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赤壁赋·苏轼》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选自苏轼《赤壁赋》)

1. 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惑:糊涂

B.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不及

C. 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思慕的对象或理想

D.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同“缭”,盘绕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穷山之高而后止

A. 而不知其所穷                               B.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C. 扣舷而歌之                                 D.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B. ①其皆出于此乎            ②其声呜呜然

C. ①则群聚而笑之            ②抱明月而长终

D.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 凌万顷之茫然

C. 而今安在哉                                 D.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选段中,作者运用了三组对比,多角度批判了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从反面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意义。

B. 作者挖出了士大夫以从师学习为耻的思想根源,即“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腐朽思想,指出其选择实在是糊涂。

C. 乙文选段“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一句运用正侧面结合的手法,把箫声的低沉哀婉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如闻其声

D. 乙文选段中,作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情景是他想象中的古战场的情景

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1. 用“/”给下列语段断句。

西 方 有 木 焉 名 曰 射 干 茎 长 四 寸 生 于 高 山 之 上 而 临 百 仞 之 渊 木 茎 非 能 长 也 所 立 者 然 也《荀子·劝学》)

下载Word版试题
《赤壁赋·苏轼》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B    3. C    4. B    5. C   

6. (1)有的向老师求解,有的却不向老师求解,小的方面去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2)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1. 西 方 有 木 焉 /名 曰 射 干/ 茎 长 四 寸 /生 于 高 山 之 上/ 而 临 百 仞 之 渊 /木 茎 非 能 长 也/ 所 立 者 然 也/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本题中,

A项,错误。句意为“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可见,惑,糊涂,错误,应该为“抑或”。

故选A。

【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本题中,

例句:爬到山顶然后(才)停下来。高,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处,山顶。

A项,句意为:却不知道它的尽头。穷,动词用作名词,尽头。

B项,句意为:苍茫昏暗的暮色,从远方来到眼前。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

C项,句意为:敲着船舷唱歌。歌,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D项,句意为: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夺取。

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本题,

A项,不同。之类,代词/助词,的。

B项,不同。表推测,大概,副词/代词,它的。

C项,相同,均为表修饰的连词。

D项,不同。介词,对于/表比较,比,介词。

故选C。

【4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本题中,

例句:定语后置句,应为:蚓无利之爪牙。

A项,否定判断句,“也”表判断;

B项,定语后置句,应为:凌茫然之万顷;

C项,宾语前置句,应为:而今在安哉;

D项,状语后置句,应为:冰,水为之而于水寒。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

C项,“‘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一句运用正侧面结合的手法”错误。两句都是侧面烘托。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

(1)中,“或”,有的;“师”,向老师学习,名词动用;“小学”,古今异义词,小的方面去学习;“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的方面;“明”,明智。

(2)中,“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危坐”,坐端正;“何为”,为何,宾语前置;“然”,这样。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意为: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生长在高山之上,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

“西方有木焉”中,“焉”为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名曰射干”中,“名”是主语,“曰”是谓语,“射干”是宾语,在其后断开;“茎长四寸”中,“茎”是主语,“长”是谓语,“四寸”是宾语,在其后断开;“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两句句式大致相同,两句分别断开;“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两句中“也”为句末语气词,在其后断开。故本句断句为: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 所立者然也/

【点睛】文言文翻译六方法——留、对、拆、增、删、调

(1)留。古今意义相同、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保留不译。如:“晋侯、秦伯围郑”,“晋侯”、“秦伯”不译。

(2)对。将单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有三种情况。

①原单音节词加前缀或后缀。如:“鼠度其无他技”,“鼠”译“老鼠”;“石之铿然有声者”,译“石”译“石头”。

②原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同义词。如:“不患贫而患不安”,“贫”译“贫困”,“安”译“安定”。

③原单音节词换成另一个双音节词。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译“荒年”。

(3)拆。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是古汉语中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词,译时不能以今度古,要拆开。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祖父”译“祖辈、父辈”。

(4)增。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内容。

①增省略成分。如:“黑质而白章”,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时补出省略的谓语“击鼓”;“则与斗卮酒”,译时补出动词的宾语“他”;“竖子不足与谋”,译时补出介词的宾语“你们”;“今以钟磬置水中”,译时补出省略的介词“在”。

②增活用后需要的内容。如:“吾从而师之”,译时加“把当作”;“吾妻之美我者”,译时加“认为”;“项伯杀人,臣活之”,译时加“使”。

(5)删。一些无法译出的虚词(语气助词、表停顿、凑足音节)可删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之”、“也”不译。

(6)调。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子(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译时要调整到它应在的位置。“甚矣,汝之不惠”,译时谓语应回到主语后面,“你太不聪明了”。

参考译文: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跟圣人相差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是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里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了解句读,疑惑就不能解开,有的向老师求解,有的却不向老师求解,小的方面去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向他人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聚集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高官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难道值得奇怪吗?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录入时间:2021-03-28 09: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