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兆京传·侯方域》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汤兆京传 (侯方域) ①汤公名兆京,字伯闳,宜兴人也。为孝廉,有族人抵法者,赂以田,求为解之,不应。既而察其诬,乃力为解,而却其田。壬辰,登进士第,官丰城令。丰城岩邑,公下车期月,立变其俗。有巨盗范绍九者,劫掠袁、临、吉、赣之间。令之左右皆其耳目,辄捕辄先闻。公则密计,而单骑掩之,擒绍九,豫章数千里之患以平。报最,征拜御史。 ②神宗帝将杀建言御史曹学程,命公临决。公争曰:“学程不当死。必杀学程,臣愿同日死。”沈相国一贯倾其同官沈鲤大兴妖书狱,为罗织计,属会审。公独以其事坐曒生光,狱得解。又尝特疏请福王之国,寝夺嫡谋。 ③公为人孝谨和易事父母常为孺子欢与乡人言讷讷不出口尤不与公府事。乡人皆曰:“汤公,长者。”及居御史,则慷慨言天下事,数面折廷诤。尝论柄相烦,天子谴责,同事者惶恐喘息汗下,公意气自如。或今日谴责,而明日更言之。公父家居,叹曰:“吾儿向循循书生,今乃能强项如此哉!” ④初,汤宾尹有盛名,群小欲拥戴之为相。宾尹尤鸷悍,阴制朝权。京察未榜之前一日,犹聚其党招呼,思有所挟持。迨明,公独袖出一单于吏部堂,罗列宾尹狼戾状。当事者错愕,公昂首曰:“今察典欲黜幽,宾尹不黜,谁当黜者?”宾尹故不识公,一日朝会,问人曰:“孰为汤伯闳?”人指示之,宾尹悚然。既废而叹曰:“吾目中空无人,向独睹汤公意动,今果为所中矣。” ⑤先是,沈一贯欲杀天下贤士大夫,分立门户,报复私怨。传至宾尹,为高弟子,卒未及有所为而败。其后,屡起屡仆。又四十年,至思宗任温体仁,其党始得志。则前此持之者,公力也。公以论太宰赵焕擅权,挂冠归,病卒,年五十。后天子知其贤,常思之,赠官太仆卿。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公下车期月 (2)京察未榜之前一日 2.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而单骑掩之 A遮蔽 B.袭击 C.抹杀 D.关闭 (2)寝夺嫡谋 A阻止 B.罢免 C.丑陋 D.睡卧 3. 请用“/”为第③段划线部分断句。 公为人孝谨和易事父母常为孺子欢与乡人言讷讷不出口尤不与公府事 4. 将第④段画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迨明,公独袖出一单于吏部堂,罗列宾尹狼戾状。当事者错愕,公昂首曰:“今察典欲黜幽,宾尹不黜,谁当黜者?” 5. 简析第⑤段“又四十年”在文中的作用。 6. 根据①②③段相关事迹,概括汤兆京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汤兆京传·侯方域》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1)上任(2)张榜公布 2. (1)B(2)A 3. 公为人孝谨和易/事父母常为孺子欢/与乡人言讷讷不出口/尤不与公府事。 4. 等到第二天早上,汤兆京从袖中拿出一张纸交给吏部堂,上面罗列了汤宾尹如狼狠戾的行状,主事的人十分错愕,汤兆京抬头说:“现在察典要罢黜人,不罢黜汤宾尹,又该罢默谁? ” 5. 以温体仁及其党人,突出汤兆京的勇于直谏。 6. 不徇私情、有谋略、勇于劝谏、直言不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公下车期月”是说“汤公上任满一个月”,“下车”:上任。 “京察未榜之前一日”是说“京官考核结果尚未张榜公布的前一天”,“榜”:张榜公布。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1)“而单骑掩之”是说“(安排)一名骑兵突袭范绍九”,“掩”:突袭,袭击。 故选B。 (2)“寝夺嫡谋”是说“平息了(福王)废长立储的阴谋”,“夺”:废止,阻止。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孝谨和易”是对“公为人”的评价,其后要断开;“常为孺子欢”是对汤公“事父母”的情形的描述,其后要断开;“讷讷不出口”是对汤公“与乡人言”的情形的描述,其后要断开;“尤”字表递进,其引导的内容和上一句构成递进关系。故断句为“公为人孝谨和易/事父母常为孺子欢/与乡人言讷讷不出口/尤不与公府事”。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汤公为人孝顺恭谨谦和平易,侍奉父母为讨其欢心常常表现得像孩子一样,和乡人说话时则言辞迟钝不善表达,尤其不参与公府的事情”。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迨明”应理解为“等到第二天早上”;“袖”是名词作状语,应理解为“从袖中”;“状”应理解为“行状”;“当事者”应理解为“主事的人”;“黜幽”,应理解为“罢黜考绩劣下的官员,罢黜人”。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等。 文中提到“又四十年,至思宗任温体仁,其党始得志。则前此持之者,公力也”,可见,作者是以温体仁及其党人的行为,突出汤兆京的正直和勇于直谏的品格。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 “求解不应”对应内容为“有族人抵法者,赂以田,求为解之,不应。既而察其诬,乃力为解,而却其田”,可见汤兆京非常正直,不徇私情;“擒范绍九”对应内容为“公则密计,而单骑掩之,擒绍九”,可见汤兆京非常有谋略,攻其不备;“争不杀曹”对应内容为“神宗帝将杀建言御史曹学程,命公临决。公争曰:‘学程不当死。必杀学程,臣愿同日死。’” 可见汤兆京勇于直谏;“面折廷诤”对应内容为“及居御史,则慷慨言天下事,数面折廷诤。尝论柄相烦,天子谴责,同事者惶恐喘息汗下,公意气自如”,可见汤兆京性格耿直,直言不讳。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汤公名兆京,字伯闳,是江苏宜兴县人。(汤公)做孝廉的时候,有犯法的族人,用田地贿赂汤公,请求他为自己解决此事,汤公没有答应。不久以后查明那位族人是被诬陷的,就极力为他解罪,而拒绝他所奉送的田地。壬辰年考中进士,任丰城县令。丰城是一座地势险要的城邑,汤公上任满一个月,立刻改变了当地的民风。有一名大盗范绍九,把都村当作巢穴,在袁州、临州、吉州、赣州四州之间劫掠百姓,各地县令的身边,都是他的耳目,一有抓捕的消息范绍九总会事先得知,汤公就秘密筹划,(安排)一名骑兵突袭范绍九,擒住了范绍九,整个江西数千里之地的祸患得以平定。因上报治绩第一,被朝廷征召入京授任御史。 神宗皇帝要杀建言御史曹学程,命令汤公亲自裁决,汤公谏诤说:“曹学程不应该死,如果一定要杀曹学程, 我甘愿同日赴死!”首辅沈一贯陷害次辅沈鲤大兴妖书狱,为了罗织罪名,交付会同审理。汤公只根据相关事情治罪曒生光,案件得以解决。汤公又曾专门上疏请求福王回到封地,平息了(福王)废长立储的阴谋。 汤公为人孝顺恭谨谦和平易,侍奉父母为讨其欢心常常表现得像孩子一样,和乡人说话时则言辞迟钝不善表达,尤其不参与公府的事情。同乡的人都说:“汤公,是忠厚长者。”等到官居御史时,却意气激昂地评说天下大事,多次当面批评指责、当廷谏诤。曾经议论当朝首辅,同僚们都惊恐不安屏息冒汗,汤公却神态自然。有时候今日谴责,到了第二天又提起。汤公的父亲在家闲居的时候,慨叹道:“我儿子过去是个遵规守矩的书生,现在竟然可以这样刚强不屈!” 起初,汤宾尹名望很大,众多小人想要拥戴他做内阁首辅。汤宾尹特别凶狠强悍,他暗地控制朝政大权,京官考核结果尚未张榜公布的前一天,仍然聚集党羽下达指示,想对控制朝政有所要挟。等到第二天一早,汤公在吏部大堂独自从袖子里取出一张纸,上面罗列了汤宾尹贪暴凶残的罪行,主持考核的官员惊愕不已,汤公昂着头说:“汤宾尹如果不被罢免,谁是应当被罢免的人!”汤宾尹因为不认识汤公,一天朝会的时候,问别人:“谁是汤伯闳?”那人只给他看,汤宾尹显出畏惧的神情。汤宾尹被罢免后慨叹道:“我目中无人,从前只察探汤公心中的动向,而今果然被他扳倒了!” 此前,沈一贯想要杀害天下的贤士大夫,来分立门户,报复私人恩怨。传至汤宾尹,为高弟子,最终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就失败了。那以后,其党羽又多次兴起多次失败。又过了四十年,到思宗任用温体仁,其党羽才得志。而在此之前主持公正的,靠的是汤公的力量。汤公因为谏诤太宰赵焕专权,辞官回乡,病故,终年51岁。后来天子明白他是个贤臣,常常想到他,追赠他为太仆寺卿。 |
||||||||||
录入时间:2021-03-25 09:1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