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古代中国的一把钥匙·晁福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必然要关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两大层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影响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制度的创建和运行是其中的关键,因而制度史研究是认识古代中国的一把钥匙。 ②“制”和“度”两个字,虽然在上古文献及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里面就可以见到,但将它们合在一起,形成“制度”这个概念则比较晚,可能是在战国秦汉时期。当然,有的文献认为黄帝创建制度,也有文献认为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都在制定制度。 ③制度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在社会生活中,大至国家行政,小到民众日常,无不与制度相关。我国古代有识之士对此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说,治国须有“絜矩之道”。所谓 “絜矩”,就是规矩制度。宋代的思想家朱熹说:“如礼乐刑政,文为制度,触处都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引当时人的说法认为:“天下之大,兆民之众,须有规矩制度,使各守其分”。 ④制度的创建,往往是那个时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根据人民群众实践和社会发展实际反复研判权衡的结果。例如,周代以礼乐文明著称,其礼乐制度主要保存于“三礼”之中。《周礼》讲王朝官制和政治制度,《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礼记》则阐释各种礼仪制度的精神和意义。 ⑤制度是经过长期社会实践形成的,有些制度可以运行数百年之久而无大的变动,主要原因是其顶层设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源起、发展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适应社会选拔人才的需要,是古代中国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相比之前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科举制度对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而言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所以尽管其弊病不少,但运行了上千年之久。 ⑥还有一些重要制度必须依照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所谓“世异事变,治国不同,不可不察也。夫制度损益,此古今之不必同者也。”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许多诸侯国都在进行的“变法”,实际上就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制度变革。拿著名的商鞅变法来说,其核心内容就是以国家授田制代替传统的井田制、以军功爵制代替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如果对于这些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制度变革没有认识,要了解当时社会的巨大变革是不大可能的。 ⑦王国维认为:“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这是一个很精辟的观点。制度是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展实践、发展理念的结晶,认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了解其制度可以说是最佳门径。 (选自晁福林《认识古代中国的一把钥匙》《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济基础受到上层建筑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是制度的创建和运行。 B. 从上古文献、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看到,战国秦汉时期终于形成“制度”这个概念。 C. 朱熹、王夫之等古代的有识之士对制度的普遍性、重要性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 D. 以礼乐文明著称的周代,其礼乐制度大多保存于《周礼》《仪礼》《礼记》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文章开篇谈及制度史的研究,接着介绍了制度的产生、概念及其普遍性和重要性。 B. 文章分别从制度的保持与改变两方面,论证了制度在运行中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C. 文章末段引用王国维的观点是为了证明了解社会制度是认识社会发展的最佳途径。 D. 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如第5段,先提出观点再举例证明,增强了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反复研判、权衡人民群众实践和社会发展实际,才能创建出符合时代的制度。 B. 科举制度是相对而言比较公平的选拔制度,因此,它虽不完美却运行了很长时间。 C. 商鞅变法发生在社会形态产生根本变革时期,可知当时诸侯国大都在进行“变法”, D. 如果对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有了深刻认识,就能大致了解当时社会发展状况。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认识古代中国的一把钥匙·晁福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战国秦汉时期终于形成‘制度’这个概念”错误,原文第二段是说“形成‘制度’这个概念则比较晚,可能是在战国秦汉时期”。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没有介绍制度的概念。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项,“发生在社会形态产生根本变革时期”“可知当时诸侯国大都在进行‘变法’”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这一时期许多诸侯国都在进行的‘变法’,实际上就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制度变革。拿著名的商鞅变法来说,其核心内容就是以国家授田制代替传统的井田制、以军功爵制代替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商鞅变法并不是发生在社会形态产生“根本变革”时期,诸侯国的变法更无法从商鞅变法发生在社会形态产生根本变革时期推论得出。 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
|
录入时间:2021-02-02 11:5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