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元史·王思诚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思诚,字致道,兖州嵫阳人。天资过人,七岁,从师授《孝经》《论语》,即能成诵。后从汶阳曹元用游,学大进。中至治元年进士第,至正二年,拜监察御史。上疏言:“黄河水溢,宜发卒塞其缺,被灾之家,死者给葬具。”行部至檀州,请定瘐死①多寡罪。朝廷多是其议。

松州官吏诬构良民以取赂,诉于台者四十人,选思诚鞫问,思诚密以他事入松州境,执监州以下二十三人,皆罪之。还至三河县,一囚诉不已,俾其党异处,使之言,囚曰:“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其赃,实某妻裙也。”以裙示失主,主曰:“非吾物。”其党词屈,遂释之。丰润县一囚,年最少,械系濒死,疑而问之,曰:“昏暮三人投宿,将诣集场,约同行,未夜半,趣行,至一冢间,见数人如有宿约者,疑之,众以为盗告,不从,胁以白刃,驱之前,至一民家,众皆入,独留户外,遂潜奔赴县,未及报而被收。”思诚遂正有司罪,少年获免。

出佥河南山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陕西行台言:“欲疏凿黄河三门,立水陆站以达于关陕。”移牍思诚,会陕西、河南省宪臣及郡县长吏视之,皆畏险阻,欲以虚辞复命,思诚怒曰:“吾属自欺,何以责人!何以待朝廷!诸君少留,吾当躬诣其地。”众惶恐从之,河中滩碛百有余里,礁石错出,路穷,舍骑徒行,攀藤葛以进,众惫喘汗弗敢言,凡三十里,度其不可,乃作诗历叙其险,执政采之,遂寝其议。

行枢密院掾史田甲,受赂事觉,匿豫邸,监察御史捕之急,并系其母,思诚过市中,见之,曰:“嘻!古者,罪人不孥,况其母乎!吾不忍以子而系其母。”令释之,不从。思诚因自劾不出,诸御史谒而谢之。俄起五省余丁军,思诚争曰:“关中方用兵,困于供给,民多愁怨,复有是役,万一为变,所系岂轻耶!”事遂寝。

(节选自《元史·王思诚传》,有删改)

【注】①瘐死:泛指在狱中病死。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

B. 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

C. 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

D. 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行部:是古时官吏的一种执政方式,到属下区域巡察,考核政绩。

B. 移牍:也叫移文,等同于檄文。是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亦泛指平行文书。

C. 御史: 先秦时期是负责记录的史官。自秦朝始,专司监察,负责监察百官的失职和不法行为。

D. 事遂寝:即寝其事,寝的本章是睡、卧,这里指事情被搁置、停止。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思诚天资聪颖、关注民生。七岁能诵儒家经典,任官后,提出了治河赈灾、监狱管理、缓征兵役等很多有益百姓的建议。

B. 王思诚善于断案,敢于纠错。果断惩治违法官吏,特意调整审案方法,主动询问,为受诬陷的百姓成功翻案。

C. 王思诚治政脚踏实地,不浮夸。为证明黄河三门峡不宜设立水陆驿站,他亲历险境,实地考察,最终果断废止陕西官员的建议。

D. 王思诚执法严明,又不滥用法律。掾史田甲受贿案发后,他援引古例,坚决反对株连,终使御史们折服并承认错误。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属自欺,何以责人!何以待朝廷!诸君少留,吾当躬诣其地。

(2)古者,罪人不孥,况其母乎!吾不忍以子而系其母。

下载Word版试题
《元史·王思诚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B    3. C   

4. (1)(如果)我们自己欺骗自己,还靠什么督责他人,还靠什么报效朝廷!你们稍微停留,我应当亲自到那里(察看)。

(2) 古时惩治罪犯不牵涉妻子儿女,何况他的母亲呢,我不忍心因为儿子而捆绑他的母亲。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芝麻”是固定词语,指一种粮食,“某”是指某个人,所以“芝麻”和“某”断开,排除AB,最后一个小分句是“恰好中了贼人的诡计”,“数”在这里指“数量”,不能作后面“中”的主语,故排除C。

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

B项,“等同于檄文”错,移文与檄文虽有联系,但还是有区别的。檄文常常是针对敌对面而发的,多用于声讨和征伐,文辞尖锐,重在扬己罪彼;移文常常是针对内部不同意见而发,多用于晓谕和责备,文辞比较温和,重在改变对方看法。檄、移字样多在字面上显示出来,也易区别。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

C项,“最终果断废止陕西官员的建议”错,根据原文“凡三十里,度其不可,乃作诗历叙其险,执政采之,遂寝其议”可知,王思诚就作诗叙述经过的险情(奏报朝廷),执政者以此作为依据,就废弃了陕西行台的这个建议。废除这个建议的是执政者,不是王思诚。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

第一题得分点:“吾属”,我们;“自欺”,宾语前置,欺骗自己;“何以”,宾语前置,“何以”,靠什么;“躬”,亲自;“诣”,到。

第二题得分点:“孥”,牵连;“以”,因为;“系”,捆绑。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王思诚,字致道,是究州人,他天资超过常人,七岁拜师学习《孝经论语》。就能够背。后来跟随汶阳大学者曾元用学习,学问有很大步。至治元年考中进士,至正二年任监察御史,他上说:“黄河水泛滥,应该调发军卒填塞河道缺口,遺受灾的人家,应该发给死者安葬的物品”他到檀州巡察,请求根据因犯在中死亡多少来制定惩罚办法。朝廷多赞同了他的建议。

松州的官吏诬陷良民来索取贿赂,有四十个被冤枉的良民向御史台上诉,御史台派王思诚审理。王思诚隐秘此事而假借其他事务进入松州境内,逮捕自监州以下官员二十三人,都惩治了他们的罪恶。他回列三河县时,有一个因犯不停地上诉,他命令把这个犯与其他囚犯分开看管,而让他申诉,囚犯说:“贼人以前盗取了我的芝麻,我追上了他们,几乎把贼人刺死,贼人因此图谋复仇,而今弓手子昂增加逮捕盗贼的数量,恰巧中了贼人的诡计,我被诬告所盗的赃物实际上是我妻子的裙子。”王思诚将此裙交给失主看,失主说:“这不是我的物品,”攀引他人为贼人的人理屈词穷,于是就把此人释放了。丰润县有一个囚犯,年纪最小,载着刑具几乎快要死了,王思诚见状生疑而审问他,他回答说:“傍晚与三人投宿,他们都是将要到集场去,就相约同行,还未到半夜,他们就催促起身而行,来到一荒冢之间,遇见几个人,仿佛早就约好了似的,我党得很怀疑,众人告诉我说是去行盗,我不从,他们就用刀威胁我,驱使我前行,到一户百姓家门前,众人都进去了,只留下我一人在门外,于是我就悄悄地奔赴县衙告发,还未来得及报案就被逮捕入狱,”思诚于是明正有关部门官吏的罪责,使少年获免于罪责。

思诚出任河南山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陕西行台上奏说:“希望疏通开凿黄河三门峡的一段大山,设立水陆驿站,以直通关陕地区。”公文移送给王思诚,令思诚会同陕西、河南省台诸臣及郡县长吏去察看,大家都畏惧险阻,想要用假话回报,王思诚大怒说:“我们这些当官的自己欺骗自己,还靠什么督责他人!还靠什么报效朝廷!你们稍微停一会儿,我应当亲自到那里察看。”大家都惶恐地跟着他(去考察),黄河河滩上沙石绵延百余里,礁石交错而出,无路可走,便下马徒步行走,攀附着藤葛前行,大家疲惫得喘着气流着汗却不敢言苦。走了三十里路,考虑不可能建立驿站,王思诚就作诗叙述经过的险情(奏报朝廷),执政者以此作为依据,就废弃了陕西行台的这个建议。

行枢密院掾吏田甲,收受贿路的事被发觉,藏匿于豫王府邸,监察御史急于逮捕他,一并捆绑了他的母素。王思诚路过集市见到这种情况,说:“唉!古时候,惩治罪犯不牵连到他的妻子儿女,更何泥是罪人的母亲呢?我不忍心看到因为儿子犯而捆绑他的母亲。”令人将其母释放。监察御史不听,王思诚因此自我弹劾而闭门不出,诸御史前去拜见向他承认错误。不久朝延命令征调五省所余丁军,思诚抗争说:“关中地区正在用兵,供给国乏,百姓多有愁怨,若再有此役,万一激发事变,所导致的后果岂能轻视!”于是此事被停止。

录入时间:2021-03-26 09: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