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王承博》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大数据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巨量可利用的碎片资源。大数据时代的资源环境被寓意为一堆杂乱无章、排列无序的知识碎片。面对无限碎片信息构建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破。学习者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复杂多变的大数据环境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 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上网人数迅猛增加,带动了“平民文化”的兴起。大量的网民组成了微资源开发的主力军。在网络世界里,专家、学者、普通大众、政府官员之间消除了权威界限。人人都有发言权,创造了互联网领域巨量的微资源。这些微资源相对于书籍、报刊等,其资源间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知识,严重阻碍了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在一些专业学科领域,诞生了专业开发团队,他们开发了“微课”“微视频”等大量微资源。这些资源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③大数据时代促使了新媒体的诞生,新媒体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高效便利的条件。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的概念,在一定时期,总有一种媒体占主导地位。”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态,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是指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如数字广播、数字报纸等媒介。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出现,为随时随地上网提供了便利,使学习者过去无法利用的“闲置”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工作或生活之余,休闲或坐公交、地铁途中,利用移动媒体,学习者进行有意识的碎片化学习,久而久之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零碎时间”。 ④碎片化时间内获取的知识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单个碎片知识的价值并不高,需要学习者利用思维意识对其“再加工”。“再加工”是碎片化知识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大数据时代解决知识碎片化之道是帮助学习者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碎片知识犹如人体各个部件,脱离了知识体系这个生命整体,任何部件都会失去原有意义。 ⑤如何将碎片化知识与已有知识融合,建构新知识体系?在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利用新媒介挖掘碎片知识并对其进行整理、剔除、汲取、加工等操作,实现知识碎片到有意义的知识重组,并完成知识点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此过程中,整理主要是指对碎片知识的归类与管理,剔除主要依据个体经验,去掉对个体新知识体系建构无意义的知识碎片。在整理与剔除过程中,也要汲取新的知识作为补充。 (摘编自王承博等《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数据时代里,人们需要改变思维方式来顺应社会发展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 B. 网络世界中,微资源数量丰富,这既为碎片化学习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挑战。 C. 只要利用好新媒体,人们便能很好地利用“闲置”时间,轻松完成碎片化学习。 D. 从碎片化知识到有意义的知识点重组,“再加工”是其中的必经环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主要从“碎片化学习产生的条件”和“碎片化学习内在机制”两方面展开论述。 B. 阐述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是本文对“碎片化学习”研究分析的一个重要论述前提。 C. 第三段熊教授的言论,阐述了新媒体概念的内涵及特点,增强了文段论证的说服力。 D. 第五段承接第四段,针对“学习者建构新知识体系”的方法给出指导和建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大数据提供了巨量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所以需要打破传统的“系统化”学习模式。 B. 知识碎片化本身不利于知识的系统化,但学习者们可以通过归类、管理、筛选等方法利用这些知识。 C. 大数据时代,学习者既应该享受碎片化知识的乐趣,也可以通过“再加工”建立新知识体系。 D. 面对同样一堆知识碎片,通过整理、剔除等操作,每人都能获得同样的新知识体系。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王承博》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C项,“只要利用好新媒体……轻松完成碎片化学习”说法错误,原文“需要学习者利用思维意识对其‘再加工’”说明: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我学习意识也很重要,并非仅依靠“一些新媒体”就能“轻松”完成碎片化学习。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第三段熊教授的言论,阐述了新媒体概念的内涵”说法不符合文意。熊教授言论并未阐述新媒体概念的内涵。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A项,强加因果,按照原文,“需要打破传统的‘系统化’学习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化社会中出现了“杂乱无章、排列无序的知识碎片”,而非“巨量的学习资源”。 C项,“学习者既应该享受碎片化知识的乐趣”说法无中生有。原文表明“单个碎片知识的价值并不高,需要学习者利用思维意识对其‘再加工’”,并没有肯定碎片化知识本身的价值或乐趣。 D项,“通过整理、剔除等操作,每人都能获得同样的新知识体系”说法曲解文意,原文“剔除主要依据个体经验”说明:每个人会随着自己的个体经验剔除一些知识,所以,不会“获得同样的新知识体系”。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
|
录入时间:2021-02-02 12:03: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