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改动)

注:①料量平:账目清楚,收支平衡。②⑤:官名。③羖:公羊。④累绁:用绳索捆绑。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诫其嗣懿子曰      诫:告诫                 B. 已而去鲁,斥乎齐    去:到达

C. 昔秦穆公国小处辟    辟:偏僻               D. 吾即没,若必师之    没:死

2. 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说明孔子“执政才能”“好学有才”的一组是(   )

A.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

B.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  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C. 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  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D. 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吾即没,若必师之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釐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 孔子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的小官,后来他以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C. 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没有受到善待。

D. 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热情和痴迷也得到齐国人的赞赏。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2)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下载Word版试题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B    3. C   

4. (1)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鲁君又善待孔子。

(2)他与齐国的乐官谈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就学习了起来,有三个月的时间竟尝不出肉的味道,齐国人都称赞他。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B项,“去”:离开。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相关内容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比对选项和原文,注意题干要求。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说明孔子‘执政才能’‘好学有才’的一组”。

A项,“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说明的是孔子的经历,并未说明“好学有才”;

B项,“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说明孔子“执政才能”;“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说明孔子“好学有才”;

C项,“于是反鲁,鲁复善待”说明的是鲁国对孔子的态度,并未说明“好学有才”;

D项,“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说明的是孔子对职位变动的态度,并未说明“执政才能”。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却没有受到善待”的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说明孔子得到了善待。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去”,离开;“斥乎齐”中“乎”,相当于介词“于”,“在”的意思;“反”,通“返”,返回。

(2)“语”,谈论;“乐”,音乐;“称”,称赞。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孟釐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懿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丘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鲁君又善待孔子。

鲁昭公二十年,这时孔子大约三十岁了。齐景公与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穆公国家小而又处于偏僻的地方,他能够称霸,这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恰当。秦穆公亲自拨用五张黑公羊皮赎来的百里奚,授给他大夫的官爵,使他从拘禁中被起用,就与他一连谈了三天的话,随后就把执政大权交给他了。用这种精神来治理国家,就是称王也是可以的,他当个霸主还算是小的呢。”景公听了很高兴。

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鲁国发生了变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子的关系接近景公。他与齐国的乐官谈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就学习了起来,有三个月的时间竟尝不出肉的味道,齐国人都称赞他。齐国的大夫中有人想害孔子,孔子听到了这个消息。景公对孔子说:“我已年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于是就离开齐国,返回了鲁国。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他以大司寇代理国相职务,脸上露出喜悦神色。他的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到来也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句话,但不是还有一句‘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的话吗?”于是就把扰乱国政的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羊、猪的商人就不敢漫天要价了;男女行人都分开走路;掉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捡走;各地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用不着向官员们求情送礼,都能得到满意的照顾,好像回到了家中一样。

孔子七十三岁,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四月的己丑日去世。

太史公说:《诗》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心里却向往着它。

录入时间:2021-03-28 09:32:37