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轲好读书击剑。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项籍者下想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玉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司马谈为太史公,有子曰迁。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于是迁仕为郎中。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日:“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尔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1. 下列对文章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B.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C.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D.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卿:古代对人敬称,也可用为第二人称、表尊敬或爱意,称荆轲为“荆卿”应为前者。 B. 字:是人的别名,古人二十岁时取字,称人用字,以表示尊敬。 C. 阳: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引申为太阳、阳光温暖、明亮等。 D. 郎中:古称中医或卖药兼治病的人,《荆轲刺秦王》中“诸郎中执兵”即此义。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荆轲非平庸的人。他好读书击剑,虽说混在酒徒中,可是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结交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众之人,受到赞扬。 B. 项羽志大才疏。他年少时,读书习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学习剑法也无所成,学习兵法也只是大概知道其中意思,并没有深入学下去。 C. 司马迁求学四方。他十岁时已能诵读古文。二十岁南游江淮,北渡汶水泗水,在齐鲁之都研讨学业,观察孔子教化的遗风。 D. 司马谈对儿子寄予厚望。他临死前叮嘱儿子要继承祖先的事业,要求儿子要积极争取做太史的机会,这样才能完成他要编写的论著。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2)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D 3. D 4. (1)高渐离敲击筑,荆轲就和着节拍在街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2)司马迁低下头流着泪说:“小子虽然不聪明,一定把父亲编纂历史的计划全部完成,不敢有丝毫的缺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本题,“初起时”作为时间状语,表示“在……时候”,因此不能断开,排除A、D项,“楚将项燕”整体作谓语,不能断开,排除C项。 故选B。 句子翻译: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24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郎中:古称中医或卖药兼治病的人,《荆轲刺秦王》中‘诸郎中执兵’即此义”理解错误,郎中,古代一种官职,宫廷的侍卫。“诸郎中执兵”的“郎”应该是此意。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D项,“要求儿子要积极争取做太史的机会,这样才能完成他要编写的论著”理解有误,由原文“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尔其念哉!”可知,并没有要求儿子要积极争取做太史的机会,而是司马迁一定会做太史。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本题,第一句关键点:“和”:“和着节拍”;“于市中”:“状语后置”;“已而”:“不一会儿”。第二句关键点:“涕”:“流着泪”;“不敏”:“不聪明”;“阙”:“缺漏”。 【点睛】复习时识记、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是解题的关键,而且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三种常用的记忆方法:1.穿针引线法。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时间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具体如下: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明中叶唐宋派→明末公安派→清代桐城派。2.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比如记忆屈原:屈原→《离骚》→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李白、李贺。这样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3.积累法。对于一些常识性知识,要加强梳理和记忆。如古代的“官职常识”“人物称谓常识”“文集命名常识”“科举常识”“地理常识”“古籍常识”等,可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文学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予以记忆。 参考翻译: 荆轲是卫国人,到燕国后,燕国人称呼他荆卿。荆轲喜爱读书、击剑。刑轲曾漫游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去找找看吧,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荆轲到燕国以后,喜欢燕国一个以宰狗为业的人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漸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大醉,高漸离击筑,荆轲就和着节拍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旁若无人。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是他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请侯,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重的人相结交。他到燕国后,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24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为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气大得能举起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司马谈担任太史公时,有个儿子叫司马迁。司马迁生在龙门,在黄河边上的山的南麓过着农耕放牧生活。十岁时已能识读先秦古文著作。二十岁时南游江淮,北渡汶水、泗水,在齐、鲁之都研习学业,观察孔子教化的遗风,在这时候,司马迁被任命为宫廷的侍卫。这一年,天子开始举行汉朝的封禅典礼,而太史公被滞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所以心中愤懑,致病将死。其子司马迁适出使归来,在黄河、洛水之间拜见了父亲。太史公握着司马迁的手哭着说:“我们的先祖,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舜、夏禹之世便功名显扬,掌管天文之事。后世衰落,今天会断绝在我手里吗?你继为太史,就会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我死之后,你一定会做太史;做了太史,不要忘记我想要撰写的著述啊。”司马迁低头流泪,说:“小儿虽然不聪明,但我会全力编撰先人所记的历史材料,不敢缺略。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
|
录入时间:2021-03-28 09:18: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