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司马迁》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众乃皆伏。於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摘编自司马迁《项羽本纪》)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B.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C.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D.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B. 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季父”即最小的叔父。 C. “江西”即现在的江西省,中国省级行政区,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省会南昌。 D. “禆将”,副将。禆,古代的次等礼服;唐初训诂学家颜师古解释“裨”为:“裨,助也,相副助也。”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羽起兵反秦时才二十四岁。项氏好几辈人做楚国的将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其姓氏源于他们的封地名。 B. 项羽年少时学习文化和剑术都没有学成,但有志于学习军事学知识,经过学习,对兵法的大意,了解透彻。 C. 项羽手里拿着郡守的头,身上佩挂着郡守的官印和系印的丝带。郡府的侍从、护卫大为惊慌,一片混乱。 D. 项梁配合项籍杀死了会稽郡守之后,项梁又一连杀一百来人。起事成功后,项梁做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鸿门宴》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鸿门宴》)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项羽本纪·司马迁》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C 3. A 4. (1)项梁于是召集原先所熟知的有势力的郡吏,把要起义反秦的道理宣告给他们,于是就发动吴郡军队起事。 (2)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多次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项羽沉默着没有反应。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秦始皇帝游会稽”的意思是秦始皇游览会稽郡。句中主语是“秦始皇”,谓语是“游”,宾语是“会稽”。句意完整,语法合理,所以应在“会稽”之后停顿。排除C、D项。“梁与籍俱观”的意思是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籍曰”的意思是项羽说。“观”的对象是秦始皇帝出游,而不是“籍”。所以应在“籍曰”的前后停顿。排除B项。 故选A。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江西”是指长江以西地区,不是江西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 B项,“经过学习,对兵法的大意,了解透彻”错误,原文为“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说明对兵法了解得不透彻。 C项,“项羽手里拿着郡守的头,身上佩挂着郡守的官印和系印的丝带”错误,从“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可知,不是项羽,而是项梁。 D项,“项梁又一连杀一百来人”错误,从“籍所击杀数十百人”可知,不是项梁,而是项羽。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故”,原先;“谕”,宣告;“遂”,于是;“举”,发动。第二句关键点:“数”,多次,屡次;“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三”,多次;“应”,反应。 【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兵反秦的时候,年龄二十四岁。他的小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戮的那个人。项氏好几辈子做楚国的将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完成,便放弃了;又学习击剑等武艺,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一个人就可以抵挡,不值得学。要学习成千上万人才能抵挡的本领。”于是项梁就传授项籍军事学知识。项籍非常高兴,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又不肯完成学业。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项梁杀了人,跟项籍跑到吴地去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上层人士,才能都显露在项梁之下。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以及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为他们主持办理,暗中用兵法部署约束宾客和吴中青年,根据这个了解他们的能力。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否则就要灭族了!”项梁因此认为项籍不同凡俗。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能、勇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畏惧他。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那年九月,会稽的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先动手的就可以控制别人,后动手的就会被别人所控制。我打算起兵,让您和桓楚统率军队。”此时桓楚正逃亡在荒野沼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是个逃亡的人,没人谁知道他藏匿的处所,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与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允许我召唤项籍,叫他接受命令去召唤桓楚。”郡守说:“好。”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不多一会儿,项梁对项籍使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拿着郡守的头,身上佩挂着郡守的官印和系印的丝带。郡府的侍从、护卫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所砍杀的有几十上百个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伏地不敢动,没人敢起来。项梁随后召集原先所熟悉的有势力的郡吏,把要起义反秦的道理宣告给他们,于是就发动吴郡军队起事。派人收取本郡的属县,得精兵八千人。他又部署吴中郡地方上有名望有才力的人,派他们分别做校尉、候、司马。众人于是很敬服。接着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带兵巡行并收取地方。 |
|
录入时间:2021-03-28 09:1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