌兵以为矢力弱,不能达到,于是集中兵力攻城。虞诩再让士兵用二十个强弩齐射,射无不中,羌兵大为震惊,就撤退了。虞诩趁机出城追击,杀伤很多羌兵。第二天,虞诩率全军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更换衣服,回转几周。羌军不知虞诩有多少兵力,更加恐惧。虞诩算准了羌贼会退,于是派士兵设下埋伏,在羌贼逃走的路上等候。羌人果真疯狂奔溃,伏兵突然袭击。大破敌人,斩获很多。羌贼因此败散,从此以后,武都郡里得到安宁。永和初,虞诩升尚书令,因公事免官。朝廷想念他忠诚,再次征召,虞诩却去世了。

录入时间:2021-03-24 09: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