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将军王去荣以私怨杀本县令•第二百一十九卷》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将军王去荣以私怨杀本县令,当死。上以其善用炮,敕免死,以白衣于陕郡效力。中书舍人贾至不即行下,上表,以为:“去荣无状,杀本县之君。《易》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若纵去荣,可谓生渐矣。议者谓陕郡初复,非其人不可守。然则他无去荣者,何以亦能坚守乎?陛下若以炮石一能即免殊死,今诸军技艺绝伦者,其徒实繁。必恃其能所在犯上复何以止之,若止舍去荣而诛其余者,则是法令不一而诱人触罪也。今惜一去荣之材而不杀,必杀十如去荣之材者,不亦其伤益多乎!夫去荣,逆乱之人也,焉有逆于此而顺于彼,乱于富平而治于陕郡,悖于县君而不悖于大君欤!伏惟明主全其远者、大者,则祸乱不日而定矣。”上下其事,令百官议之。 ②太子太师韦见素等议,以为:“法者天地大典,帝王犹不敢擅杀,是臣下之权过于人主也。去荣既杀人不死,则军中凡有技能者,亦自谓无忧,所在暴横。为郡县者,不亦难乎!陛下为天下主,爱无亲疏,得一去荣而失万姓,何利之有!于律,杀本县令,列于十恶。而陛下宽之,王法不行,人伦道屈,臣等奉诏,不知所从。夫国以法理,军以法胜;有恩无威,慈母不能使其子。陛下厚养战士而每战少利,岂非无法邪!今陕郡虽要,不急于法也。有法则海内无忧不克,况陕郡乎!无法则陕郡亦不可守,得之何益!而去荣末技,陕郡不以之存亡;王法有无,国家乃为之轻重。此臣等所以区区愿陛下守贞观之法。”上竟舍之。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九卷》 1.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上以其善用炮,敕免死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 B. 悖于县君而不悖于大君欤 不拘于时,学于余 C. 王法有无,国家乃为之轻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得一去荣而失万姓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上下其事”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 籍吏名,封府库,而待将军 C. 项伯杀人,臣活之 D.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3. 下列句子中与“何利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古之人不余欺也 B. 蚓无爪牙之利 C. 覆之以掌,虚若无物 D. 甚矣,汝之不惠 4. 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必恃其能所,在犯上复,何以止之! B. 必恃其能,所在犯上,复何以止之! C. 必恃其能所在,犯上复何,以止之! D. 必恃其能所在犯,上复,何以止之! 5. 下列有关两位大臣劝谏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至引用《易经》的原话,增强说服力。 B. 韦见素巧用类比法,让说理更生动透彻。 C. 两人都未从合适角度切入,故谏言未果。 D. 两人都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增强思辨性。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资治通鉴•将军王去荣以私怨杀本县令•第二百一十九卷》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B 3. A 4. B 5.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要积累、熟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A项,“上以其善用炮,敕免死”的意思是肃宗因为他善于使用石炮,下敕书免其死罪。其中,以:介词,因为,表原因。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的意思是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其中,以:介词,因为,表原因。 B项,“悖于县君而不悖于大君欤”的意思是逆乱于县令而不逆乱于天子呢。其中,第一个“于”:介词,对于。 “不拘于时,学于余”的意思是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其中,第一个“于”:介词,表被动。 C项,“王法有无,国家乃为之轻重”的意思王法的有无,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其中,乃:副词,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意思是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其中,乃:文言副词,竟,竟然。 D项,“得一去荣而失万姓”的意思是保全了一个王去荣而失掉天下的百姓。其中,而:连词,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意思是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其中,而:连词,表递进。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上下其事’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和用法。 “上下其事”的意思是皇上把这件事下达给百官。其中,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下达。 A项,“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的意思是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雨水也一直向下流。其中,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B项,“籍吏名,封府库,而待将军”的意思是对官吏百姓登记造册,封闭了府库,而等待将军的到来。其中:籍,名词作动词,登记造册。 C项,“项伯杀人,臣活之”的意思是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其中,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救活。 D项,“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的意思是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其中,第一个“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判断和理解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与‘何利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特殊句式现象设题,然后根据文言句式的归类确定选项。 “何利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有何利”,意思是有什么利益呢!其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A项,“古之人不余欺也”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古之人不欺余也”,意思是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B项,“蚓无爪牙之利”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蚓无利爪牙”,意思是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其中,“之”是定语前置的标志。 C项,“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以掌覆之,虚若无物”,意思是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 D项,“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意思是你太不聪明了。 故选A。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首先通览语段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语意。第①段画线部分叙述的是中书舍人贾至劝谏肃宗不要赦免王去荣的一项理由,可以翻译为“这些人必定依仗他们的技能,在各地犯上作乱,又怎么制止他们呢?”。 第一,“所在”为所字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项。 第二,“犯上”指触犯长辈或上级,旧也指冒犯或违抗朝廷,为固定搭配,中间不应该断开,据此可以排除D项。 第三,“何以”是文言特殊句式中的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以何”,中间不应该断开,据此可以排除C项。 故选B。 【5题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分析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本题要求选择“下列有关两位大臣劝谏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将军王去荣因为私仇杀了本县县令,按罪应当处死。肃宗因为他善于使用石炮,下敕书免其死罪,让他作为一名普通战士在陕郡效力。为此,中书舍人贾至和太子太师韦见素上书肃宗,劝谏肃宗不能因一人而废了国家法度。综合来看,在劝谏中,两人都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肃宗下敕书免王去荣死罪可能产生的后果。其中,中书舍人贾至还引用了《易经》关于“臣子杀死君主,儿子杀死父亲”的论述的原话,增强了上书的说服力,以求改变肃宗的做法;而太子太师韦见素则巧用类比法,用母亲管教儿子、皇帝重赏将士的例子作类比,增强了上书的生动性,使说理更加透彻易懂。两个人的上书选用角度合适,说理透彻,有理有据,有力有度,但最后肃宗固执己见,还是赦免了王去荣。 故选C。 【点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 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 参考译文: 将军王去荣因为私仇杀了本县县令,按罪应当处死。肃宗因为他善于使用石炮,下敕书免其死罪,让他作为一名普通战士在陕郡效力。中书舍人贾至没有立刻颁下敕书,上表认为:“王去荣行为不端,杀死本县的长官。《周易》说:‘臣子杀死君主,儿子杀死父亲,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原因,而是长久演变的结果。’如果赦免了王去荣的罪,就是放纵此种行为,使恶人萌生这种邪念。有人认为陕郡刚刚收复,没有王去荣难以坚守。然而其他的郡县没有王去荣这样的人,为何也能坚守?陛下如果因为善于使用石炮这一种技能就免除一个人的死罪,那么现在各军中有绝技的士卒实在太多了。这些人必定依仗他们的技能,在各地犯上作乱,又怎么制止他们呢?如果只是赦免王去荣的罪而杀掉其他的人,那就是法律没有准则而诱人犯罪。现在如果怜惜一个王去荣的才能而不杀,以后必定要杀掉十个这样像王去荣一样有才能的人,那样伤害的人不是更多了吗?这个王去荣实在是一个逆臣贼子,怎么能够在这里为逆而在那里恭顺,在富平作乱而在陕郡治安,逆乱于县令而不逆乱于天子呢!真诚地希望陛下作为贤明的君主能从长远和大处考虑,那么祸乱不久就可以平定。”肃宗把这件事下达百官,让他们发表意见。 太子太师韦见素等人认为:“法律是天下的根本大法,作为帝王都不敢随意杀人,而王去荣竟敢擅自杀人,这是臣下的权力超过君主。王去荣既然犯了杀人罪而不处死,那么军队中凡是身怀一技一能的人都会自认为无所顾虑,在各地横行为暴。那些做郡县官的不就很难治理了吗?陛下作为天下的君主,对人的爱应当没有亲疏之分,如果那样做,保全了一个王去荣而失掉天下的百姓,有什么利益可言呢!按照刑律,杀本县县令属于十恶之罪。而陛下却要加以赦免,致使王法不能施行,人伦道德不能伸张,我等奉行诏书,实在难以服从。国家要以法律来治理,军队要严格执行军令才能取得胜利。如果只用恩惠而无威权,就是慈祥的母亲也不能说动他的儿子。陛下重赏战士,但每当作战时却少能取胜,难道不是因为执行军法不严吗?现在陕郡虽然要紧,但也没有执行国家的法令急迫。如果有法必依,则天下不愁不能够平定,何况一区区陕郡!如果无法无天,就是陕郡也难以守住,得到它又有什么益处呢!何况王去荣不过有一点雕虫小技,陕郡不会因为有他无他而存亡。而王法的有无,才是国家的根本所在。我们都衷心地希望陛下遵守贞观年间制定下来的法律。”但肃守竟不听臣下的意见,赦免了王去荣。 |
|
录入时间:2021-03-26 09:1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