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徐达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 时张士诚已据常州,挟江东叛将陈保二以舟师攻镇江。达败之于龙潭,遂请益兵以围常州。士诚遣将来援。达以敌狡而锐,未易力取,乃离城设二伏以待,别遣将王均用为奇兵,而自督军战。敌退走遇伏,大败之,进围常州。明年克之。还镇池州,与常遇春设伏,败陈友谅军于九华山下,斩首万人,生擒三千人。遇春曰:“此劲旅也,不杀为后患。”达不可,乃以状闻。而遇春先以夜坑其人过半,太祖不怿,悉纵遣余众。于是始命达尽护诸将。明年,友谅寇南昌,太祖召达会师,遇于鄱阳湖。友谅军甚盛,达身先诸将力战,败其前锋,杀千五百人,获一巨舟。太祖知敌可破,而虑士诚内犯,即夜遣达还守应天,自帅诸将鏖战,竟毙友谅。 师还,太祖议征吴。右相国李善长请缓之。达曰:“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太祖大悦,拜达大将军,帅舟师二十万人薄湖州。敌三道出战,达亦分三军应之,别遣兵扼其归路。敌战败返走,不得入城。还战,大破之,擒将吏二百人,湖州降。遂下吴江州,从太湖进围平江。架木塔与城中浮屠等。别筑台三成,瞰城中,置弓弩火筒。台上又置巨炮,所击辄糜碎。城中大震。达遣使请事,太祖敕劳之曰:“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今事必禀命,此将军之忠,吾甚嘉之。然将在外,君不御。军中缓急,将军其便宜行之,吾不中制。”既而平江破,执士诚,传送应天,得胜兵二十五万人。城之将破也,达与遇春约曰:“师入,我营其左,公营其右。”又令将士曰:“掠民财者死,毁民居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既入,吴人安堵如故。师还,封信国公。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节选自《明史·徐达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 B. 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 C. 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 D. 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国,官名,春秋时晋置,战国时各国设相,称相国、相邦,秦称丞相,为百官之长。 B. 浮屠,即“佛陀”,也作“浮图”,有佛、佛教、和尚、佛塔等意;本文中指和尚。 C. 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用“洪武”作为年号,实有“张显武事之威”的意思。 D. 少傅,官名,与少师、少保合称三少,一般为大官加衔,无实职;亦称辅导太子的官。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达多谋善断,用兵如神。在攻打常州和湖州的战役中,他能根据敌情变化巧妙排兵布阵,大败敌军,最终取得战役的胜利,尽显其用兵之智慧。 B. 徐达治军有道,军纪严明。他不主张坑杀俘虏,能够严格约束部队,不准军队掠民财富,毁民居所,在攻克平江之后,百姓一如往常,安居乐业。 C. 徐达身先士卒,作战勇猛。陈友谅进犯南昌时,兵锋所指,气势汹汹,徐达毫不畏惧,冲在诸将之前,挫败了敌军前锋,并率领众将击杀了陈友谅。 D. 徐达忠心耿耿,深得信任。朱元璋采纳了徐达尽快征讨吴地的建议,并授予他大将军之职;朱元璋对徐达信任有加,令其见机行事而不多加干预。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不怿,悉纵遣余众。于是始命达尽护诸将。 (2)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明史·徐达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D 2. B 3. C 4. (1)太祖不高兴,把其余的人全都释放遣散了。从此才命令徐达完全监督众将。 (2)将军智谋勇气超群,所以能够制止暴乱,消除群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子意思是:回师之后,朱元璋与群臣商议征吴之事。右相国李善长请求暂缓。徐达则说“:张氏奢侈而苛刻,大将李伯升之辈只知占有子女玉帛,容易对付。处理事务的黄、蔡、叶三参军,都是书生不知大计。臣奉行主上的威势和德化,率大军前去进攻,平定三吴便计日可待。” 首先根据句意可知,“张氏”是主语,“汰而苛”作“张氏”的谓语,“大将”是修饰“李伯升”的,所以中间不宜断开,可排除AC。比较BD两项,“子女”“玉帛”都是名词,按照B项的断句,分别作动词“拥”的宾语,作动词“与”的主语,意思是“玉帛容易对付”,不符合句意,应该是“大将李伯升容易对付”,所以把“玉帛”放前一句,作“拥”的宾语,排除B项。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 B项,句中“本文中是指和尚”错,根据文中“架木塔与城中浮屠等”这句话可知,文中是指佛塔。 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本题, C项,“并率领众将击杀了陈友谅”错,根据原文“太祖知敌可破,而虑士诚内犯,即夜遣达还守应天,自帅诸将鏖战,竟毙友谅”可知,击杀陈友谅是太祖与其他将领一起鏖战的结果。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 (1)“怿”高兴;“纵遣”释放遣散;“于是”古今异义词,此处指“从此”;“护”监督。 (2)“绝伦”无与伦比、超群;“遏”遏制、制止;“乱略”叛乱侵夺,暴乱;“削”消除。 【点睛】文言文阅读方法多种多样,现在介绍常见的比较有效的几种。 (1)注释研读法。要学会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有些注释是提示性的,或交代文章出处,或简介作者生平,或提示时间背景,或解释题意、点明主旨;有些注释是诠释性的,对一些实词的本义或引申义、比喻义作交代,对一些虚词的用法作说明。读普及性的文言读物,要养成认真参看注释的习惯。 (2)猜读法。有些词或句不易理解,而且注释也没有,一时又找不到详释细译的书,这时需要猜测它的意思。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有的书只注释“而或”为“或者”,“长烟一空”未注,读者先要“猜”“长烟”是什么,认定系指“大片烟雾”或“大片云烟”;至于“一空”,不是“布满整个天空”,而是“完全消散”。这种方法即称“猜读”。 (3)片段或全篇抄读法。在通读后,为帮助理解和记忆,可边读、边抄、边思、边记,摘段录句或照录全文,这也是许多人喜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4)注译简析抄读法。这是一种费时较多的读法,看上去比较笨,但实际上极有好处。抄原文;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有时还可对词性和用法,以及句式做一些说明;然后翻译一遍。一小节或一段结束,对主要内容作一小结。如此坚持不懈,搞它二三十篇,必有助于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参考译文: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世世代代从事农业。徐达年轻的时候就胸怀大志,身材修长,颧骨突出,刚强坚毅,威武勇猛。 当时张士诚已经占据常州,带领江东叛将陈保二用水军攻打镇江。徐达在龙潭打败了他们,于是请求增加兵力来包围常州。张士诚派遣将领前来增援。徐达认为敌人狡猾并且势头正盛,不能轻易地用武力强取,于是就离开常州城设置两道埋伏来等待他们,另外派遣将领王均准备突袭,并且自己亲自督军作战。敌人撤退逃跑时遭遇徐达军队的埋伏,徐达打败了他们。前进围攻常州。第二年攻下常州。然后返回,镇守池州,和常遇春一起设下埋伏,在九华山打败陈友谅的军队,杀敌万人,活捉三千人。常遇春说:“这是一支精锐的军队如果不杀掉他们,就会成为以后的祸患。”徐达不同意,就把这件事报告给太祖。但常遇春提前在夜里把那些人活埋了大半,太祖很不高兴,把其余那些人全部释放了。从这时才开始命令徐达完全监督各位将领。第二年,陈友谅攻打南昌,太祖召集徐达会师,在鄱阳湖两人相遇。陈友谅的军队气焰很盛,徐达身先士卒,打败了陈友谅的前锋,杀了一千五百多人,缴获一艘大船。太祖知道敌人可以被打败了,担忧张士诚侵犯后方,就连夜派遣徐达回去守住应天,自己亲自率领军队作战,最终击毙了陈友谅。 回师之后,朱元璋与群臣商议征吴之事。右相国李善长请求暂缓。徐达则说“:张氏奢侈而苛刻,大将李伯升之辈只知占有子女玉帛,容易对付。处理事务的黄、蔡、叶三参军,都是书生不知大计。臣奉行主上的威势和德化,率大军前去进攻,平定三吴便计日可待。”朱元璋听后大为高兴,便拜徐达为大将军,率水师二十万人直逼湖州。敌人三路出击,徐达也分三路军应战,另外派兵扼其退路。敌人战败回逃,不能入城。被迫返回再战,徐达大败敌军,擒获将吏二百人,湖州因而投降。然后攻下吴的江州,从太湖进军包围平江。架木塔与城中佛塔同高,另外筑台三层,俯视城中,装置弩弓、火筒。台上又装置大炮,大炮所击之处都被炸成粉碎。城中为此大震。徐达派人向朱元璋请示,朱元璋下诏慰劳他说:“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制各地兵乱,削弱群雄。今日你事必禀明受命,这表明了将军的忠诚,对此我非常赞许。不过将领在外带兵打仗,君主不加干涉。军中缓急,将军可见机行事,我不从中干预。”不久,徐达攻取平江,捉拿张士诚,押送应天,俘获强兵二十五万。在平江城即将被攻克时,徐达与常遇春相约说:“军队入城,我军扎营城左,你军扎营城右。”又命令将士道:“抢劫百姓财物者死,毁坏百姓房屋者死,擅自离营二十里者死。”入城之后,吴人安然如故。还师之后,徐达被封为信国公。 洪武元年,太祖登上帝位,任命徐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让徐达兼任太子少傅。 |
|
录入时间:2021-03-27 09:1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