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采薇·鲁迅》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采   薇

鲁迅

伯夷叔齐转身向北,讨着饭,晓行夜宿,终于到了首阳山。

这确是理想的幽栖之所。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里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连看看也赏心悦目。他们满心高兴,用杖点着山径,一步一步的挨上去,找到上面突出一片石头,好像岩洞的处所,坐了下来。

这时候,太阳已经西沉。铺好羊皮袍,准备就睡之前,叔齐取出两个大饭团,和伯夷吃了一饱。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所以当晚把它吃完,从明天起,就要坚守主义,绝不通融了。

首阳村,不但常有砍柴的老人或女人,并且有进来玩耍的孩子,可吃的野果子之类一颗也找不出。叔齐只能用松针做了松针面,端到伯夷的面前。

伯夷一面吹,一面拗,终于拗下一角来,连忙塞进嘴里去。他愈嚼,就愈皱眉,直着脖子咽了几咽,倒哇的一声吐出来了,诉苦似的看着叔齐道:“苦……粗……”

叔齐抖抖的也拗了一角,咀嚼起来,可真也毫没有可吃的样子。叔齐一下子失了锐气,坐倒了,垂了头。然而还在想,挣扎的想,仿佛是在爬出一个深潭去。他想起自己还是孤竹君的世子时,保姆给他讲故事:黄帝打蚩尤,大禹捉无支祁,还有乡下人荒年吃薇菜。

他记得自己问过薇菜的样子,而山上正见过这东西。他忽然觉得有了气力,立刻站起身跨进草丛,一路寻过去。果然,这东西倒不算少,走不到一里路,就摘了半衣兜。他还是在溪水里洗了一洗,这才拿回来;还是用那烙过松针面的石片,来烤薇莱。叶子变成暗绿,熟了。

但这回再不敢先去敬他的大哥了,撮起一株来,放在自己的嘴里,闭着眼睛,只是嚼。

“怎么样?”伯夷焦急的问。

“鲜的!”

两人就笑嘻嘻的来尝烤薇菜;伯夷多吃了两撮,因为他是大哥。

他们从此天天采薇菜。先是叔齐一个人去采,伯夷煮:后来伯夷觉得身体健壮了一些,也出去采了。做法也多起来:薇汤,薇羹,薇酱,清炖薇,原汤焖薇芽,生晒嫩薇叶……

首阳山上是有人迹的,伯夷的脾气又有些改变,从沉默成了多话。也许是因为一时高兴,或者有人叫他老乞丐的缘故罢,他竟说出了他们俩原是辽西孤竹君的儿子。因父亲要传位给他们,逃了出来,一同来找西伯——文王,进了养老堂。又不料现在的周王竟“以臣弑君”起来,所以只好不食周粟,逃上首阳山,吃野莱活命……

等到叔齐知道,怪他多嘴的时候,已经传播开去。叔齐的预料并不错:这结果坏得很,不但村里时常讲到他们的事,也常有特地上山来看他们的人。有的当他们名人,有的当他们怪物,有的当他们古董。甚至于跟着看怎样采,围着看怎样吃,指手画脚,问长问短,令人头昏。而且对付还须谦虚,倘使略不小心,皱一皱眉,就难免有人说是“发脾气”。

有一天,他们俩正在吃烤薇菜。忽然走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女人,先前是没有见过的,看她模样,好像是阔人家里的婢女。

“您吃饭吗?”她问。

叔齐仰起脸来,连忙陪笑,点点头。

“这是什么玩意儿呀?”她又问。

“薇。”伯夷说。

“怎么吃着这样的玩意儿的呀?”

“因为我们是不食周粟……”

伯夷刚刚说出口,叔齐赶紧使一个眼色,但那女人好像聪明得很,已经懂得了。

她冷笑了一下,于是大义凛然的斩钉截铁的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

伯夷和叔齐听得清清楚楚,到了末一句,就好像一个大霹雳,震得他们发昏。薇,自然是不吃,也吃不下去了,而且连看看也害羞,连要去搬开它,也抬不起手来,觉得仿佛有好几百斤重。

樵夫偶然发见了伯夷和叔齐都缩做一团,死在山背后的石洞里,是大约这之后的二十天。老羊皮袍却没有垫着,不知道弄到那里去了。

消息传到村子,哄动了一大批来看的人,一直闹到夜。夏夜纳凉的时候,还有人谈起他们的事情来。有人说是老死的,有人说是病死的,有人说是给抢羊皮袍子的强盗杀死的,后来又有人说其实恐怕是故意饿死的,说阿金姐曾经上山去奚落他们了几句,傻瓜总是脾气大,大约就生气了,绝了食撒赖,可是撒赖只落得一个自己死。

阿金姐却并不以为伯夷叔齐的死掉,是和她有关系的。自然,她上山去开了几句玩笑是事实,不过这仅仅是玩笑。那两个傻瓜发脾气,因此不吃薇菜了,也是事实,不过并没有死,倒招来了很大的运气。

“老天爷的心肠是顶好的,”她说。“他看见他们撒赖,快要饿死了,就吩咐母鹿,用它的奶喂他们。您瞧,这不是顶好的福气吗?可是那贱骨头不识抬举,喝着鹿奶,想着鹿肉。鹿是灵通的东西,知道了人的心思,一溜烟逃走了。老天爷也讨厌他们的贪嘴,叫母鹿从此不要去。您瞧,他们还不只好饿死吗?那里是为了我的话,倒是为了自己的贪心,贪嘴呵!……”

听到这故事的人们,临末都深深的叹一口气,不知怎的,连自己的肩膀也觉得轻松不少了。即使有时还会想起伯夷叔齐来,但恍恍忽忽,好像看见他们蹲在石壁下,正在张开白胡子的大口,拼命的吃鹿肉。

(节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不厌其烦,介绍伯夷叔齐“薇菜”的丰富做法:做汤、做羹等,写出了艰难生活中的一些诗意,赋予采薇生活审美意义。

B. 文章多处描写了伯夷叔齐在首阳山的“吃”,将这二人从传统道德的神坛上拉下,还原了他们作为凡人无法回避的生活窘境。

C. 小说中那些讨论伯夷叔齐死因的村里人,和《祝福》中特意找祥林嫂听她讲故事的女人们一样,都是鲁迅笔下的“看客”群体。

D. 文章结尾,村人们想象伯夷叔齐张开“大口”,“拼命”吃鹿肉的场景,这是村民们在自我安慰,找到让自己轻松的理由。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中,描写了首阳山的秀丽幽静之景,既烘托了伯夷叔齐二人此时的愉悦心情,又和下文的悲剧结局形成反差。

B. “挣扎的想,仿佛是在爬出一个深潭去”,运用比喻,描写了叔齐在没有食物吃的情况下,极力寻找解决办法的迫切心情。

C. 鲁迅善用闲笔,看似随意,实有深意。比如“伯夷多吃了两撮,因为他是大哥”,这里暗含了鲁迅对儒家传统伦理的态度。

D. 文中运用反复的手法,多次提到“不食周粟”,从正面肯定了作为儒家道德典范的伯夷叔齐身上的高风亮节——坚守道义。

3. 文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

4. 鲁迅曾介绍自己创作《故事新编》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这就是说“故事新编”是对历史神话等故事的改造创新。《采薇》这篇小说的“新”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下载Word版试题
《采薇·鲁迅》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D   

3. 对女子言论的震惊;对自己行为的羞愧。   

4. ①故事情节新。在原有史料故事的基础上,借助作者的想象,増添了史料中没有的情节。②叙述方法新。本文用戏谑的叙述口吻,改变了讲述历史的庄重风格。③故事主题新。本文不再囿于传统的对伯夷叔齐大义的赞美,表现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理性思考。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A项,“一些诗意”“审美意义”错误,主要为了表现他们作为凡人无法回避的生活窘境,没有诗意和审美。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正面肯定了作为儒家道德典范的伯夷叔齐身上的高风亮节——坚守道义”错误,鲁迅在小说中并不是取他们的骨气,而是用戏谑的口吻,用他们的不知变通来讽刺世人,表现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理性思考。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重点语句的含义的分析理解能力。先要读文本,分析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主旨。再将句子还原到文章中,根据“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义。

划线句是关于人物心理的描写,“到了末一句”指的是那女子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意在讽刺他们“不食周粟”的说法,“就好像一个大霹雳,震得他们发昏”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伯夷叔齐的心理,再根据语境“薇,自然是不吃,也吃不下去了,而且连看看也害羞,连要去搬开它,也抬不起手来,觉得仿佛有好几百斤重”可知伯夷叔齐的心理是“对女子言论的震惊”“对自己行为的羞愧”。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创作的特色分析和赏鉴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结合对题干的把握,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作家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赏析,同时也要关注内容的现实意义。

从故事情节看,传统的史料故事是伯夷叔齐因不食周粟在首阳山饿死的故事,作者在本文加进一些新的情节,如“他记得自己问过薇菜的样子,而山上正见过这东西。他忽然觉得有了气力,立刻站起身跨进草丛,一路寻过去。果然,这东西倒不算少,走不到一里路,就摘了半衣兜。他还是在溪水里洗了一洗,这才拿回来;还是用那烙过松针面的石片,来烤薇莱。叶子变成暗绿,熟了”“他们从此天天采薇菜。先是叔齐一个人去采,伯夷煮:后来伯夷觉得身体健壮了一些,也出去采了。做法也多起来:薇汤,薇羹,薇酱,清炖薇,原汤焖薇芽,生晒嫩薇叶……”“伯夷刚刚说出口,叔齐赶紧使一个眼色,但那女人好像聪明得很,已经懂得了。她冷笑了一下,于是大义凛然的斩钉截铁的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等,介绍伯夷叔齐“薇菜”的丰富做法,薇并没有让兄弟俩营养不良,至少能将就活下去,促成他们死亡的,是一个叫阿金的女人……这些情节想象丰富,使故事增添了新意,增加了可读性。

从叙述手法看,改变了史料叙述的庄重与严肃,改用戏谑的叙述口吻,如“伯夷一面吹,一面拗,终于拗下一角来,连忙塞进嘴里去。他愈嚼,就愈皱眉,直着脖子咽了几咽,倒哇的一声吐出来了”“两人就笑嘻嘻的来尝烤薇菜;伯夷多吃了两撮,因为他是大哥”“傻瓜总是脾气大,大约就生气了,绝了食撒赖,可是撒赖只落得一个自己死”,伯夷叔齐不再是史料记载中神圣的形象,在作者笔下变得风趣幽默,耐人寻味,貌似无厘头,其实很有新意。

从主题看,《采薇》体现了鲁迅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古代忠臣形象的全新价值判断。通过对历史人物伯夷与叔齐的“故事新编”,鲁迅对“骨气”、“忠诚”的定义进行了个性化的诠释:“所以当晚把它吃完,从明天起,就要坚守主义,绝不通融了”“因为我们是不食周粟……”“薇,自然是不吃,也吃不下去了,而且连看看也害羞,连要去搬开它,也抬不起手来,觉得仿佛有好几百斤重”“不知怎的,连自己的肩膀也觉得轻松不少了。即使有时还会想起伯夷叔齐来,但恍恍忽忽,好像看见他们蹲在石壁下,正在张开白胡子的大口,拼命的吃鹿肉”。鲁迅在小说中赋予故事全新的主题,用自己的怀疑、否定的眼光剥落了伯夷、叔齐神圣的外衣,并不是取他们的骨气,而是用戏谑的口吻,用他们的不知变通来讽刺世人,表现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理性思考。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录入时间:2021-02-03 11: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